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由術(借符咒禁禳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祝由術(借符咒禁禳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祝由術在古代又被稱為巫術,是一項崇高的職業,它曾經是軒轅黃帝所賜的一個官名。當時能施行祝由之術的都是一些文化層次較高的人,他們都十分的受人尊敬。 祝由術是包括中草藥在內的,借符咒禁禳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本法在中國廣為流傳.多由師傅帶徒弟的方法,口傳心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祝由術
  • 別稱:巫術
  • 類型:職業;官名
  • 起源:上古
  • 解釋:借符咒禁禳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 流傳地區中國
  • 所屬:道家醫學
  • 宗教道教
解讀,祝由套用,

解讀

祝由之術存在已久,幾可遠溯上古。《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一"歷代聖賢名醫姓氏"五帝"苗父》:“上古神醫,以菅為席,以芻為狗。人有疾求醫,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黃帝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聖濟總錄"卷第四"治法"由》:“周官瘍醫,掌眾瘍祝藥劀殺之齊,必先之以祝,蓋醫之用祝尚矣。”歷代以來中醫體系都有祝由一脈,及唐"王燾《外台秘要》收載“祝由科”,說明最遲在唐代,祝由已成為中醫體系獨立一科,例如明代太醫院設醫術十三科:“曰大方脈,曰婦人,曰傷寒,曰瘡瘍,曰針灸,曰眼,曰口齒,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鏃,曰按摩,曰祝由”。但據張介賓所說,“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傳,惟民間尚有之”;而上溯直至《黃帝內經》,通篇不言鬼神邪祟,認為“因知百病之勝,先知百病之所從”是祝由取效的原因,王凍的注文也僅“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幾個字,說明祝由一直處於中醫體系的邊緣。歷代醫家或有信者,或有疑者,或有兩存者,以之為臨床權變之術。即便著有四卷《祝由錄驗》的趙學敏,對待祝由的態度也是“禁法之大莫如水法,次則祝由,茲錄其小者,絕擾屏囂,均無妨於大雅。其有近於巫、覡所為者,概在所擯。”(見《串雅內外編"串雅內編"凡例》)
祝由術
單從字面意思來說,祝同咒;由,病所從生也,正如王冰在《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對“祝由”所作的注文:“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但這過於簡單的釋義並未說清楚祝由的對象是什麼,如何進行祝由等細節性東西,並且似乎存在曲解的傾向,很容易使人理解為“對病人講清楚得病的原因所在”,但這距離歷史上真正存在的祝由相距太遠了。《幼科折衷"記錄十四科》認為祝由就是道教中存有的“符祝禳禱”,而從“上古神醫,以菅為席,以芻為狗。人有疾求醫,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可知,在祝由的時候,並不是對病人解釋病情,而是對冥冥之中的第三者說話作法。這種理解更接近於祝由之真面目。
1、巫術
陳邦賢《中國醫學史》:“中國醫學的演進,始而巫,繼而巫和醫混合,再進而巫和醫分立。以巫術治病,為世界各民族在文化低級時代的普遍現象。”
巫術醫學正是原始社會巫術文化的一個重要產物,也是中國傳統醫學早期發展的一個歷史形態。巫術醫學在中國傳統醫學的形成發展過程中,有一個重要貢獻,就是曾經起到古代醫藥知識的積累和傳承作用,這從殷墟卜辭中也得到充分的佐證。正如貝爾納《歷史上的科學》所說:“官方的醫學把植物藥材和礦物藥材編成條目,有關這些的知識,曾由各原始文化期的巫醫們和女巫們傳授下來。”
巫醫→方士醫→道教醫學。
2、巫(祝)識
巫,《說文·巫部》:“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
祝,《說文·礻部》:“祝,祭主讚詞者。從示,從人、口。一曰從兌省。《易》曰:‘兌,為口、為巫。’”《玉篇·礻部》:“祝,祭詞也。”《尚書·洛誥》:“王命作冊,逸祝冊。”孔穎達疏:“讀策告神謂之祝。”由此可見,“祝”有三義:⑴祭主讚詞者:祭祀時司祭禮的人,即男巫,亦名覡(音席xi)。⑵祭詞:祭神的祝禱詞。⑶讀祭詞者,即用言語向鬼神祈禱求福的人。
祝通鬼神。《禮記·曾子問》:“祫祭於祖,則祝迎四廟之主。”鄭玄註:“祝,接神者也。”
祝,乃與巫同類職業者,故《易》曰“為巫”,而有巫祝之稱。
巫祝者,皆乃上古時期高級知識分子,他們曉天文、懂地理、知人事,而且最重要的是能與鬼神相通,故有“神職官員”之稱。
《周禮·春官·大祝》:“大祝掌六祝之辭,以事鬼神祇(示),祈福祥,求永貞。一曰順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筴祝。”鄭司農云:“筴祝,遠罪疾。”
《周禮·春官·小祝》:“小祝掌小祭祀,將事侯禳禱祠之祝號,以祈福祥,順豐年,逆時雨,寧風旱,彌災兵,遠罪疾。”鄭玄註:“禳,禳卻凶咎,寧風旱之屬。”賈公彥疏:“寧風旱、彌災兵、遠罪疾,三者即是禳……雲‘禳,禳卻凶咎,寧風旱之屬’者,‘之屬’中兼有彌災兵、遠罪疾,三者是凶咎之事,故設禱祠禳卻之。”
《易·巽》:“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孔穎達疏:“史謂祝史,巫謂巫覡,並是接事鬼神之人也。”
巫分男女,女巫稱巫,男巫稱巫與覡。《周禮·春官·神仕》:“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猶鬼神示之居。”賈公彥疏:“按:《外傳》云:‘在男曰覡,在女曰巫。’使制神之地位次主之度與此文合,故知此神仕是巫……言‘在男曰覡,在女曰巫’者,男子陽,有兩稱,名巫、名覡。女子陰,不變,直名巫,無覡稱。”
據《周禮·春官》記載,巫祝之多,有“大祝、小祝、喪祝、甸祝、詛祝、司巫、男巫、女巫、神仕”者等,他們有明確的分工,其中祝的“神職官位”比巫高。凡王、後、貴人等之喪禮祭祀、國家之祈福安災、自然災害、外交戰爭及王、後、貴人之草藥沐浴、身體康健者等,皆由巫祝掌管。
3、巫醫識
巫祝有知醫者,謂之巫醫。他們通曉醫術,具有“遠罪疾”之禱祠及醫術,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可愈疾活人,故有“毉者,或從巫”之說。
明·徐春甫《古今醫統》:“巫醫,以巫而替醫,故曰巫醫也。《論語》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孔子嘆人不可以無恆,而善其言之有理。朱子注云:巫所以交鬼神,醫所以寄死生。岐而二之,似未當也。夫醫之為道,始於神農,闡於黃帝,按某病用某藥,著有《內經》、《素問》,所謂聖人墳典之書,以援民命,安可與巫覡之流同日而語耶?但學醫者,有精粗不同,故名因之有異。精於醫者曰明醫,善於醫者曰良醫,壽君保相曰國醫,粗工昧理曰庸醫,擊鼓舞趨祈禳疾病曰巫醫。是則巫覡之徒,不知醫藥之理者也。故南人謂之巫醫者,此也。今世謂之端公太保,又稱為夜行卜士,北方名之師婆,雖是一切虛誕之輩,則亦不可以無恆也,矧他乎?”
