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系統論

社會系統論

《社會系統論》是學林出版社2004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本書介紹這門以社會運動為研究對象的基礎科學,論述其研究方法,概念構築體系,體系內在聯繫,體系蘊含理論等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系統論
  • 平裝: 195頁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開本:32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年1月1日
  • ISBN:7806686908、9787806686904
媒體評論,目錄,

媒體評論

後記
這個冊子,是我整個研究項目的第四部專著。
促使我進行這項研究的動因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傳統哲學不僅始終落後科學,而且一再批判科學。先後批判過摩爾根的遺傳學、量子力學共振論、控制論、人工智慧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甚至批判過恩格斯的“兩種生產”的理論。這些被批判的科學,幾乎都是20世紀的重大發現。而作為“批判武器”的東西,則又是掛著“馬克思主義”招牌的哲學。這便引起國內外若干造詣精深的科學家和科學哲學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懷疑、反對和反批判,從而嚴重削弱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全世界的崇高威望和影響。
這個問題,引起我的濃厚興趣。認為深入研究和正確解決這個問題,對於維護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全世界的聲譽和影響,對於墊補哲學與科學之間長期存在的鴻溝,對於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哲學的研究和發展,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那么,傳統哲學為什麼長期落後科學和經常批判科學呢?原因在於:哲學和各門科學(包括各門自然科學和各門社會科學),雖然研究範圍、研究領域和研究對象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相通的研究東西——矛盾。哲學是否合乎科學,根本的問題是在於矛盾模式。只有合乎科學的矛盾模式,才能對科學的研究和發展,起著促進和指導作用。不合乎科學的矛盾模式,只能對科學的研究和發展,起著阻礙和抑制作用。傳統哲學所以長期落後科學和經常批判科學,根本原因,就在於其靜態的和平面的矛盾模式。
找到這個原因後,我花了約五年的時間,反覆研讀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論》、《哲學的貧困》和自然科學等著作。於是從這些原著中,發掘出一個與傳統哲學根本不同的矛盾模式,即動態的和立體的矛盾模式。我稱之為“矛盾運動的立體模式”和“經典的立體模式”。
這個動態的和立體的矛盾模式的基本特點是:以事物或矛盾雙方每一方內部的二重因素(二重性)為遵循的客觀依據和展開的邏輯導向,將矛盾運動分為形成的歷史過程和發展的邏輯過程,歷史過程分為差異和生成與分離和對立兩個階段,邏輯過程分為正面過程和反面過程。然後將正面過程和反面過程組合起來,便構成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動態的和立體的矛盾模式。因此,人們只要承認事物或矛盾雙方每一方內部的二重因素具有客觀普遍性,就應承認這個矛盾模式具有無可辯駁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就應承認這個矛盾模式對各門科學(包括各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普遍適用性。
由於這個動態的和立體的矛盾模式,是中外哲學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型的矛盾模式,因此,這項研究所寫出的四部專著,都可以說是新型的理論體系。但應指出:這個動態的和立體的模式,並非是我創立的,而是馬克思創立的。我所做的工作或者說貢獻,只是把它從馬克思的原著中發掘出來,套用於各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形成新的哲學體系、新的社會學體系和科學技術體系而已。
……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一、社會系統論的研究對象
二、社會系統論的研究根據
三、社會系統論的研究動因
四、社會系統論的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理論來源
三、研究方法的個別模式
四、研究方法的一般模式
五、研究方法的模式簡解
第三章 社會基本矛盾
一、社會系統論的研究起點——消費
二、消費和生產矛盾運動的立體模式
三、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立體模式
四、公有制和私有制矛盾運動的立體模式
五、全民性和階級性矛盾運動的立體模式
六、民主制和專政制矛盾運動的立體模式
第四章 概念構築體系
一、概念的屬性依據
二、概念的具體類型
三、構築的理論體系
第五章 體系內在聯繫
一、消費和生產的運動形態
二、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運動形態
三、公有制和私有制的運動形態
四、全民性和階級性的運動形態
五、民主制和專政制的運動形態
六、三個系統的內在聯繫
第六章 體系蘊涵理論
一、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二、社會運動的基本規律
三、社會革命的基本原因
四、社會現實問題的認識
第七章 蘇式唯物史觀批判
一、無視摩爾根的唯物主義歷史觀
二、排斥馬克思恩格斯的兩種生產理論
三、曲解社會基本矛盾
四、殘缺不全的理論體系
五、簡要結論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