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靜力學(社會學名詞)

社會靜力學(社會學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社會靜力學是法國孔德社會學理論的兩個組成部分之一,與“社會動力學”相對。著重靜態地研究一般的社會組織結構、關係、性質秩序、規律。孔德認為人人都有利己(個人本能)和利他(社會本能)兩種心理,社會生活起源於這兩者的調和。社會是一個有機體,其組成部分是相互聯繫的,社會的細胞是家庭而不是個人,家庭是社會的縮影,是一個小社會,而社會正是按家庭的方式建立起來的,社會是家庭的總和。家庭最能體現人與人之間相互合作和服從的關係,在家庭中大家互相關心,相親相愛,同時又小輩服從長輩,妻子服從丈夫,這是社會關係的範例和模型。

基本介紹

出發點,家庭研究,

出發點

孔德主張社會學研究應從經驗事實出發,認為個人是社會的構成要素,個人的特性關係到社會的特性,因而個人是社會最基本的經驗事實。
首先,人有感情和理智兩種資質。感情資質使人喜好變化,厭惡忍耐;理智資質使人為了生存而忍受長期、枯燥、單調的勞作。前者一般處於絕對優勢,所以人總是容易感到疲倦。但在社會進化過程中後者不斷發展,削弱了前者,使人接受哪怕是最不合意的活動,並把它轉變為必要的活動。兩者的關係如何,對人類社會性質具有重大影響。孔德主張,人應發展比動物高出一籌的理智資質。
其次,人的感情分為個人感情和社會感情。個人感情傾向於利己,甚至使人為了滿足個人本能需要而置道德於不顧。社會感情傾向於利他,使人愛人如愛己。在現實社會中,人的利己本能往往占絕對優勢,但不能由此認為人性從根本上是不道德的,因為個人的利己本能是現實生活中“第一個不可缺少的動因”。孔德說,個人感情給我們的社會活動指出了目的和方向,若沒有它,個人對社會生活就會漠不關心,甚至反過來牴觸社會感情,有損於社會利益。他有句名言:人不愛己,焉能愛人。因此他主張,解決社會問題的途徑不是消除個人本能的支配地位,而是妥善協調個人感情與社會感情,使二者相得益彰。

家庭研究

社會起源是家庭
孔德十分重視對家庭的研究。在他看來,社會起源不是個人而是家庭,家庭是構成社會的最基本的單位,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組織是個人本能和社會本能的調和。家庭是利己的,又是利他的,所以對個人本能和社會本能具有調和作用。個人本能和社會本能是決定社會起源、性質的東西。這是說,社會性質不是由生產方式而是由人的意志、感情決定的,因而是明顯的歷史唯心主義
家庭生活的協調規律是愛與感激
孔德認為家庭生活的協調規律是愛與感激。關於家庭的社會學理論歸總起來是研究兩種關係,一是男女兩性從屬關係,二是長幼從屬關係。前者創造家庭,後者維繫家庭。男子在體力、智力上優於女子,所以女子從屬於男子。兩性關係的凝聚力在於“愛”,而愛的最終決定權掌握在女性手裡。男女關係不平等卻能表現出完善的和諧。父母對子女具有絕對權威,子女應服從父母,長幼之間的維繫力在於“感激”,家庭生活由家長調節,全家服從家長,小輩服從長輩,婦女服從男人。家庭關係的原則是社會生活的基礎。在社會生活中,政府負責調節,政府是社會本能(利他心)的自然產物。政府的職責在於防止知識和社會解體、調節社會關係和鞏固社會秩序,人民必須服從政府。在社會中,也必須貫徹家庭中的合作互愛的原則,各階級的人們要相互友愛、相互同情,平民服從領袖,大家都遵守政府的規定,才能建立安定的社會環境。
社會出現了弊病怎么辦
要靠精神道德的改良,用不著改變社會的物質基礎,否則就會引起廢除私有制的問題,就會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私有制可以穩定社會秩序。言下之意,他反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論,具體說是反對聖西門的空想社會主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