醫乃醫之簡化字。《說文·酉部》:“醫,治病工也……古者巫彭初作醫。”毉,同醫。《集韻·之韻》:“醫,《說文》:‘治病工也……或從巫。’”
《廣雅·釋詁四》:“醫,巫也。”王念孫疏證:“巫與醫皆所以除疾,故醫字或從巫作毉。”
清·俞樾《群經平議·孟子一》:“是巫、醫古得通稱,蓋醫之先亦巫也。”、“巫、醫對文則別,散文則通。”
醫,上古時期或本源於巫,有“古者巫彭初作醫”之說,故“醫”字,古作毉。《山海經·海內西經·開明東有諸巫療窫窳》:“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山海經·大荒西經·靈山十巫》:“有靈山,巫鹹、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李今庸《讀古醫書研究·略論‘巫’的起源和《黃帝內經》中的巫祝治病》:“巫之為人治療疾病,由來已久,《太平御覽·方術部二·醫一》引《世本》說:‘巫鹹,堯臣也,以鴻術為帝堯之醫’,《呂氏春秋·審分覽·勿躬》說:‘巫彭作醫’,《韓詩外傳》卷十第九說:‘吾聞上古有茅父。矛父之為醫也,以菅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輿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呂氏春秋·先識覽·知接》載齊桓公說:‘常之巫審於生死,能去苛病’。是醫在戰國以前,被操之於巫覡之手,醫、巫不分,巫就是醫,醫就是巫,故‘醫’字從‘巫’而作‘毉’者,又恆以‘巫醫’為稱。……是巫本掌握有醫藥知識,並常採藥以用,特以舞姿降神的形態祈福消災,為人治病。……巫祝治病,在古代,並不完全是消極,在某種情況下,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楚國風俗志·巫覡篇·巫覡的醫療活動》說:‘以巫術為手段治療,並非沒有積極作用和效果。問明病由後,巫師向鬼神祝禱,並對病人施以催眠、暗示和激發等手段,使病人相信自己的病是由於特定的鬼神作祟,在巫師象徵性地祈求某神的原諒或驅使某鬼遁逃的過程中,病人內在的防禦機能便被充分的誘發出來,這也就是《素問》所謂移精變氣,與此同時,因生病而產生的憂鬱、恐懼心理也在不知不覺間得到了排解。對於心理障礙性疾病和一些小病症,巫術療法往往比較靈驗,但對於大疾病和沉疴,巫術療法則難以見效。’”
春秋戰國時期則巫、醫有別,有“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史記·扁鵲傳》)及“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素問·五臟別論》)的教導。
4、巫彭傳說
《說文·酉部》:“醫者,治病工也。……古者巫彭初作醫。”段註:“此出《世本》,巫彭始作治病工。”
巫彭乃古代傳說中的神醫名。
《山海經·海內西經·開明東有諸巫療窫窳》:“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音亞於yayu)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註:“皆神醫也。”
《山海經·大荒西經·靈山十巫》:“有靈山,巫鹹、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呂氏春秋·卷十七·審分覽·勿躬》:“巫彭作醫,巫鹹作筮,此十二官者,聖人之所以治天下也。”
清·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古今醫統》:“巫彭初作周醫官,謂人惟五穀五藥養其病,五聲五色視其生,觀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五臟之動,遂用五毒攻之,以藥療之。”(按:《古今醫統》未見有“巫彭”二字,疑陳氏等所加)
謝觀《中國醫學大辭典》:“巫彭,《路史》:‘黃帝命巫彭、桐君處方盄(音招zhao)餌,湔浣刺治,而人得以盡年。’《逸周史》:‘巫彭初作醫周官,曰:五穀五藥養其病,五氣五聲五色視其生,觀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五臟之動,遂有五毒,攻之以五藥,療之以五氣,養之以五味,節之以祛百病。’”(按:個別句讀有誤)
李經緯、鄧鐵濤《中醫大辭典》:“巫彭,上古時代巫醫。相傳為黃帝之臣。”
5、祝由考識
