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火神

祝融火神

祝融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火神,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發生戰鬥,共工失敗後,他就一頭撞向不周山,支撐天穹的不周山被撞倒,天就破了個大洞,天火從九天之外傾瀉到凡間,仁慈的女媧不忍看到人類受苦,就在九州找七彩石鍊石補天。 在古代,禪讓制社會中,祝融和共工都是官職,又稱火正和水正,司職與火神和水神一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祝融火神
  • 實意:官職
  • 定義:祝融火神吳回之兄
  • 類別:中國古代神話
簡介,神話故事,古代官職,現代學解說,史料記載,

簡介

祝融火神吳回之兄。吳回是遠古吳人中一個傑出的半人半神的人物。他是顓頊高陽氏的曾孫,老童之子,楚人始祖。到高辛氏帝嚳時代,吳回因遷居吳人之地而稱吳回。吳回之兄重黎擔任了高辛氏的火官,叫做祝融,後因辦事不力被高辛氏帝嚳消滅。這樣,吳回接替重黎擔任帝嚳高辛氏的管火之官,任祝融。祝融之官的職責,一是觀測天空的火星火宿,另外掌管部落用以照明、取暖、熟食的大火,這是蒙昧時代和野蠻時代一件極神聖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吳回擔任祝融後,聲威遠振,死後被尊為祝融神,典籍把他列為中國遠古的三皇之一。祝融與火打交道,死後成為火神,也叫“朱天菩薩”,鄉間民俗,一遇火災,則口中大呼“朱天菩薩保佑平安”,雙膝跪地而拜。在五行學說的神秘理論中,火與南方相配,於是火神祝融又成為五方帝中的南方之神。

神話故事

遠古時代,世上萬分荒涼,只有許多森林,人們連毛帶血,吞吃打來的獵物。

崑崙山上有座光明宮,光明宮裡住著火神祝融。祝融很慈祥,也很有同情心,看到人們茹毛飲血,就傳下火種,教給人們用火的方法。

人們從光明宮裡取來火種,把打來的野獸放在火上烤熟再吃,這樣不僅好吃,而且也能不生病,所以,大家都非常崇拜火神祝融。

天上出現一個人臉、蛇身、紅髮的水神共工。他住在東海里,是只愚頑的禽獸,性情極為殘暴。

由於人民敬仰和愛戴祝融,因此觸怒了他。他站在雲端里說:“世人真可惡,水與火都是人生活需要的東西,為什麼只敬火神不敬我水神呢?”他由氣憤轉為嫉妒,最後終於和火神打鬥起來。

那共工駕著水龍,領著水族,向祝融居住的光明宮進攻,把光明宮周圍常年不熄的神火熄滅,弄得大地上一片漆黑。

祝融火神被惹怒了,他駕著火龍出來迎戰,那火龍全身發光、烈焰騰空,把大地照得通明。光明宮裡的神火,又重新復燃。
水神共工沒能撲滅神火,便惱羞成怒,調來五湖四海的大水漫上山,直往祝融和他騎的火龍潑去。可水往低處流,大水退後,神火又燃燒起來。

祝融騎著那條火龍,烈焰騰騰地向共工撲去,長長的火舌,把共工燒得焦頭爛額。代表光明的火神勝利,代表黑暗的水神戰敗。

共工抵擋不住,退身大海,祝融騎著火龍直衝大海;共工慌忙逃向天邊,回頭看祝融已追上來,他又羞又惱,一頭撞
向“撐天柱”——不周山。只聽“轟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不周山倒踏下來。

天上塌出個大窟窿,地的東南角也陷了下去,天殘地缺。天帶著醜陋的大洞,無奈地向上升去,越升越高。從此以後,天就再也沒有回到大地的上空。

天塌地陷後,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湧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食人民。人類面臨著空前大災難。這才有後來的女媧補天。
帝嚳高辛氏時,祝融擔任火正之官,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穀材木,為民造福。帝嚳命曰“祝融”,後世尊為火神。

