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村(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湧泉鄉下轄村)

祁村(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湧泉鄉下轄村)

祁村隸屬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湧泉鄉,位於武鄉縣西端,湧泉鄉東南角,東與何家莊、松樹莊接壤,北與窳里為鄰,南與西城相接,西以涅河為界與沁縣隔河相望,依山傍水,俗稱“鳳凰村”。全村146戶,552口人,全村土地總面積5371.3畝,計稅土地面積1677畝,林地789.9畝,村莊占地269.5畝,交通道路占地102.4畝,水域、溝渠392.9畝,未利用土地2139.6畝。地勢平垣,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0萬元,人均純收入233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祁村
  • 外文名:qicun
  • 地理位置:湧泉鄉東南角
  • 土地總面積:5371.3畝
  • 林地:789.9畝
  • 人口:552口
  • 歷史古蹟:建福寺、蔡州城遺址、知死墓等
  • 文化標籤:皋狼之地、蔡州城、鳳凰村
  • 著名特產:優質雜糧、和子飯、沁州黃小米
村情概況,歷史沿革,歷史傳說,蔡州城,建福寺,清朝古井,知死墓,棲鳳傳說,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發展方向,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祁村隸屬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湧泉鄉,位於武鄉縣西端,湧泉鄉東南角,東與何家莊、松樹莊接壤,北與窳里為鄰,南與西城相接,西以涅河為界與沁縣隔河相望,依山傍水,俗稱“鳳凰村”。全村146戶,552口人,全村土地總面積5371.3畝,計稅土地面積1677畝,林地789.9畝,村莊占地269.5畝,交通道路占地102.4畝,水域、溝渠392.9畝,未利用土地2139.6畝。地勢平垣,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0萬元,人均純收入2330元。

歷史沿革

祁村
武鄉縣城西二十華里處的涅河畔,有個依山傍水的村子叫祁村,俗稱“鳳凰村”。這裡有很多古建築遺址和悠久的歷史傳說。
1.商末稱蔡州國。
2.西周稱蔡地皋狼之地,也有甲氏國之說。
3.戰國稱涅(有鳳凰涅槃之意)。
4.西漢始置涅縣。
5.後稱祁村,俗稱“鳳凰村”。
(註:今天“祁村”的稱謂源於何時,有待進一步考察。)

歷史傳說

蔡州城

早在公元前1500多年前,武鄉涅河流域亦屬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商末和西周之間100多個諸侯國中,屬蔡州國,城邑就在地處涅河流域古老而神奇的祁村,轄屬至今故城一帶。西周稱蔡地皋狼之地。乾隆(55年版)《武鄉縣誌》有蔡地皋狼之地的簡論,也有甲氏國之說。戰國稱涅,西漢始置涅縣。關於蔡州國還有一個千古流傳的故事“螞蟻槽到蔡州城,建立了沁縣城”。窳里、何家莊、松樹莊西城等鄰村亦同樣有此傳說。可見,歷史上蔡州城的存在是不可疑惑的。
蔡州城就在祁村村南大溝(地名)處。大溝(地名)是祁村八道溝中最大的一道溝,這裡群山環抱,山勢奇特,好一處天然屏障,虎踞龍盤的風水寶地。商、周時代的蔡州城就座落在這裡,至於蔡州城當時的原貌,因年代久遠,無法考證。但現在,此溝的南窪仍發現有城址廢墟。溝的北面叫城牆嶺,嶺高突兀,城牆嶺農民耕種的地塊里發現有不少形似帽頂的瓦礫,再北面地名有大監溝、小監溝,相傳為蔡州國的監獄,監囚犯人之地,至今種地戶在地里常發現有一具一具的屍骨。小監溝的北面叫瓜圪塔(地名)是蔡州城的一線護城寨堡,後面俗稱亂葬墳。村東的寨則圪塔相傳為蔡州城的寨堡屯兵要地,因地勢高峻險要,站在高崖處,一覽無餘,可觀周圍的山川田野及軍事形勢,據傳,寨則圪塔當年與入侵之敵聲嘶力竭,擊鼓喊殺,鏖戰不凡,戰役之大,傷亡殘重。如今,高崖下,常常發現有不少屍骨和武器殘跡,大概就是戰役後,戰場犧牲之因吧!
相傳,蔡州城的失陷,是馬毅將軍率領千軍萬馬攻破的,其實是馬毅攻倒蔡州城,由於幾千年的流傳,訛傳為“螞蟻槽倒蔡州城”,並且越傳越添上了神話色彩,人們說,槽蔡州城的螞蟻有水桶一樣粗,亦有人說當年攻打蔡州城的將軍率領千軍萬馬,如同蟻群似的齊擁而上攻破的。傳說畢竟是傳說,至今,蔡州城腳下有一大土丘,蒿草叢生,輩輩相傳為“王墓”,世人不曉究竟是那位國王或將帥的陵墓,政府及文物部門也從未進行過挖掘考證。
有關蔡州城的建立,村裡有位姓郝的老農,曾有此景觀記載的厚厚的石印毛坯書一本,可惜老農謝世,書已失陷,也不知何人還有此書,有待後人進一步挖掘、發現。