明·虞摶《醫學正傳·醫學或問》:“或問:古者醫家有禁咒一科,今何不用?曰:禁咒科者,即《素問》祝由科也。立教於龍樹居士,為移精變氣之術耳。可治小病,或男女入神廟驚惑成病,或山林溪谷沖斥惡氣,其證如醉如痴,此為邪鬼所附,一切心神惶惑之證,可以借咒語以解惑安神而已。古有龍樹咒法之書行於世,今流而為師巫、為降童、為師婆,而為扇惑人民、哄嚇取財之術。噫!邪術惟邪人用之,知理者勿用也。”
“祝由”一詞,見於《素問·移精變氣論》,云:“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對“祝由”的解釋,古今醫家所釋不一。
5.1醫家注釋
楊上善《太素·知祝由》:“上古之時有疾,但以祝為去病所由,其病即已……有病以祝為由,移精變氣去之,無假於針藥也。”
王冰註:“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宋·林億等《新校正》云:“按全元起云:‘祝由南方神’。”
張介賓《類經·論治類》:“祝由者,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
馬蒔《素問注證發微》云:“祝由,以祝禁祓除邪魅之為癘者。”
高士宗《素問直解》云:“祝由者,祝其病所由來,以告於神也。”
張志聰《素問集注》云:“對神之辭曰祝,‘由’,從也。言通祝於神明,病從而可愈已。”
日人·丹波元簡《靈樞識·卷五》:“吳鞠通曰……祝,告也。由,病之所從出也。……祝由,詳告以病之所有來,使病人知之,而不敢再犯。又必細體變風變雅,曲察勞人思婦之隱情,婉言以開導之,莊嚴以振驚之,危言以悚懼之,必使之心悅誠服,爾後可以奏效入神。”
徐大椿《醫學源流論·祝由科論》:“祝由之法亦不過因其病情之所由,而宣意導氣,以釋疑而解惑……此亦必病之輕者,或有感應之理……近所傳符咒之術,間有小效。”
5.2學者注釋
張登本、武長春《內經詞典》:“祝由,用符咒和語言祈禱除疾驅病的方法。”
山東中醫學院、河北醫學院校釋《黃帝內經素問校釋》:“祝由:古代通過祝禱治病的一種方法,後世稱用符咒禳病的為祝由科……所謂祝由,表面上看來完全是迷信形式,而實際上卻是含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最原始的精神療法。”
蓋建民《道教醫學》:“祝由治病帶有心理療法的醫學底蘊,即通過祝說病由來‘移精變氣’。‘移謂移易,變謂變改。皆使邪不傷正,精神復強而內守也。’其中包含有心理治療的機制,即‘移易精神,變化藏心,導引營衛,歸之平調而已’。”又云:“道教醫家在為人治病時,其‘祝說病由,不勞針石’的心理醫療的手段及其實際醫療作用通常被淹沒在道教祁神上章、齋醮祈禳、畫符念咒的宗教活動氣圍之中,不易為世人所覺察。”
傅景華《黃帝內經素問譯註》:“祝由:古代的巫師不用藥方,而用符咒治病的方法。《靈樞·賊風》:‘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也。’通過符咒祝禱,改變精神狀態,所以會有治療作用。巫醫盛於商代,為‘大祝’、‘大卜’、‘司巫’等神職官員中,有以宗教活動形式占卜祝由、醫治疾病。但他們也匯集民間醫藥知識及治療經驗,故而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的醫巫混雜時期。……春秋時期,巫醫衰敗,進入中華醫道的變革和創新階段。”
綜上所述,對“祝由”的解釋,其義有⑴祝也。如楊上善。⑵祝說病由。如王冰。其中又有①向神祝說病由。如全元起、《新校正》、高士宗、張志聰等;②向病人祝說病由。如吳鞠通、丹波元簡、徐大椿、蓋建民等。⑶符咒之法。如張介賓、馬蒔、《內經詞典》等。那么,哪種說法合理呢?
5.3考證
按:“祝由”一詞,其中“祝”之音義有二:⑴讀“zhu 注”音,義指男巫用言語向神祈禱求福的祝禱詞,巫祝之屬也。如①《說文·示部》:“祝,祭主讚詞者。”王逸註:男巫曰祝。鄭玄註:祝,接神者也。②《玉篇·示部》:“祝,祭詞也。”③《書·洛誥》:“王命作冊,逸祝冊。”孔穎達疏:讀冊告神謂之祝。⑵讀“zhou 咒”音,義同咒,詛咒、禁咒、符咒也,道教醫學之巫術耳。如①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六》:“祝,《說文》作詶。詶,詛也。今皆作咒。”②《類經·論治類》:“祝,咒同……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而“由”之義又為何呢?
