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小偵探:克隆機風波

神奇的小偵探:克隆機風波

《神奇的小偵探:克隆機風波》中收入的12篇科幻小說,是從作者一百多篇原創作品中精選而來,作品經過近20年時間和兩代讀者的雙重考驗,算得上經典之作。內容涉及環保、宇航、偵破、醫藥衛生、發明創造、智力開發等多方面、多學科。故事不拘一格,引人入勝,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俱佳,有一半的作品曾在國內獲獎。

基本介紹

  • 書名:神奇的小偵探:克隆機風波
  • 出版社:敦煌文藝出版社
  • 頁數:164頁
  • 開本:16
  • 作者:黃繼先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神奇的小偵探:克隆機風波》由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黃繼先,男,重慶人,當過教師、農民、縴夫和文化幹部,寫過兒歌、童話、小說、科普、戲劇影視等作品。副研究館員,重慶市青少年社會教育“銀杏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四川和重慶作家協會會員,世界華人科普作家協會理事。著有科學童話集《一隻想變人的猴子》《神藥》,散文集《美的小照》,影視劇《黃繼先兒童劇作選》,長篇科學童話《無摩擦遊樂園》,幼教文學《我們家的“一千零一夜”》等。作品先後獲重慶文學獎,四川文學獎,中國文化部第三屆蒲公英優秀圖書獎、論文獎,中國曹禺戲劇文學獎,中日友好首屆兒童文學優勝獎,中國首屆科幻小說“百銀座”銅獎等40餘項。多篇作品被選為大中國小教材。

圖書目錄

克隆機風波
防盜香水
宇宙巡回醫療
誰是機器人
魔法三大王
地球出軌
兩個隱身人
少女之夢
非常三胞胎
幼兒博士
蟲洞
陰陽平衡球

序言

別以為我是狂人,其實我很謙遜。之所以要以安徒生自居,是有一系列原因的。
1957年初,我買到一冊葉君健著的《童話作家安徒生》,一下子讀入了迷。我發現,安徒生與我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安徒生出生於1805年的歐戰年代,我出生於1937年的抗日戰爭;安徒生十五六歲就踏上生活的征途,獨自闖蕩世界,我十六歲開始教書,為一家人的生活忙碌;安徒生出身“低賤”,父親是鞋匠,母親是洗衣婦,經常受到世人的白眼和奚落,我的父親是國民黨軍人,我是“反革命家屬”,也屬“低賤”行列;安徒生熱愛人民、熱愛孩子,喜歡寫劇本,喜歡寫童話,我在農村教書5年,也產生了對農民和農村孩子的熱愛,而且也開始了戲劇和童話的寫作……
讀了《童話作家安徒生》以後,我對安徒生的奮鬥與為人,以及作品中流露出的真善關情結,崇拜得五體投地。為了向更多的人敘說我的欽佩,推薦安徒生的人品和作品,我花了好幾個月的業餘時間,把葉君健的《童話作家安徒生》改寫成人人都能讀懂的連環畫腳本。作品寄出以後,很快得到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採用通知。1958年寒假,全縣國小教師集中在縣城整風時,我收到生平以來最大的一筆稿酬:140元,是當時教師月平均工資的三四倍。這可是安徒生帶給我的一筆財富啊!可這時,我卻高興不起來,整風領導小組正在發動民眾批判我的“反黨反社會主義言行”,深挖我的“反革命”的根子。2月,整風運動結束後,我被戴上右派帽子,成了人民的“罪人”,兩年後又因“不服改造”下放農場,成了一名長江岸邊的縴夫。
1960年,四川人藝徵求獨幕話劇劇本,我又想起了安徒生。在拉縴的空隙,我根據語文課本上《皇帝的新衣》,構思了一出獨幕喜劇,隱姓埋名地寄去應徵,受到專家們的好評。沒有想到的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開始,我就因劇本《皇帝的新衣》被法院判處三年管制,直到1979年才結束噩運(幸運的是,在安徒生誕生200周年之際,劇本《皇帝的新衣》被中央電視台網路版“春晚”節目刊出)。這時,我已經從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變成了半老頭子。
但是,我的追星夢並未破滅,安徒生正在向我召喚:趕快拿起筆來,為孩子們寫、寫、寫!
在22年的“脫胎換骨”改造中,我的腦子變得遲鈍了,握慣了丈余長篙竿的手,握不住小小的筆桿,爬格子好像比拉灘更費力。但是,安徒生在召喚,我必須硬著頭皮寫下去。童話不能寫,我可以寫科普作品,一年、二年、三年……我除了工作和家務,先後完成了科學童話《勤勤和風風》《小“小人國”歷險記》《百花之“王”》《兩個隱身人》《萬能複製機》等100多篇,童話集《一隻想變人的猴子》《神藥》《姍姍與小情精靈》《美的小照》《黃繼先兒童劇作選》也先後問世。我終於有機會踏著安徒生的足跡,一步一步向前追去。30年來,我一共寫了100多個短篇童話和30多個劇本,先後獲重慶文學獎四川文學獎、中國文化部“蒲公英”獎、中日友好首屆兒童文學優勝獎和中國文聯曹禺戲劇文學獎等30多種。雖然數量上也和安徒生的作品差不多,但在質量上和影響上就差得很遠很遠。說自己是“安徒生”,只是一句推銷自己的廣告詞而已,請讀者不要計較。
我覺得,一個人學習安徒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組織更多的人學習安徒生才能滿足中國幾千萬孩子的需要,於是,我又利用手中的“權力”(當時,我是文化館一張成人小報的編輯),在每年“六一”節前,例外地為孩子們編一期《兒童文學專刊》,以促進兒童文學的繁榮。1991年,我又在縣裡組織一批教師和作家,成立了“兒童文學研討會”,發動大家一起創作。十多年來,我們從未間斷過前進的步伐,我們的兒童文學隊伍終於發展壯大起來,每年有上百篇作品見諸於國內外報刊。一批教師、作者成了作家協會會員,他們的名字不時閃耀在領獎台上。
寫完這篇小文後猛然發現,我和安徒生除了在經歷、事業上相同以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共同點:如果按中國曆法的十二生肖計算,我和安徒生都是屬牛,一頭在兒童文學土壤上辛勤耕耘的牛!這是命運的輪迴,還是歷史的巧合?這一切,難道真如安徒生所說“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上帝筆下的神話故事”嗎?
原文為紀念安徒生誕生200周年而作,三千餘字,發表於《作家視野》2005年12期。2007年全國書市“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中國”徵文,要求千字左右,壓縮後參賽,獲一等獎,代序時作了一些增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