建福寺

相傳公元3世紀中葉,西域高僧佛圖澄在隱居武鄉南山弘佛傳經期間,四處化緣,結修茅庵。沿涅河西行考察,首登一村,親臨鳳凰山,選址命名的一座寺院;又傳唐太宗李世民從太原南下巡訪,馬陷涅河,曾在本寺夜宿。建福寺,建築奇特,頗為壯觀,是聞名遐邇的佛教聖地。寺內有戲台、鐘鼓樓、老鱉馱碑、避水蛛。每年春秋兩季各廟會兩次。盛會期間,商賈雲集,貨攤林立,鄰縣及周邊百姓絡繹不絕,前來趕會,有劇團助興演出,寺內香火鼎盛,鐘聲佛號,悠揚悅耳,亦是聞名於西鄉物資交流大會之一。抗日戰爭期間,建福寺曾是八路軍的一處臨時開會地點,後被日偽軍發現後,千年古剎被付之一炬。只留下一些殘損的石碑、石刻,但也被一些無知的村民做了村東古井的井台墊腳石。石碑上面的文字內容大概是說:“......一位什麼皇帝路過“鳳凰村”......。只可惜石刻隨著時間的流逝,字跡早已被磨的模糊難辨。

清朝古井

村東古井為主持修建武鄉千佛塔的閻福江師傅在巡察武鄉西部,召集鄉間百姓座談時選址鑿掘而成。井深15米,水質甘醇,水源豐富。清光緒三年,縣境大旱,此井水量充足,除本村人畜飲用之外,還供周邊村莊,從未枯竭,有300餘年歷史。

知死墓

清末民初,外敵入侵,內患不斷,百業凋零,百姓民不聊生。更慘的莫過於上年紀的老年人。人一到60歲左右,失去勞動能力就等於死。村東北角就有一個知死墓。那時候老人一旦失去勞動力,就的拿上盛滿飯的碗罐到知死墓中等死。百姓之苦可見一斑。
祁村(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湧泉鄉下轄村)
抗日戰爭時期,祁村更是個重災區,盤踞在段村的日偽軍經常勾結沁縣日軍來祁村掃蕩,9天曾掃蕩過13次,有14位民兵和游擊隊員以及村幹部死在敵人的屠刀下。攻打沁縣康公炮台時,祁村廣大民兵和民眾踴躍支前,配合八路軍攻堡作戰,養護傷員,與人民子弟兵結下了魚水之情。
70年代,國家正處於"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備戰備荒為人民"的特殊時期,總觀國際國內風雲變幻,"要準備打仗"的氛圍,把人們心頭之弦繃得緊緊的。解放軍某炮兵部隊野營拉練,軍事演習來到祁村,老百姓見到親人解放軍,就像當年支前參戰救護關心八路軍戰士一樣熱情歡迎,關心備至。部隊的炮兵戰士們安扎在涅河岸邊,就地取材,搬石支鍋,立灶野餐,其餘解放軍戰士分別住進農家和生產隊飼養室。早晨,天剛蒙蒙亮,在號音中戰士們速急起了床,就把房東家院子和街門外打掃得一乾二淨,把水缸挑的滿滿的。日復一日,天天如此。訓練、學習,有條不紊。人民解放軍的優良作風在老百姓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世紀90年代末,武鄉縣西部公路改修,由於當時的領導人怕修路掐斷“鳳凰”的頸脈,所以繞道改修。祁村往日車水馬龍的景象至此一去不復返。現在的祁村就是一個偏安一隅安靜的小村莊。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很難展商引資。俗話說“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正是因為交通閉塞,才有了今天風景宜人,安靜祥和的祁村,登上鳳凰山向下遠眺,祁村山環水繞,碧野千里不絕於目。好一派別致景致盡收眼底。
時至今日值得我們慶幸的是,太焦高鐵正在籌措修建,武鄉西站口距離祁村不過2公里。極大地方便了祁村以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和招商引資。

棲鳳傳說

武鄉最古老的鳳凰山不是現在的武鄉縣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後面的鳳凰山,據《武鄉新舊縣誌》記載:湧泉鄉祁村北面土丘,鳳凰曾棲息於此。動人的鳳凰山傳說在武鄉世世代代流傳至今,因而祁村也被俗稱為“鳳凰村”。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祁村,全村土地總面積5371.3畝,計稅土地面積1677畝,林地789.9畝,村莊占地269.5畝,交通道路占地102.4畝,水域、溝渠392.9畝,未利用土地2139.6畝。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土地結構主要以平原為主,丘陵為輔。丘陵之間分布有八道主溝,溝間灌木叢生,十分寬廣,非常易於各種生態養殖。平原中間又有涅河流域灌溉。本地主要種植作物有玉米、高粱、穀子、黍子、大豆、小麥等;優質雜糧有小米、高粱面、玉米面、各種豆類;農副食品有核桃、山楂、梅杏、酸棗、蜂蜜、紅薯、土豆等;主要樹種有白楊、小葉子楊、槐樹、柳樹等;主要牲畜家禽有牛、馬、羊、驢、豬、狗、雞、鴨;主要動物有狐狸、山貓、野兔、老鷹、隼、野雞、野鴨、鵪鶉、岩鴿等;主要的中藥材有柴胡、遠志、黃芩、知母等。

水資源

涅河~濁漳北源較大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分水嶺鄉五里舖村,河水由西流向東南,經湧泉鄉流經祁村,灌溉著祁村千頃良田。水質甘醇,四季長流。村北、村南還鑽有兩口300多米深的機井。為祁村的農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合併圖冊合併圖冊

發展方向

祁村的地理位置是得天獨厚的。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風景宜人,安靜祥和。這些為祁村以後的鄉村經濟發展、生態發展、旅遊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祁村(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湧泉鄉下轄村)
希望藉助太焦高鐵,帶活祁村經濟發展更上一層高樓。也希望有志之士,挖掘祁村的文化內涵,使祁村換髮“鳳凰村”應有的魅力,正真走上一條歷史名村、文化名村、生態名村的道路。

地圖信息

地址:長治市武鄉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