“由”之本字當為“礻由”、“礻留”,“祝由”當為“祝礻由(礻留)”。《說文·示部》:“礻留,祝礻留也。”段玉裁註:“惠氏士奇曰:‘《素問》黃帝曰:古之治病,可祝由而已。’祝由,即祝礻留也。已,止也。玉裁按:《玉篇》曰:古文作礻由。”礻留,古文作礻由,《玉篇·示部》:“礻由,古文礻留。”由者,即“礻由”之省“示部”而為“由”也,乃古文一種用字現象矣。可見“祝由”即“祝礻留”,向神祈禱、求福之義。祝,應讀“zhu 注”音,非讀“zhou 咒”音。
《素問·移精變氣論》:“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可移精祝由而已。”道教醫家王冰注云:“移,謂移易;變,謂變改。皆使邪不傷正,精神復強而內守也。《生氣通天論》曰:‘聖人傳精神,服天氣。’《上古天真論》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根據經旨及王冰注,祝由者,乃道教學派的養生方術。道家(教)認為,人身三寶“精、氣、神”也。道家的思想主要倡導“虛靜無為”,即“恬淡虛無”。如此則精神內守,氣血調和,臟腑功能正常,身體健康無病。“移精變氣”者,即轉移精氣、變換精神、轉移精神、轉變意念之義。“移精祝由”者,即通過轉變意念、專意注念,向神祈禱、求福愈病之一種原始的精神、心理療法。此正上古時期“祝由”原始之本義,亦即道教醫學養生方術中之吐納服氣、導引之法。
蓋建民《道教醫學》云:“吐納服氣是道門最常用的治病方法。吐納即吐故納新,是一種呼吸鍛鍊。其功法以吸入外氣為主,故稱服氣、食氣;並且當氣吸入體內後,往往要閉息,並以意念引導氣在體內運行,故又稱行氣……行氣治病的關鍵一點是‘以意領氣’,即專意注念人體某一部位,使行氣到達意念所之,或病痛之所,從而攻治所患……行氣治病要存想病灶,發揮意念能動作用,調動真氣攻之。”此即《素問·生氣通天論》之“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者也。傳,當為“專”。傳精神,當為“專精神”,即精神專一、專意注念。服天氣,即服氣、食氣。
由此可見《素問·移精變氣論》之“祝由”療法實際上本是上古時期一種“移精變氣”的自我吐納服氣、導引療法,或並通過向神祈禱祝願的方式來達到愈病目的,即巫祝之屬。
又按《靈樞·賊風》:“黃帝曰……猝然而病者,其故何也?惟有因鬼神之事乎?……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歧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也。”此治法即道教醫學之巫術—祝由術而已。因“巫”已知疾病發病之病因,而且尚知治癒百病之法術,故可假借“符咒禁禳”之法術而愈病。此巫祝之法,不同於《素問·移精變氣論》之“移精祝由”。而實則發展為後世之“祝由科”、“禁咒科”等,元明時期之“太醫院”則設有此等官方科目,至張介賓和馬蒔時代,已失傳。如張介賓:“按:國朝醫術十三科:曰大方脈,曰小方脈,曰婦人,曰傷寒,曰瘡疾,曰針灸,曰眼,曰口齒,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鏃,曰按摩,曰祝由。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傳,惟民間尚有之……祝者,巫祝之屬,即祝由也……祝,咒同……祝由者,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張介賓所云“巫祝之屬”不同於筆者所論上述之義。馬蒔云:“按摩,以訊息導引之法,除人八疾;祝由,以祝禁祓除邪魅之為癘者。二科今無傳。”
巫術即做法。“就巫術的方法而言,有祈求式、比擬式、接觸式、詛咒式、靈符式、禁忌式和占卜式。”詛咒式,即用詛咒、謾罵、鞭撻、驅趕等手段,驅除邪惡鬼神,治癒疾病。此乃後世道教醫學使用符咒治病的一種方法。何謂道教醫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道教為追求長生成仙,繼承和汲取了中國傳統醫學的成果,在內修外養過程中,積累的醫藥學知識和技術。它包括服食、外丹、內丹、導引以及帶有巫醫色彩的仙丹靈藥和符咒等,與中國的傳統醫學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其醫學和藥物學的精華,為中國醫藥學的組成部分。”簡言之,道教醫學是包括帶有巫醫色彩的仙丹靈藥和符咒等的醫學,而道教醫學為人治病的方法,其中就包括巫術醫學。此法雖未登大雅之堂,高校教材亦不載錄,但民間確有此法實行,而且間或有效。何也?主要是道教符咒治病術中暗含有很深的醫藥學底蘊。符咒,是道教符籙和咒語的合稱。
符是指用朱筆或墨筆畫的一種圖形或線條,以屈曲筆畫為主,點線合用,字畫相兼。而道符在製作過程中及所用的原材料多是中藥。道符又稱桃符,即用桃木製成,具有消毒防疾之功、避邪之效。而道符書寫的顏料常用的是硃砂,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道符書寫的黃紙是專用薑黃染色製成的專用符紙。製作時還經常加入一些名貴中藥如虎骨、珍珠、麝香等。因符紙中包含有多種中藥成分,用於治病自然就很靈驗了。另外再送符過程中,多是用藥湯送符。如《肘後備急方·就卒客忤死方第三》:“扁鵲治忤有救卒符並服鹽湯法。”等記載
咒是指口中誦念的帶有一定節律的口訣,即咒語、咒詞。巫醫(師)的咒詞亦稱祝,故云“祝,咒同。”此讀zhou 咒音,非讀zhu 注音。主要是用詛咒、禁咒、謾罵、鞭撻、驅趕等法術,以驅除惡鬼或將蠱毒排除體外。
鬼神有善惡之分。對善神(鬼)可用巫祝(zhu 注),向其祈禱、求福祝願、祈求保佑;對惡鬼則用詛咒、謾罵、鞭撻、驅趕等手段,此祝即咒,應讀zhou 咒音。
5.4結語
綜上所述,祝由之義有二。⑴通過轉變意念、專意注念,向神祈禱、求福愈病之一種原始的精神心理療法。此正上古時期“祝由”原始之本義,亦即道教醫學養生方術中之吐納服氣、導引之法。⑵道教醫學之巫術—祝由術,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因為道教符咒治病術中暗含有很深的醫藥學底蘊,故輕淺小疾,間或有效。由於時代不同,祝由由原始之本義,即道教醫學養生方術中之吐納服氣、導引之法並向神祈禱、求福愈病之一種原始的精神心理療法,發展到後來的祝由術,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此法在民間仍在使用,間或有效。
6、禍祟邪氣病因與治療探討
病因,指凡能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孫廣仁《中醫基礎理論·病因》云:“病因種類繁多,諸如六氣異常、癘氣傳染、七情內傷、飲食失宜、勞逸失度、持重怒傷、跌仆金刃、外傷及蟲獸所傷等,均可導致發病而成為病因。”筆者認為尚缺“禍祟邪氣”之病因。因“禍祟邪氣”帶有封建迷信色彩,故諸多教材或恐誤導而不錄。
6.1禍祟邪氣概念
禍祟,《現代漢語詞典》:“迷信的人指鬼神帶給人的災禍。”何謂鬼神?鬼神者乃迷信之人的稱謂。鬼者,人死後之靈魂也。神者,所崇拜之人死後其精靈也。禍祟,乃禍祟邪氣之簡稱,又名邪祟,即鬼神邪氣。人世間從未有鬼神,相信科學的人絕不承認有鬼神之說,何來鬼神邪氣致病說?
