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洋工理論

磨洋工理論

磨洋工理論是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之一。泰勒認為,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計時工資不能體現按勞付酬,乾多乾少在時間上無法確切的體現出來;他認為,要在科學地制定勞動定額的前提下,採用差別計件工資制來鼓勵工人完成或超額完成定額。泰勒的這些觀察和分析,成為以後科學管理理論構建的起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磨洋工理論
  • 外文名:Make hay theory
  • 提出人:泰勒
  • 研究內容:體系的建立,管理的內容
產生過程,研究內容,企業目的,企業制度,工人方面,事例說明,天性,利益,經驗,主要影響,建立,內容,局限性,理論反思,學術解釋,理論模型,

產生過程

研究內容

人們習慣於將消極怠工、只出工不出力的現象稱為“磨洋工”。最初“磨洋工”並不是指磨蹭、怠工的意思,而是指建築工程的一道工序。就是指對磚牆的表面進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相當於現在的勾縫和打磨石類的裝修。1917年至1921年,美國用清政府的“庚子賠款”在北京建造協和醫院和協和醫學院。工程耗資500萬美元,占地22公頃,而且建築質量要求甚高,外觀上採取中國傳統的磨磚對縫、琉璃瓦頂。由於這項工程是由外國人出資、設計,中國工人就稱它為“洋工”。協和醫院共有主樓14座,又是高層建築,“磨工”工序十分浩繁。所以,參加建築工程的許多工人就把這一工序稱為“磨洋工”。
《科學管理原理》《科學管理原理》

企業目的

每個企業的目的是:1.應該按照每個工人的能力和體力,給予最適宜的工作。2.應該要求每個工人做出同工種頭等工人所能做出的最大工作量。3.當每個工人按照第一流工人的最高速度工作時,應根據其所做工作的性質,在他那一級的平均工資之外,另給30%到一倍的工資。這就是所謂高工資和低勞動成本。 這種情況不單是為僱主的最高利益服務,而且也會使每個工人做出他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的工作,因為這樣可以驅使他運用自己的最好才能,迫使他成為有雄心壯志和生氣勃勃的人,而且持續不變,還要給他足夠的工資,使他生活得比過去更好。在這種情況之下,作者看到了許多人發展成了頭等工人,不然的話,他們將終身停留在二等或三等工人之中。
這些情況的出現與否,就是衡量管理制度套用得好壞的最佳指標。在考慮不同管理類型的相對優點時,難道不是那個能把這些情況建立在最大的可靠性、精確性和速度上面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嗎?
用這項標準去比較一些製造公司和工程公司的管理情況時,令人深感驚異的是發現它們落後得竟那么遠。即使在組織得最好的公司里,能大致接近第一流工人的最高產量的工人,也很少很少。

企業制度

他們中間,有許多公司付給每件產品的工資,比為取得最高產量所必須付出的要高得多。由於制度不好,缺乏每件活計所需時間的確切知識,以及僱主和工人間互相猜疑和存在誤會等原因,每人的產量都很低,以致工人們即使有一點超過平均工資的收入,也微乎其微。這對雙方都有損失。造成這種雙方都受損失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僱主和領班對各種工作究竟需要多少時間去完成,胸中全然無數。這種無知在工人方面也居多數。第二,僱主對應該採取哪種適當的管理制度和執行制度的方法漠不關心和懵然無知。不僅如此,對工人的個性、價值和福利也漠不關心。

工人方面

至於工人方面,之所以不能達到這種標準的最大障礙,在於緩慢的步伐,也就是懶散,踏步不前,或稱之為所謂的“磨洋工”。“磨洋工”的原因有二。第一,由於人的天性趨向於輕鬆隨便,這可稱之為“本性磨洋工”。第二,由於人與人的關係而造成的錯綜複雜的思想和重重顧慮而引起的,這可稱之為“故意磨洋工”。毫無疑問,普通人(無論從事哪種行業)都趨向於慢慢騰騰、不慌不忙地幹活,只是在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和仔細觀察之後,或者由於學習榜樣、良心發現,或者外來壓力的結果,才加快自己的步伐。當然,也有一些人具有異乎尋常的幹勁、活力和雄心壯志,自動選擇最快的步伐,樹立自己的標準而努力去工作——即使違反自己的最高利益也罷。但是這少數不尋常的人所起到的作用,在對比之下,反而強調了一般人的傾向。 這種把若干人合在——起做同樣的工作,用按日計酬的統一標準發給工資的作法,大大促進了“從容不迫”的一般趨勢。
在這種辦法之下,那些本來較好的人逐漸地、必然地放慢他們的步伐去向那些最差的、效率最低的人看齊。——個本來富有幹勁的人,當他同——個素性懶惰的人在—起幹了幾天活之後,於情於理地會感到實在有點不公平:“這個懶傢伙,只乾我—半的活,卻拿同樣的工資,我為什麼還要拚命乾呢?”
對在這種情況下幹活的工人作—番認真的時間研究,就會暴露出既荒唐又令人惋惜的事實。

