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性病態心理

四川大學有個著名的格桑老師,沒日沒夜地在校園裡進行大學生心理疏導工作,但一個人戰鬥的格桑還是沒能阻止校園3.30兇殺案件的發生。一個可能聽過他講座或者上過他課的大三學生曾世傑,向他的同校卻不同系的同學舉起了利刃,造成1死2傷的悲劇。在南平國小3.23屠殺案剛過去一周、我們的心理創傷還沒有撫平的時候,曾世傑再次給我們重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性病態心理
  • 分析點:感情受挫說、隨意殺人說
由來,分析,評論,

由來

四川大學沒有繼承以前的光榮傳統,以“高校穩定”的理由,對這一事件按照國內慣例進行禁止,而是第一時間向媒體給出了新聞通稿。不過曾世傑到底出於何種動機,至今仍然無人出面解釋。四川大學的安保雖然受到了學生們的批評,但對於信息的安保工作卻把握有度。所以我們知道了事件,卻不知道事件的真相。
不過,網路卻給我們透露了一絲蛛絲馬跡,在沒法獲知真相的同時,所謂的“真相”就鋪天蓋地,產生了“感情受挫說”“隨意殺人說”兩個版本。所以,我們只能暫且按照這兩種流行邏輯,對曾世傑的暴力欣行為進行“流行病性心理解剖”。

分析

1.感情受挫說:發生在年輕大學生身上的兇殺案,而且兇手殺害的是一個男生旁邊的女生,很自然就讓人想到了“感情受挫”的字眼。這是一種社會影響相對較小的犯罪動機,犯罪目標針對的是某個特定的對象,比如其女友、情敵、室友或者師長,曾世傑在感情受挫的時候,還沒有把矛頭指向社會更大的群體,所以遇難的僅僅是那個涉嫌“感情糾紛”的女生,當然身邊的男友和另一個男生也順帶遭到了攻擊。如果曾世傑的犯罪對象是夜裡9點還在河邊散步的男生和女生,那一定是他們與曾世傑發生了感情糾葛,讓其心理調節機能不再處於和諧狀態,甚至產生應急心理性障礙,所以產生報復傾向。
分析這個時候的曾世傑,他的心理狀態是:誰讓他感情受挫,他就讓誰付出代價。他的目的可能很單純:僅僅為了讓自己的憤懣能夠得到發泄。他一發泄,那個女生就成為犧牲品。
曾世傑的感情受挫,可以有很多表現,比如與女友移情別戀,或者曾家太窮不能支付女友高額的化妝品費用。還有諸多原因,感情問題真是說不清。如果不是女友而是室友或者老師給他強加了心理挫折感,他發泄的對象可能也會“移情別戀”。這跟2004年轟動全球的馬加爵殺人案如出一轍。雲南大學學生馬加爵因為瑣事與同學結怨,殘忍地殺害了4名室友,也是“感情受挫說”的典型。
2.隨意殺人說:看誰不順眼就殺誰,碰上誰就殺誰。這種流行學說的觀點,認為曾世傑瞄準的不是某一個特定的對象,他可能跟那個女生和男生根本不認識,因為他們是不同學院、不同年級的學生,走在路上就是陌生的路人,這兩個陌生的路人在血案之前沒有任何關係。這時候的曾世傑,面對路人和校友,懷揣的不是刀子,而是對整個人群、社會的憤怒,所以他就把憤怒無端地發泄到了遇到的第一人身上,遭遇不幸的就是那個可能根本不認識他的女生。如果不是這個女生,也可能是另一個女生或者男生。
分析曾世傑對陌生路人施暴的理由,是發泄自己的某種社會情緒,用暴力的方式,對自己的遭遇表達不滿和報復。這有點像南平兇殺案的兇手鄭民生,為了發泄自己對前女友和領導的不滿,把暴力強加在了無辜的小學生身上。在這種扭曲的心理狀態下,一個人隨意殺人,就是一種嚴重的反社會人格。
曾世傑跟馬加爵一樣,都是本科大學生,懂得殺人償命的道理,但他們為什麼還要乾出這種萬人痛罵的惡事?雖然格桑們試圖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讓學生們學會尊重生命,但這樣的事件還是在我們眼皮底下屢屢發生。如今,面對著越來越多的校園慘案,探究曾世傑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其實已經不重要了,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產生這樣的變態心理,才是值得引起深思的社會問題。
引發曾世傑們非得要動用暴力來解決問題,有其個人性格的原因。這樣的一代人,從小在寵愛和蜜罐中長大,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經受不得批評和打擊,遇到挫折容易走極端。由於過度自我,導致他們非常在意自己,遇到矛盾總是指責對方,不能與同學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曾經有心理專家對馬加爵進行心理測試,發現其“情緒壓抑、人生觀扭曲”。
仔細分析曾世傑們的社會行為心理,其實是社會現實在他們身上的映射。一個人的行為,往往與他的成長經歷有關,比如他的家庭背景、學習經歷、社會經驗,他對社會的認識和判斷。我們無從了解曾世傑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和財富程度,但諸多社會現象對他的個人行為的影響,是有著深刻背景的。比如越來越多的暴力事件、群體事件,在這些尚不成熟的年輕人心裡投下陰影,以為校園就是社會的另一個版本;比如充斥他們生活的網路暴力和色情遊戲,也讓他們容易把真實的社會當作虛擬的網路,以為隨意撥弄滑鼠就可以在校園裡翻雲覆雨;比如社會不公、分配不均、拜金主義、就業難等,極易讓這些學生們迷失人生的方向,形成反社會性人格。當他們遭遇不公,心底的憤懣和壓抑就會爆發。這樣的人,就成為身邊的定時炸彈。
有人說校園就是迷你型社會,是有道理的。特別是在如今網路發達、信息無法掩蓋的時候,學生們提前知曉了發生在社會上的一舉一動,他們沒有把課堂知識與社會銜接起來,卻把社會上的諸多陰暗事件與自己的未來聯繫起來。所以,曾世傑在做出瘋狂舉動之前,一定充滿了壓抑、衝動、絕望,把自己提前送上了審判台。曾世傑在一手製造悲劇的同時,也讓自己的人生走到了終點。

評論

曾世傑的悲劇發生後,有網友藉此指責高等教育,說這是一個培養變態者和失業者的樂園。其實這很不客觀,單純把責任強加在某一所學校,或者某一個老師身上,都是片面和有失公允的。面對急劇擴招的學生和足夠少的就業崗位,高校是無能為力的;面對越來越多的學生心理問題,格桑們是力不從心的。
社會的病理性障礙,導致了無數校園悲劇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