6.2禍祟邪氣源流略考
“鬼神”致病說,最早見於《內經》,如《素問遺篇·刺法論》:“人虛即神遊失守位,使鬼神外乾,是致夭亡。”《本病論》:“人氣不足……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乾人,致有夭亡。”《靈樞·賊風》:“黃帝曰……猝然而病者,其故何也?惟有因鬼神之事乎?歧伯曰:……志有所惡,及有所幕,血氣內亂,兩氣相搏,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而未聞,故似鬼神。黃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歧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也。”其治法採用道教醫學之巫術—祝由術。明·張介賓《類經·疾病類》:“祝者,巫祝之屬,即祝由也。”和《類經·論治類》:“祝,咒同……祝由者,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謂非鬼神而何?”
後世醫家或多認同“鬼神”致病說者。如
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卒得鬼擊方》云:“今巫實見人忽有被鬼神擺拂者,或犯其行伍,或遇相觸突,或身神散弱,或愆負所貽。”該書乃“周流華夏九州之中,收拾奇異,捃拾遺逸,選而集之。”其“備急方”多是從民間“捃拾”,其名詞稱謂亦源於民間,可見民間確有“鬼神”說,而對其治療亦多採用道教醫學之“巫”祝耳!
隋·巢元方等《諸病源候論》是第一部病因證候學專著,該書有“鬼邪”、“鬼魅”候。在《鬼邪候》云:“凡邪氣鬼物所為病也,其狀不同。或言語錯謬,或啼哭驚走,或癲狂惛亂,或喜怒悲笑,或大怖懼如人來逐,或歌謠詠嘯,或不肯語。”及《鬼魅候》中云:“凡人有為鬼物所魅,則好悲而心自動,或心亂如醉,狂言驚怖,向壁悲啼,夢寤喜魘,或與鬼神交通。病苦乍寒乍熱,心腹滿、短氣,不能飲食,此魅之所持也。”根據症狀描述,多是神誌異常的表現。而對其病因,
宋·陳言則認為是“精神不全,心志多恐”,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疰忤中惡證治》中云:“由人精神不全,心志多恐,遂為邪鬼所擊,或復附著,沉沉默默,寢言譫語,誹謗罵詈,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或悲泣呻吟,不欲見人,其狀萬端,如醉如狂,不可概舉。此皆鬼神及諸精魅附著惑人,或復觸犯忌諱,土地神靈,為其所作。”
元·朱震亨則認為乃冒犯“不正之氣”,吊死問喪、入廟登冢者多患之,如《丹溪心法·厥》云:“屍厥、飛屍、卒厥,此即中惡之候,因冒犯不正之氣,忽然手足逆冷,肌膚粟起,頭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錯言妄語,牙緊口噤,或昏不知人,頭旋暈倒,此是卒厥、客忤、飛屍、鬼擊。吊死問喪、入廟登冢,多有此疾。”
上述臨床表現,皆是神誌異常之症狀,與癔病(症)性昏迷、木僵、情感爆發、痴呆、精神病等似同。
而清·莫枚士則直言“鬼神”致病病因學說,其在《研經言·原因》中云:“百病之因有八:……三鬼神,……鬼神之屬,有衝擊,有喪屍,有精魅,有禍祟。”清·徐大椿則認為“神氣虛則受鬼”,其在《醫學源流論·病有鬼神論》中云:“人之受邪也,必有受之之處……凡疾病有為鬼神所憑者,其愚魯者,以為鬼神實能禍人;其明理者,以為病情如此必無鬼神。二者皆非也。夫鬼神猶風寒暑濕之邪耳。衛氣虛則受寒,榮氣虛則受熱,神氣虛則受鬼。蓋人之神屬陽,陽衰則鬼憑之。《內經》有‘五臟之病,則現五色之鬼’,《難經》云:‘陽脫者見鬼’……若神氣有虧,則鬼神得而憑之……治鬼者,充氣神而已……其外更有觸犯鬼神之病,則祈禱可愈。”
據上所述,歷代醫籍確有“鬼神”致病說,即禍祟邪氣病因學說。中醫是實踐、經驗醫學,其理論來自實踐,源於民間。故歷代醫籍中所記載的“鬼神”致病說,亦即民間之“鬼神”之說。
6.3禍祟邪氣乃中惡、客忤、中客者
中惡、客忤者等,首見於晉·葛洪《肘後備急方》。該書有《救卒中惡死方》、《救卒客忤死方》等記載。在《救卒客忤死方》云:“客忤者,中惡之類也,多於道門門外得之……所謂中惡者,與卒死鬼擊亦相類……客者,客也;忤者,犯也,謂客氣犯人也。此蓋惡氣……雖是氣來鬼魅毒厲之氣,忽逢觸之氣衰歇,故不能如自然惡氣治之。”《諸病源候論·中惡候》:“中惡者,是人精神衰弱,為鬼神之氣卒中之也。”及《卒忤候》:“卒忤者,亦名客忤,謂邪客之氣卒犯忤人精神也。此是鬼厲之毒氣,中惡之類。人有魂魄衰弱者,則為鬼氣所犯忤。喜於道間門外得之。”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客忤》:“客忤病者,是外人來氣息忤之,一名中人,是為客忤也。雖是家人,或別房異戶,雖是乳母及父母,或從外還衣服、經履,鬼神粗惡暴氣,或牛馬之氣,皆為忤也……中客為病者,無時不有此病也”此等皆穢祟邪氣也。
中客,即撞客,或名祟病。撞者,中(zhong 音眾)也、遇見也。客者,客氣也,即惡氣、邪氣(指禍祟邪氣、鬼神邪氣、穢毒邪氣,非四時不正之氣的六淫、癘氣)。所謂撞客者,民間稱“中邪”了。“撞客”一詞,見於《紅樓夢》第25回:“若有善男信女虔心供奉者,可以永保兒孫康寧,再無撞客邪祟之災。”第102回:“前日母親往西府去,回來是穿著園子裡走過來的,一到了家就身上發燒,別是撞客著了吧。”撞客者,指撞見死人之靈魂或禍祟邪氣、穢毒邪氣等而突發昏迷、神志不清、言語錯亂、悲喜無常、狂言驚恐、乍寒乍熱或以死人的語氣說話等神誌異常之情志病。
