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上天

在潮汕地區,農曆十二月廿四日是“神上天”之日,下界諸神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賀述職,報告一年來下界人間善惡諸事。人們在這一天會舉行一些祭祀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上天
  • 主要區域:潮汕地區
  • 時間:農曆十二月廿四日
  • 主要活動:祭祀
簡介,歷史,

簡介

在潮汕地區,農曆十二月廿四日是“神上天”之日,下界諸神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賀述職,報告一年來下界人間善惡諸事。人們在這一天會舉行一些祭祀活動。
“神上天”這一日,各家各戶都會祭拜灶神。在潮汕地區,這位灶神叫“申面公”,正確的神名是司命帝君,簡稱司命公。《風俗通義》中記載所祀小神就有司命這位帝君,他主管和生命有關的事物。《管子。囿蓄》說:“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屈原《楚辭》稱司命帝君主災咎、主壽。
在潮汕民間,傳說司命公與各家關係密切,他了解各家全年大事。每個人做了什麼好事、什麼壞事,到了“神上天”這一天,他就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匯報,有什麼說什麼,毫不隱瞞。昔時有的人做了虧心事,生怕司命公直奏玉皇大帝,怪罪下來,擔當不起。於是,便想在司命公上天之前,先用供品祭祀一番,把司命公的嘴堵住,以免他向玉皇大帝打小報告,因而潮汕民間有“司命公直奏”的俗語。

歷史


舊時,婦女們在農曆十二月廿四日這天,天一亮就須起床,先要把鍋鼎拿到屋外巷頭清除煙漬,俗稱“耙鼎”。從送司命公上天后,各家各戶就開始清理室內衛生,這一天起,要等到新年正月初四“神落天”後才能再“耙鼎”,意思是不要驚動司命公。婦女們還要把老年貼的各種“老爺”(潮汕人對神靈的稱呼)神符撕下來,把香枝取下來,恭恭敬敬地盛好拿到村旁堆在一起,意思是如果玉皇大帝不信司命公的話,再派人巡視時,看到人間百姓真的把村社家內打掃得乾乾淨淨,又虔誠地禱求玉皇大帝賜福賜壽,不會再有謊言。玉皇大帝就會更加信任司命公,把為百姓消災咎、添福壽、增五穀、飼大豬諸事交由司命公管理。
潮汕人在農曆十二月廿四日這一天,不只祭拜司命公,而是諸神並祀。乾隆版《澄海縣誌》記載:相傳是日諸神朝天,各具香燭酒饌,印紙馬轎焚送之。至來年正月四日復具茶果迎之。乾隆版《南澳縣誌》也說:……凡神廟及人家各備儀供養,並印幡幢、輿馬、儀從於楮上,焚而送之,謂之“送神”。在“送神”的祭品中,一定會有甜糯米糍(俗稱“膠羅糍”,類似北方年糕,即“落湯錢”)、紙馬紙鶴、燈芯草和一紙“奏疏”。甜糯米糍吃後粘口,專門供“老爺”吃,一來是甜品,吃得甜絲絲,二來粘口,說話不清楚,不讓“老爺”將人間事說得太白了,以免受懲罰而遭災。這是一種古俗,在《淮南子》逸篇《萬畢術》中就已有記載:“十二月廿三日,家家戶戶具酒果飴糖,送灶神上天。置芻豆於灶前,以秣神馬。其置飴糖,俗意為塞滿口,使之上天不得多言。”紙馬紙鶴是送灶神夫婦的坐騎,讓灶公婆夫妻倆乘上天馬,直奔天宮,減少勞累。燈芯草大約是餵馬的草料。奏疏實際上是祈求神明保佑的禱祝文,文後要署上全家人的名字。常見的祭品還有豬肉(或豬頭、豬腿)、魚(草魚、鱗魚、魷魚)、水果(柑、桔、蕉、梨、柑欖、蘋果)、麵食(乾麵條、麵餅、麵包、煎餅、餅乾)、各種粿類、糕點、糖果、白糖、茶葉、香菸、各種齋菜、蛋、酒等。祀拜時,人們先是燒三炷清香,然後跪下,口裡念念有詞,祈求“老爺”上天多說家門的好話,多降福到家門,在新的一年裡能闔家平安,吉祥如意,能賺大錢。燒香完畢,就讓“老爺”攜帶這些禮品上天。
在潮汕地區,送神上天的日子幾乎都是在農曆十二月廿四日,但在南澳的章姓氏族,送神上天之日卻是在農曆十二月廿三日。傳說他們的祖先在廿三日“筅囤”洗塵時,不慎把神龕的神像掃落便桶里,當天索性把所有神像全部洗淨送上供桌,同時辦好供品祭拜,提前一天送神上天,以後一直沿傳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