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海(一種傳統節日)

祭海(一種傳統節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祭海節是一個因自然崇拜而形成的傳統節日。漁民在漫長的耕海牧漁生活中創造的一種獨具地域特色的漁家文化和民俗文化活動。每年祭海節過後,漁民在進行修船、添置漁具等準備工作就緒後,就開始蓄帆向海,準備打魚了。

祭海儀式從正月十三零點開始,整個過程持續兩個小時。焚香化紙,燃放鞭炮煙花,朝著大海行叩拜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祭海
  • 形成原因:自然崇拜
  • 地區:山東
  • 類型:傳統節日
簡介,簡介,

簡介

農曆正月十三是傳統的海的“生日”,每年這一天山東海陽沿海漁民放鞭炮、扭秧歌,開展祭海活動,祈盼一年風調雨順,漁業豐收。
漁民們準時出現在海邊,祭海儀式正式開始。人們端出了早已準備好的祭品,有豬頭、雞、鯉魚、大饅頭等,人們焚香化紙,燃放鞭炮煙花,朝著大海行叩拜禮。“用鯉魚來祭祀海龍王,是取‘鯉魚跳龍門’的寓意。漁民會把頭年捕到的最上等的漁獲作為祭品,在祭海時擺作貢品,祈求來年漁季捕獲更好的海產。
漁民祭海寓意“鯉魚跳龍門”漁民祭海寓意“鯉魚跳龍門”

簡介

作為一種民間宗教信仰,漁民每泛出海之前,先要在船上祭祀神祗,燒化疏牒,俗稱“行文書”。然後由老大將杯中酒與盤中肉拋入大海,稱“酬遊魂”,以求出海打魚時平安無事。祭祀時要放一副“太平坊”,即棺材板,出海時,放在船上。棺材板冠以“太平坊”之名,與漁民在大海作業時很有可能被巨浪吞噬相關。葬身大海是漁民大忌,與“入土為安”的習俗大相逕庭。因此放一副棺材板,以求太平無事,若死,也得死在家裡,才能“入土為安”。這與他們到市場上去買床,不願買新的,卻要買一張已死過人的,以求到老能死在床上的願望相一致。一泛結束,亦要舉行祭祀神祗,稱“謝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