祟病者,徐大椿《洄溪醫案》有載,云:“祟病:同里朱翁元亮,僑居郡城,歲初其媳往郡拜賀其舅,舟過婁門,見城上蛇王廟,俗雲燒香能免生瘡腫,因往謁焉。歸即狂言昏冒,舌動如蛇,稱蛇王使二女一男僕來迎……此亦客忤之類也,非金石及通靈之藥,不能奏效。”此以神怪即蛇王形式出現,亦系撞客發作時的一種類型。
6.4禍祟邪氣非“鬼神”乃神志衰弱之情志病
人世間從未有鬼神,何來“鬼神”致病說呢?這是因為吊死問喪、入廟登冢,此等多與死人有關,而人死後之靈魂曰鬼。“鬼神”為何能致病,主要是人體“正氣不足,神虛則受鬼”的緣故。如《素問·刺法論》:“正氣存內,邪不可乾。”《素問·評熱病論》:“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刺法論》:“人虛即神遊失守,邪鬼外乾。”、“中惡者,是人精神衰弱。”、“精神不全,心志多恐。”、“神氣虛則受鬼”等。若人體正氣不足、心神虛弱,或精神不全、心志多恐,或情志不當、所願不遂,此時出門吊死問喪、入廟登冢最易遇“鬼”或“鬼”附邪氣而入則正不勝邪,致禍祟邪氣或鬼神亡靈附體。禍祟邪氣擾心則心神失守,神不歸位,人體就會精神不定、魂魄游離、志意不存,或神昏魂盪、心中煩悶,或神志恍惚、迷濛、痛癢不知,或痴癲發狂,或以死人的身份如語言進行日常活動等似“鬼神”纏身,莫可名狀,甚至神散精竭而亡。
《素問·遺篇》、《靈樞·賊風》等之“鬼神”,似是而實非,故名之曰“似鬼神”,非“鬼神”。張介賓曰:“夫曰似鬼神,言似是而實非也。曰所惡所慕者,言鬼生於心也。曰知其勝、知其所從生,可祝而已者,言求其致病之由,而釋去其心中之鬼也。何也?凡人之七情生於好惡,好惡偏用則氣有偏並,有偏並則有勝負而神志易亂,神志既有所偏而邪復居之,則鬼生於心,故有素惡之者則惡者見,素慕之者則慕者見,素疑之者則疑者見,素畏忌之者則畏忌者見,不惟疾病,夢寐亦然,是所謂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內亂,故似鬼神也……心有所注,則神有所依,依而不正,則邪鬼生矣,是所謂知其病所從生也……鬼從心生,而實非鬼神所為,故曰似鬼神也。然鬼既在心,則誠有難以藥石湊效,而非祝由不可者也……巫祝之用,雖先王大聖未始或廢,蓋藉以宣誠悃,通鬼神而消災害,實亦先巫祝由之意也。故其法至今流傳,如……邪祟、神志等疾,間或取效。然必其輕淺小疾,乃可用之。設果內有虛邪,外有實邪,苟舍正大之法而崇尚虛無,鮮不誤事!”、“張介賓從形與神、情志與臟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關係入手,精闢的分析了祝由治病的心理醫療機制。張介賓認為,祝由治病主要是針對‘邪祟神志’這類情志疾病有效……運用祝由法治病,首先要查明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然後有針對性的加以疏導排解,解除病人心理上的疑慮……消除了導致生理疾病的不正常心理因素,就可以愈疾。”
6.5情志病概念及治療
6.5.1情志病概念“情志病,病名首見於明·張介賓《類經》,系指發病與情志刺激有關,具有情誌異常表現的病症。”而“情志是中醫學對情緒的特有稱謂,即是對現代心理學中情緒的中醫命名……是對包括七情在內的所有情志特徵與屬性的抽象和概括……除七情之外,愛與恨、自豪與羞澀、尊嚴與蔑視等,也是人類基本的情志表現。”由神志衰弱導致的情志病,主要以“神誌異常”為表現,此等與西醫的神經症性障礙性疾病相同,如癔症、急性焦慮症、特定恐懼症、抑鬱症等,皆屬心理障礙性疾病。經儀器檢查,未發現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屬於功能性神經症。
6.5.2情志病治療--祝由術民間百姓認為,此等疾病屬“虛病”,正規醫院很難治癒,從而多是求助於“香門”醫治,即道教醫學之巫術--祝由術,間或有效。誠如《素問·移精變氣論》所云:“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只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正此之謂也。縱觀古今學者對祝由的理解,祝由之法有兩說。
符咒禁禳之法《類經·論治類》:“祝,咒同。由,病所從生也……祝由者,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巫祝之用,雖先王大聖未始或廢,蓋藉以宣誠悃,通鬼神而消災害,實亦先巫祝由之意也。故其法至今流傳,如……邪祟、神志等疾,間或有效。”明·馬蒔云:“祝由,以祝禁祓除邪魅之為癘者。”張介賓和馬蒔都是明代大醫學家,當時太醫院就設“祝由科”,故對祝由即符咒禁禳之法皆認同。時賢張登本、武長春《內經詞典》也云:“祝由,用符咒和語言祈禱除疾驅病的方法。”因有《素問·五臟別論》所云“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及《史記·扁鵲》“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的論述和怕遭致封建迷信思想輿論的詆毀或恐誤導,此法雖未登大雅之堂,高校教材亦不載錄,但民間確有此法實行,而且間或有效。何也?主要是道教符咒治病術中暗含有很深的醫藥學底蘊。符咒,是道教符籙和咒語的合稱。