事例說明

天性

現在試舉一例來說明:泰勒曾經為—個生氣勃勃的工人計時。他上下班時每小時步行三四英里,—天工作之後往往快步回家。但當他一到了工作場所,就馬上把速度減慢到每小時大約一英里。例如,當他推—輛載重的獨輪車,上坡也時走得很快,使載運時間越短越好;可在回程時卻馬上慢下來,慢到一小時只走—英里路,儘量利用一切機會來拖延時間,只差沒有坐下來。為了使自己決不比旁邊的懶漢多乾一點,他還須故意慢慢走,甚至因此而感到厭煩。
這些人是在一個頗有名聲而且得到僱主器重的領班下面幹活的。當有人提醒這個領班注意這種情況時,他說:“我有辦法不讓他們坐下來,可是魔鬼也沒法催促於活的人快走—步。”
人的天性好賴是嚴重的,可使工人、僱主雙方遭受到比這大得多的最大害處還是“故意磨洋工”。這種“故意磨洋工”幾乎普遍存在於所有各種不同的管理制度之中。而且是工人經過仔細考慮之後,認為是符合他們最高利益而得出的結果。

利益

學者曾很感興趣地聽到,一個年僅十二歲但卻很有經驗的高爾夫球童,對一個特別有勁頭和興致勃勃的新球童講解,為什麼跟隨主人走近高爾夫球時必須在後面慢慢走的道理。他點破說,既然是按鐘點計酬的,那么跑得越快,所得的錢便越少。最後還告誡說,如果跑得太快,其他球童就會揍他一頓。這代表一種類型的故意磨洋工,但並不算很嚴重,因為這是僱主所能認識到的,只要有意加以阻止,是很容易阻止的。可大部分的故意磨洋工,則是工人蓄意不讓僱主了解究竟多快才能完成一項工作。
由於抱著這種目的磨洋工的是那么普遍,以致在大企業里很難找到勝任的工人,無論採用計日工資制、計件工資制、包工制,以及任何普通計酬制。沒有一個勝任的工人不投入相當的時間去研究怎樣慢騰騰地工作而仍能使僱主相信他是在努力幹活。之所以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簡單說來,就是幾乎所有的僱主都先為各等級的工人確定一個最高數額的工資,而不論這些人是計日工還是計件工。

經驗

每個工人很快就能算出對他本人的具體數字。同時他也清楚,一旦僱主相信有人能做出超過他所做的活,遲早將會設法迫使他也乾那么多,卻很少或完全不增加他的報酬。
作業管理作業管理
僱主們關於某一種工作在一天之內能幹出多少活的知識,有的來自他自己的經驗,但這種經驗由於為時已久而記億不清了;有的來自對工人的偶然的、沒有系統的觀察;最好的也只是來自關於每一種活幹得最快的工時紀錄。在許多情況下,僱主也幾乎能肯定,某種活可以比原來的速度完成得快些,但是很少願意採取激烈的措施來迫使工人用最快的時間將活幹完,除非他有實際的記錄,真憑實據地證明這項工作能在多快時間內完成。
這樣,每個工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會讓某項工作完成得比過去更快—些。年輕和缺乏經驗的工人不懂得這一點,老夥伴會教給他們。對有些貪婪和自私的人,貝加以勸阻或施加社會壓力,使他們不要創造新紀錄以求得臨時增加收入,以免所有落後的人都要加緊工作而所得待遇卻照舊不變。
在普通形式的最好的計日工資制之下,把每個工人所完成的工作和效率準確地記錄下來,使工作有進步的人都能多得工資,而把不能達到一定標準的人予以解僱,並用經過精心挑選的新人來代替,那么,本性的和故意的兩種磨洋工,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然而這只能在工人深信即使在相當遙遠的將來也不會有採用計件制的意圖時,才能辦到。如果他們認為某種工作的性質可以實行計件制時,那就幾乎不可能使他們相信將來不會採用這種制度了。在多數情況下,那種十白創造出來新紀錄就會用作為計件制的依據的顧慮,使他們儘可能大膽地去磨洋工。
然而,故意磨洋工是在計件制之下才發展到頂點的。當一個工人由於幹得賣力而增加了產量,結果從每件產品所得的工資反而降低了二三倍,他就會完全無視僱主方面的利益,而橫下一條心,只要磨洋工能防止進一步削減實際工資,他便決計使用這項手段。磨洋工是蓄意蒙蔽和欺騙僱主的一種企圖,因此,一個正直的工人多少被迫成為了一個偽君子,這對工人的性格來說是不幸的。僱主不久就被看成是對抗者——即使不是敵人的話。那種本應存在於領導和工人之間的相互信任,那種感到他們是為共同目的而工作和分享成果的感情和熱忱,都完全化為烏有了。

