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萊姆病

神經萊姆病(LD)是近年來被認識的一種人畜自然疫源性、累及人體多個器官的蜱媒傳染病。少部分患者可分別出現明顯的神經系統症狀和心臟受累的徵象。神經系統可表現為腦膜炎腦炎、舞蹈病、小腦共濟失調、腦神經炎、運動及感覺性神經根炎以及脊髓炎等多種病變,但以腦膜炎、腦神經炎及神經根炎多見。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lyme’s disease,LD
  • 就診科室:神經內科,感染科
  • 常見病因:病原體Borrelia burgdorferi通過蜱咬蟲媒傳遞,感染人和動物
  • 常見症狀:頭痛、肌痛、頸強直,雙側面神經麻痹以及畏光、眼球活動疼痛、疲勞、易怒、情緒不穩、記憶和睡眠障礙等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通過蜱咬蟲媒傳遞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病原體Borrelia burgdorferi通過蜱咬蟲媒傳遞,感染人和動物,但感染蜱咬後不一定發病。

臨床表現

本病多發生在夏季,病程分三期:
1.Ⅰ期
是蜱叮咬後2~32天,除慢性遊走性紅斑,可有頭痛、肌痛、頸強直及罕見的面神經癱瘓,ECM常在3~4周后消失。
2.Ⅱ期
自發生股部、腹股溝或腋窩ECM後數周,出現無菌性腦膜炎或腦膜腦炎,表現腦膜刺激征如頭痛、頸強直,常同時或線頭出現雙側面神經麻痹以及畏光、眼球活動疼痛、疲勞、易怒、情緒不穩、記憶和睡眠障礙、關節或肌肉疼痛、食慾下降和咽痛等;常累及周圍神經、單個或多數神經根,出現劇烈根痛或肢體無力;CSF淋巴細胞增多。可出現心臟傳導障礙、心肌炎心包炎、心臟擴大或心功能不全等。
3.Ⅲ期
常見於原發感染後數月,特徵是出現慢性關節炎,常見於HLA-DR2陽性病人。少數病例可見慢性腦脊髓病,如記憶和認知障礙、視神經和括約肌功能異常等。

檢查

1.腦脊液檢查
可見淋巴細胞增多(100~200)×106/L,蛋白輕度增高,糖含量正常。病後4-5周可出現CSF-IgG指數增高及CSF寡克隆帶,提示鞘內免疫球蛋白合成。ELISA法可迅速檢出CSF和血清特異性伯氏疏螺旋體抗體,感染後3~4周出現IgM抗體,6~8周達峰,4~6個月恢復正常;6~8周出現IgG抗體,4~6個月達峰,數年內仍可測試出。患者血液、CSF和皮膚可分離培養出伯氏疏螺旋體,但不作為常規檢查。
2.腦電圖、頭部CT和MRI檢查
多為正常,慢性期CT及MRI可顯示腦部多灶性及腦室周圍病變。

診斷

診斷主要根據流行病學、腦膜炎、神經根炎、腦病和脊髓病等表現和特異性血清學診斷試驗,蜱咬傷史和ECM等可提示診斷。

鑑別診斷

本病應與特發性面神經炎、無菌性腦膜炎多發性硬化心肌炎關節炎等鑑別,早期症狀缺乏特異性。

治療

1.伯氏疏螺旋體對四環素、氨苄青黴素和頭孢曲松高度敏感,早期治療:四環素、強力黴素或阿莫西林、甲紅黴素口服。
2.腦膜炎或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可用頭孢曲松、青黴素或頭孢噻肟靜脈滴注,連用2~4周。

預後

本病的皮膚損害偶爾留有瘢痕和色素沉著,心臟損害一般較輕,持續時間較短,約10%的患者單側或雙側關節持續腫脹,疼痛及行走困難,滑膜肥大持續1年以上。神經系統損害,數周數月後多恢復正常,少數可達幾年,這期間可反覆發作數次,預後良好。

預防

預防包括遠離蜱感染區、使用驅蟲劑和在疫區穿防護服。神經萊姆病疫苗效果仍有爭議,12歲以下兒童禁用。男女各年齡均可發病,但以在林區、牧區、山野草地、水邊等野外作業之青壯年發病率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