符是指用朱筆或墨筆畫的一種圖形或線條,以屈曲筆畫為主,點線合用,字畫相兼。而道符在製作過程中及所用的原材料多是中藥。道符又稱桃符,即用桃木製成,具有消毒防疾之功、避邪之效。而道符書寫的顏料常用的是硃砂,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道符書寫的黃紙是專用薑黃染色製成的專用符紙。製作時還經常加入一些名貴中藥如虎骨、珍珠、麝香等。因符紙中包含有多種中藥成分,用於治病自然就很靈驗了。另外再送符過程中,多是用藥湯送符。如《肘後備急方·就卒客忤死方第三》:“扁鵲治忤有救卒符並服鹽湯法。”等記載
咒是指口中誦念的帶有一定節律的口訣,即咒語、咒詞。巫醫(師)的咒詞亦稱祝,故云“祝,咒同。”主要是用祈禱、尊敬、祭祀、詛咒、鞭撻、驅趕等法術,以祈求先祖的庇佑、鬼神的寬恕,或將蠱毒排除體外。
6.5.2.2祝說病由--心理療法祝由之法,即後世的心理療法,指通過語言疏導解釋、解說病情等方法來改變消除、緩解調整病人的情緒和心理障礙。如道教醫家唐·王冰注云:“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醫學源流論·祝由科論》云:“祝由之法亦不過因其病情之所有,而宣意導氣,以釋疑而解惑……此亦必病之輕者,或有感應之理……近所傳符咒之術,間有小效。”丹波元簡《靈樞識·卷五》:“介按:吳鞠通曰……祝,告也。由,病之所從出也。……祝由,詳告以病之所有來,使病人知之,而不敢再犯。又必細體變風變雅,曲察勞人思婦之隱情,婉言以開導之,莊嚴以振驚之,危言以悚懼之,必使之心悅誠服,爾後可以奏效入神。”蓋建民《道教醫學》云:“祝由治病帶有心理療法的醫學底蘊,即通過祝說病由來‘移精變氣’。‘移謂移易,變謂變改。皆使邪不傷正,精神復強而內守也。’其中包含有心理治療的機制,即‘移易精神,變化藏心,導引營衛,歸之平調而已’。”又云:“道教醫家在為人治病時,其‘祝說病由,不勞針石’的心理醫療的手段及其實際醫療作用通常被淹沒在道教祁神上章、齋醮祈禳、畫符念咒的宗教活動氣圍之中,不易為世人所覺察。”
6.6結語
綜上所述,禍祟邪氣是中醫病因之一,中醫經典《內經》及歷代醫家多有論述,由於怕遭致封建迷信輿論的詆毀或恐誤導,故現代中醫工具書及高校教材等多避而未載,但並未遏制禍祟邪氣即“鬼神”致病說之存在。對其治療,民間多採用“祝由術”之法,間或有效。
7、孫思邈《千金翼方·禁經》
“是以醫方千卷,未盡其性,故有湯藥焉,有針灸焉,有禁咒焉,有符印焉,有導引焉,斯之五法,皆救急之術也。……且此書也,人間皆有,而其文零疊,不成捲軸,縱令有者,不過三章兩章,既不精專,探其至賾,終為難備。斯之一法,體是神秘,詳其辭采,不近人情,故不可得推而曉也。但按法施行,功效出於意表,不有所輯,將恐零落。今編為兩卷,凡二十二篇,名曰《禁經》。”
禁經:《千金翼方》卷二十九、卷三十之《禁經》,多為道符秘咒,流於民間,行於方士,語雖荒誕,亦有可觀。故北宋林億等云:“《禁經》上下兩卷,二十二篇,其間詞語鄙野,蓋出俗傳。思邈切於救人,實錄其文,不加刪潤。”作為古禁咒之術史料觀之,尚有一定認識意義。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三云:“《千金翼方》三十卷,孫思邈撰《千金方》既成,恐其或遺也,又為此以翼之,亦自為序。其末兼及禁術,用之亦多驗。”

祝由套用

祝由之術的招式
主要有下陰入魔念咒和舞作等。這些招式在現代經常被人們認為是迷信,但從氣功的觀點看來並不全是迷信。所謂的“下陰”只是一種高度入靜的表現,而“入魔”則是入靜中的觀想。許多氣功修煉者都會將其看作是一種意念的方式。
祝由術以其最基本的招式,結合人體千差萬別的生理特長、修煉方法,便產生了各種各樣玄之又玄、神乎其神的特異功能,如遁術,飛騰之術等。修煉祝由之術能夠將人體的潛能最大限度的開發。
祝由的治病的原理
人食天地之氣以生,內傷於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外傷於風寒暑濕燥火六淫所以得病.然而,黃帝曰:“其無所遇邪氣,又無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何致 ? ”可見古人很早就認識到,除了七情、六淫外,還有尚未被認識的致病因素,那就是“鬼神致病說”,所謂鬼神致病,其實是一種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鬼神是不存在的。古人云:“吾心無鬼,鬼何以侵之,吾心無邪,邪何以擾之,吾心無魔,魔何以襲之。”故鬼神致病皆由心生。祝由治療疾病的病因大多是心理不健全,故七情、六淫相乘而襲之。有很多種病,是間接由心理因素所致,所以其源在於心。祝由治療腫瘤是大家公認的,但也局限在心理所致的腫瘤,而並非所有的腫瘤都可以治。有很多器質性病變也是由心理因素所致。所以,這些器官或組織產生的病變祝由亦可治。從國術的角度講,人體患病無非是心病和身病,心病是祝由治療的範圍,部分身病也屬於祝由治療的範圍,但祝由並非包治一切心病,要理解到祝由僅僅是醫學的補充,不是治病的唯一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有很多種病,已經攻克,但有些病仍未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這也是祝由科流傳幾千年仍未滅絕的原因。