古代官職

在古代,禪讓制社會中,祝融和共工都是官職,又稱火正和水正,司職與火神和水神一樣。

中國的火神崇拜,同樣有"流派"區別。以形象和來歷言,一般都以祝融為火神據說他本是顓頊氏的後代,本名重黎,帝嚳(即高辛氏,傳說中古代部族的首領)當政時,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乃命曰"祝融",死後為火官之神。又相傳,大禹的父親鯀偷竊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山海經·海內經》);成湯伐夏桀時,天帝令祝融降火於夏城(《墨子·非攻下》),幫助成湯滅夏。在後世的中國民間傳說中,祝融常以女子的形象出現,稱"祝融夫人"。此外,中國民間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為火神的說法,如謂遠古時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類進入熟食階段,後人尊為火神,又稱火德真君,定時祭祀。也有一些地區的火神崇拜並無具體來歷,或稱南方火帝君,或稱種火老母,等等。以火神祭祀的日期與行事言,各歷史時期和各地區的風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時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漢晉以降,這一傳統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續。又如,四川等地以夏曆四月初八為火神"生日",屆時士農工商進香並祀神或演戲娛神。魯南地區以正月初七為祭祀火神之日,中國民間有組織"火神會"的風俗,除去火神廟朝拜外,全體會員還要聚餐兩次;此外,火神形象相貌兇狠,三頭六臂,並有風火輪、火葫蘆、火印、火劍、火弓等火器配備,酷似神話傳說中"哪吒"的變態。

現代學解說

與中國民間俗信的形形色色相似,現代學人對傳統的火神崇拜的源流等問題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西南一些地區以燃燒的火焰或火塘作為火神的化身或象徵,當是火神崇拜的端初形式,連同相關的儀式、祭詞和禁忌在內,其中所包含著的觀念內涵體現了人們對火的作用既感戴又畏懼的雙重認識,因而更多地保持了遠古時代人類對自然力的崇拜的原始風貌。至於炎帝、燧人、祝融等司火之神,是戰國以後才被創造出來的人格化火神;其他如火德真君、種火老母之類,均出於更往後人的編造。

史料記載

《史記·卷四十 ·楚世家》說:“高陽者(帝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世本》說:“老童(即卷章)生重黎及吳回。”《左傳》說:“鄭,祝融之墟也。”《路史》說:“〔祝融氏〕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陽,是以謂祝融峰也。”
《山海經·海內經》敘述:“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由此可見,祝融系炎帝的第五代玄玄孫。又稱:“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大荒西經》則補敘:“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

《漢書》說:“古之火正,謂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正因為祝融是火神,所以,他的威力也就被套用到戰爭中去了。《墨子·非攻下》記載成湯伐夏時,命祝融降火助戰。祝融的弟弟吳回(又稱回祿),也是官司“火正”。然而他的名聲遠遠沒有祝融大。
祝融的模樣,《山海經·海外南經》中說:“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可見他並非“完人”,郭亞注釋“火神也”。《左傳》曰:“火正曰祝融”,火正是掌管火的官員,神話中的火神祝融,到春秋戰國時期,已經逐步演化成司火的官職。
祝融以火施化,號赤帝。傳說祝融氏是黃帝後世子孫。《海內經》中說: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大荒西經》則補敘為:“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或許正是因為祝融是黃帝的後裔,才有他以火攻法大勝蚩尤的傳說。相傳黃帝對他深為賞識,封他一個專門管火的官職做。

那祝融到底是黃帝的後裔,還是炎帝的子孫呢?《山海經》里又有這樣的說法:“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

春秋時的鄭國,是祝融族原來居住過的地方,即今河南新鄭縣一帶。《國語》說:“有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崇山即嵩山,可見在夏族開始興盛的時候,祝融族有部分還在嵩山居住。嵩山與新鄭同為鄭國疆域,基本上屬於一個地區。
祝融因功狀昭顯,食邑於新鄭。據說,三國時南蠻王孟獲之妻亦叫祝融,相傳是火神祝融之後裔。以上這些都是都是關於祝融是火神的論述,包括乾隆四十一年新鄭市為祝融作《封建表》的舉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