祭程氏妹文

《祭程氏妹文》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篇祭文。這篇祭文讚揚了程氏妹的言行品德,並通過回憶往日兄妹的友情而寄託深切的哀思。全文以四言韻文寫成,行文或高亢或低回,充分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悲痛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祭程氏妹文
  • 創作年代東晉
  • 作品出處:《陶淵明集
  • 文學體裁:四言韻文
  • 作者:陶淵明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祭程氏妹文
維晉義熙三年五月甲辰1,程氏妹服制再周2。淵明以少牢之奠3,俯而酹之4。嗚呼哀哉5
寒往暑來,日月寖疏6,梁塵委積7,庭草荒蕪。寥寥空室,哀哀遺孤8。餚觴虛奠9,人逝焉如10
誰無兄弟11,人亦同生。嗟我與爾12,特百常情13。慈妣早世14,時尚孺嬰。我年二六15,爾才九齡。爰從靡識16,撫髫相成17
咨爾令妹18,有德有操。靖恭鮮言19,聞善則樂。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閨20,可象可效21。我聞為善,慶自己蹈22。彼蒼何偏23,而不斯報24
昔在江陵25,重罹天罰26。兄弟索居27,乖隔楚越28。伊我與爾29,百哀是切30。黯黯高雲31,蕭蕭冬月32。白雪掩晨,長風悲節33。感惟崩號34,興言泣血35
尋念平昔36,觸事未遠37,書疏猶存38,遺孤滿眼39。如何一往,終天不返40!寂寂高堂,何時復踐?藐藐孤女41,曷依曷恃42?煢煢遊魂43,誰主誰祀44
奈何程妹,於此永已45!死如有知,相見蒿里46。嗚呼哀哉!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維:句首助飼,無意義。晉義熙三年:即公元407年。義熙是晉安帝司馬德宗的年號。甲辰:古人用於支紀日,甲辰是該年五月初六。
  2. 服制:服喪的禮制。再周:兩個周期。已嫁姊妹,按服制應為九個月。義熙三年(407年)五月距程氏妹之死約十八個月,所以說服制再周。
  3. 少牢:古代稱祭祀用的豕和羊。奠:用祭品向死者致祭。
  4. 酹(lèi):灑酒於地表示祭奠。
  5. 嗚呼哀哉:悲呼之辭。祭文中常用的感嘆句。
  6. 寖(jìn)疏:漸遠。寖:同“浸”,逐漸。
  7. 梁塵:屋樑上的塵土。委:堆積。
  8. 遺孤:指程氏妹留下的孤女。
  9. 餚(yáo):熟的肉食。觴:原指飲酒器,這裡指酒。虛:這裡是徒然、空自的意思。
  10. 人逝:指程氏妹已經去世。焉如:何往,哪兒去了。
  11. 兄弟:古代常以“兄弟”概指兄弟姊妹。
  12. 嗟:感嘆詞。爾:你。
  13. 特:特出的,獨有的。百:百倍。常情:指一般的兄妹之情。
  14. 妣(bǐ):已經死去的母親,指程氏妹的生母,作者的庶母。
  15. 二六:十二歲。
  16. 爰:乃。靡識:無知。指尚未懂事。
  17. 撫髫相成:謂從小互相愛護著一起長大。髫:古代指孩子的下垂的頭髮。
  18. 咨:嘆息聲。令:美,善。
  19. 靖:安靜。恭:謙遜有禮。鮮:少。
  20. 行止中閨:謂言行舉止都符合女性的規範。閨:本指女子起居的內室,這裡代指女性。
  21. 可象可效:值得學習和效法。象:法,楷模。
  22. 慶自己蹈:言幸福應是由自己努力而取得。慶:幸福。自:由於。蹈:實行。
  23. 彼蒼何偏:蒼天為什麼這樣不公正。彼蒼:指天。《詩經·秦風·黃鳥》:“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偏:偏私,不公正。
  24. 而不斯報:沒有給予應有的報應。斯報:指上文“慶自己蹈”句意,應得此善報。
  25. 昔在江陵:指作者於晉隆安五年(公元401年)七月銷假還江陵任職。
  26. 重(chóng)罹(lí):再一次遭受。天罰:上天的懲罰。指作者的生母孟氏在這一年的冬天去世。因為庶母先亡,故生母又逝是“重罹天罰“。
  27. 兄弟:指兄妹。索居:獨居。這裡指兄妹散居。
  28. 乖隔楚越:謂分居異地。乖:相離。楚越:楚地與越地。《莊子·德充符》:“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楚越並非實指,僅藉以表示分居異地。
  29. 伊:句首助詞。
  30. 是:語助詞,用以確指“百哀”。切:痛切。
  31. 黯(àn)黯:深黑,昏暗。
  32. 蕭蕭:形容寒風聲。
  33. 悲:悲號,形容風聲悽厲。節:節氣,節令。
  34. 感惟崩號:感慟得叩頭哭號。崩:崩角。形容叩頭像山崩一樣。語出《尚書·泰誓中》“若崩厥角”。號:號哭。
  35. 興:舉,指舉哀。言:語助同,無意義。泣血:哭出血來。形容極度悲哀。
  36. 尋念:追思。平昔:過去的日子。
  37. 觸事未遠:謂事情就像在眼前一樣,並不遙遠。
  38. 書疏:指互通的書信。
  39. 滿眼:在眼前;一睜開眼就看見。
  40. 終天:永久。
  41. 藐(miǎo)藐:幼小的樣子。
  42. 曷:同“何”。依、恃:都是依靠的意思。失父為失怙,失母為失恃。《詩經·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43. 煢(qióng)煢:孤獨的樣子。
  44. 主:掌管,指祭祀之事。祀:祭。
  45. 永已:永遠完了。
  46. 蒿里:是死者魂魄所歸之處,即指墓地。古樂府有喪歌《蒿里行》。