祝由術(借符咒禁禳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修行與祝由治病療效
祝由治病不用藥或少用藥,而主用祝由醫師的意念、符咒產生的場來治療各種疾病,因此祝由科對祝由醫師要求很高、很嚴,有很多戒律必需遵守。這些要求實際上就是現代國術訓練的要求。祝由要求祝由醫師清淨齋戒百日,目的是使內心平靜,心無雜念,意念專一,以達到祝由場純正,沒有邪念濁氣干擾,以提高療效。國術師較佳的功態就是祝由醫師治病的先決條件,只須看一看,就可以手到病除,咒出病癒,符進病出。祝由醫師必須練國術來提高自己的人體場,才能藉助咒語,符圖使大自然的能量沖射病變部位,排出病邪、濁氣,補充元氣,疏通經絡,調和臟腑功能。沒有相當的國術底子,用祝由“畫符念咒”為人治病,無疑是騙人的。學習祝由法必須練國術,可以任選合適的功法。以前有功夫底子的可以堅持練以前的功法,尚未學習者或發放外氣不明顯者,就應該練習下面的《祝由國術醫師速成法》:
坐站均可。兩掌心相對,上下隔開三五厘米,指尖相反。二目垂簾,內視掌中,仔細體察雙掌感應。雙掌輕鬆地緩慢地作磨盤式對稱轉動,幾秒種或幾分鐘後,會有氣的感覺。能否達到速效,關鍵在於是否能將全身放鬆,並將意念集中於掌上仔細體會,有氣感時,進一步體會有無排斥力或吸引力,反覆練此動作 108 次。當練到一定程度時,好像自己全身任督二脈也在開合,直到每一個毛孔 ( 細胞 ) 都在開合,在呼吸,在交換,在代謝,把大自然的清氣、宇宙場收入人體,排出體內的廢物。反覆訓練增強功力,有利於以後運用符圖咒語時手到病除,意到病出,氣到病癒。以上這些訓練動作不但調整自身的生物場,也可調動宇宙場 ( 包括祝由先師們的高能信息物質 ) 進入人體,使氣貫注於指端,直達筆毫,深透墨紙之中,或以指代筆書符咒於病灶之上。
對祝由醫師的要求
1 、心正無邪,功德高尚,醫風正派,不圖名不圖利。
2 、操作時應全身放鬆,處於國術狀態,或站或坐,要身體端正。心無雜念,目不旁視。
3 、操作過程應儘量簡單,不要帶有神秘色彩或封建迷信動作,要靈活變通,讓人易於接受。
4 、應懂得中醫基礎理論和一般內科學、解剖學,以便準確地診斷,治療各種疾病。
對病員要求
1 、不信國術,不信祝由者,懷疑祝由醫師和國術師者不治,勉強者效果亦不理想。
2 、重病,外傷嚴重者,晚期擴散性癌症、遺傳性疾病與心臟病急性發作者,精神病患者不宜治,以免貽誤。
3 、患者全身放鬆,便於調理和溝通信息,尋找病灶,或暴露病灶。
4 、辯證施法,若長期無效,則不要執著,應變通法術,再無效,請轉中醫醫院治療,以免延誤。
祝由科禁法初探
禁者即禁止、防止泛濫發展、控制之意。禁法是以咒語產生的能量、次聲波來限制疾病的發生髮展,抑制病灶,使病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現代醫學也是這個原理。如抗菌素不是直接殺死細菌,而是抑制病菌生長,久而久之病菌就會死亡,這也是西醫藥的禁法。祝由科中禁法即是祝由醫師用自己良性生物場抑制控制疾病的發生髮展,使病灶逐漸消退病癒。
祝由符圖初探
祝由科的內容極為豐富,在古時候,在缺醫少藥的環境中,以圖示意,以咒代藥,以符接通信息是最簡單的醫療保健方法。這是古人發現的一種人與宇宙相溝通的能量符號,掌握了這種神秘的能量符號,就可以定向調動宇宙場,為人類身心健康服務。
符圖的主要特點:
1 、有很多是以象形文字構成。2 、以文字中的篆體構圖。
祝由術(借符咒禁禳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3 、以疾病的部位、病性構圖如脾胃、水濕病圖中多用“土”字形,心臟、肝臟、肺臟病圖形符中多“火”字形,因為“土”能生脾胃,可以克水;“火”能溫煦心臟,可以克金,與中醫的五行取類比象有很大關係。
4 、以“鬼”字居多,以“鬼”招“鬼”,即俗話說的“鬼使神差”,其實都是人的意識思維活動。
5 、這些符圖構造滲透、儲存、連線了古代高功夫師、醫學家的高能信 息,是宇宙中的物體能量符號,是人與宇宙能量交換的開關。
6 、符圖中呈圈狀、點狀、線條狀、直線、豎線、 S 線、口字等,這些都是宇宙能量的符號,“同氣相求”,開關一打開,宇宙能量就會定向定目標的射入患者病灶。
祝由咒法初探
祝者咒也,詛咒就是說最不好聽的話,發出的信息也最不好,可以干擾一個人的場,場受到干擾,大腦就易於失控。所以說咒語威力是相當大的,是最神秘的。祝由醫師要用咒語詛咒病魔,將病魔趕出人體,咒語是具有攻擊性,驅散性的。咒語是修行人練到一定程度時,所發出的特定聲音,這些聲音,以次聲波為多,對人體可以產生共振,共振效果好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剛開始可以按照特音(咒語) 來治病,熟練後,能量高了,就不要特音了(咒語好比拐杖,可以丟掉拐杖 ) ,而隨便講的話,講的任何語言都可以治療各種疾病,但語言必須是良性的,不要有邪念和惡意或病變意念。
高級的心理醫師就需要達到這樣的水平,而且需要實施對象的絕對信任.但是現在很多心理醫師只是為了考證,而不真正去修煉,這樣的人不多,而且是稀缺。還有就是補充上面文章中的病魔這一概念,有三種實際含義:它可以指亞健康,病毒、致病細菌真菌引起的病症。(但最具體最準確的概念是個綜合的概念,需要不斷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