白話譯文

晉代義熙三年五月六日,為程氏妹服喪已滿十八個月了。淵明我用豬、羊二牲為你祭奠,躬身以酒灑地。嗚呼悲哀啊!
寒往暑來,歲月漸逝,屋樑上塵土堆積,庭院裡雜草叢生,一片荒蕪。寂寞空曠的屋裡悲哀哭啼的是她遺下的孤女。陳列著酒肉只能作虛空的祭奠,你已逝去,不知去往何處!
誰無兄弟姐妹,同樣都是父母所生。唉,我們兄妹之間的感情,卻超過一般人的百倍。慈母早年去世,當時你還很小,我十二歲,你才九歲。就從那無知的童年時代,我們相互愛護著一起長大。
唉,你是我善良的妹妹,既有優良的德行,又有美好的操守。你安靜謙遜,少言寡語,聽到美好的事情就內心高興。你為人端正而又溫和,既和兄弟友愛,又能孝順長輩。你言行舉止都符合女性的規範,值得學習和效法。我聽說行善之人,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獲得幸福,可是蒼天為什麼這樣不公正,沒有給她以善報!
過去在江陵之時,再一次遭到上天的懲罰——母親去世,你我分散而居,相隔異地。惟有我們兄妹二人,經受著無數的哀痛。高空烏雲密布,冬月寒風蕭蕭,清晨白雪覆蓋大地,大風在冬季里悲號。我悲傷感慟得叩頭哭號,每當傷心眼中就哭出血來。
追思過去的日子,事情就像在眼前一樣,並不遙遠,互通的書信依然還在,你的遺孤就在眼前。為什麼你一去就永遠不返!寂靜的高堂上,何時再有你的足跡?幼小的孤女,能依靠準呢?
你那孤獨遊蕩的魂魄,有誰主祭把呢?如何是好啊程妹,就這樣永遠完結了!如果死後有知,那我們將來就在墓地相會吧。嗚呼悲哀啊!

創作背景

這篇祭文作於晉安帝義熙三年(407)五月,陶淵明四十三歲。程氏妹是陶淵明同父異母的妹妹,比陶淵明小三歲,因嫁給程家,故稱程氏妹。程氏妹於義熙元年(405)十一月在武昌去世,陶淵明曾辭去彭澤令前往奔喪(見《歸去來兮辭序》)。過了一年半之後,陶淵明向她祭奠,寫下這篇祭文。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篇祭文讚揚了程氏妹的言行品德,並通過回憶往日兄妹的友情而寄託深切的哀思。文章分七層:首敘祭時、被祭者和祭者;次敘程氏妹死後悲涼景象;三敘兄妹情深;四敘程氏妹之德范;五敘兄妹再失慈親;六敘妹死後遺物、遺事、遺孤;末尾致哀痛。
文章起首,作者抑制著悲痛的情感,為全文拉開序幕。當詩人一年半之後向程氏妹祭奠時,他見到的是“庭草荒蕪”“哀哀遺孤”,一種物是人非的淒涼之感籠罩全文,為全文奠定情感基調。也許是觸目傷懷,作者的筆觸不自覺地拉回到對過去的回憶。二人同父異母,程氏妹九歲喪母而由陶淵明生母撫養,在特殊的充滿坎坷的生活環境下結成了“特百常情”的綿遠情誼,這就使他對過早亡故的程氏妹更加哀痛不已。在亡妹諸多美德中,有“有德有操。靖恭鮮言,聞善則樂。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閨”的品德無疑是對詩人觸動最深的。然而,雖然有“積善雲有報”的古訓,卻並綿遠在“聞善即樂”的程氏妹身上應驗,她不幸早亡。“彼蒼何偏,而不斯報”之語,以指天詰問的語氣,怒責上天的不公,對程氏妹積善卻早亡表達了極大的不滿。此後,詩人以飽經滄桑的筆調敘述了身世、家世之悲來悼念程氏妹。在“黯黯高雲,蕭蕭冬月,白雪掩晨,長風悲節”的景物襯托下,詩人以“興言泣血”表達了自己的深哀劇痛。而“如何一往,終天不返!寂寂高堂,何時復踐?”則以疑問語氣突出了二人昔日相互依戀、今日一去不復返的嘆惋和痛惜。結尾處詩人對程氏妹“煢煢遊魂,誰主誰祀”遊魂孤獨無依的想像更加顯得悽惻動人,這是詩人對程氏妹的關愛和不捨,“死如有知,相見蒿里”的陰陽之約,表現了詩人錐心的痛楚。
全文以四言為主,行文或高亢或低回,字字句句浸透著兄妹之情、懷母之思,充分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悲痛之情,摧心斷腸。

名家評價

天津佛教協會原名譽會長龔望陶淵明集評議》:“敘來使人淒楚。”“天道是乎,非乎?悲愴淋漓。”“白雲風月,無不使人悲哀。”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29歲到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義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歸田後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