主要影響

建立

磨洋工理論在最大影響就是為以後科學管理理論構建了起點。
F·W·泰羅在20世紀初創建了科學管理理論體系,他這套體系被人稱為“泰羅制”,泰羅制的主要內容包括:1、管理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效率。2、制定工作定額。3、選擇最好的工人。4、實施標準化管理。5、實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6、強調僱主與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7、主張計畫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8、實行職能工長制。9、管理控制上實行例外原則。由於泰羅制的實施,當時的工廠管理開始從經驗管理過渡到科學管理階段。 泰羅認為企業管理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勞動生產率,他在《科學管理》一書中說過:“科學管理如同節省勞動的機器一樣,其目的在於提高每一單位勞動的產量”。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企業的利潤或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F·W·泰羅F·W·泰羅

內容

泰羅科學管理的特點是從每一個工人抓起,從每一件工具、每一道工序抓起,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設計出最佳的工位設定、最合理的勞動定額、標準化的操作方法、最適合的勞動工具。例如他在某鋼鐵公司進行的搬運生鐵和鏟鐵試驗中,就具體規定了工人所鏟物資的輕重不同,所用的鏟子大小也應該不同。為此,他專門設立了一個工具室,存有10種不同的鏟子,供工人們在完成不同作業時使用。
泰羅的科學管理系統將工人的潛能發揮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有人形容,在實行泰羅制的工廠里,找不出一個多餘的工人,每個工人都像機器一樣一刻不停地工作。
泰羅制將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提高到程度,但是當時卻遭到來自各方面的非議,工會和社會工作者說泰羅制把工人變成了奴隸,讓資本家最大限度地榨取血汗,而一些依靠經驗不學無術的管理人員則抱怨科學管理取代了他們的作用,讓他們面臨失業。儘管有這樣那樣的不同意見,但是泰羅制還是以不可遏制的勢頭在全世界推廣開來。

局限性

在泰羅以後,科學管理理論得到不斷補充和完善,但是泰羅制的局限性也逐漸顯現出來。泰羅理論的前提是把作為管理對象的“人”看作是“經濟人”,利益驅動是該學派用以提高效率的主要法寶。科學管理學派研究的重點是管理的科學性、嚴密性和紀律性,很少去考慮人的因素

理論反思

學術解釋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重心是解釋而不是解讀。解釋和解讀各有長短,但解讀方法的弱點是,解讀基本上不比較,它得出的知識就缺乏這種方法論上的保障。詹姆斯·斯科特(JamesScott)、杜贊奇,甚至福柯、布迪厄等人採用的都是以理論為核心的解讀。他們往往創新出很好的大詞(phrase),比如“道義經濟”(moraleconomy)、“日常反抗”(everydayresistance),但是由於遵循的是一致性原則,他們的理論就無法證偽。譬如,同樣是“磨洋工”這樣的日常反抗,為什麼不同村莊、宗教的人“磨洋工”的方法不一樣?為什麼有的人“磨洋工”會成功,有的人會被老闆開除? 由於以理論為導向,這種解讀往往很難做出縱向的學術積累。比如薩義德的“他者化”(theother),一開始的時候是很好的詞,發展到最後,結果變成了一個標準解讀範式,被當作公式千篇一律地使用,結果不僅已開發國家看待開發中國家戴著有色眼鏡,而且開發中國家看待已開發國家也戴著有色眼鏡,這就又成了一個他者化。這就好像女孩子的時裝一樣,今天是紅裙子流行,明天是藍裙子流行,大家都在跟風。
磨洋工理論漫畫磨洋工理論漫畫
社會與政治運動理論應該基於解釋傳統進行討論。社會科學方法記憶體在兩個本體論性質的問題,第一,什麼是人,第二,什麼是結構。對於人和結構這兩個維度,均可以建立經驗性的或形式性的假設。兩者交叉結合,於是社會科學就有了四種解釋方法。

理論模型

這四種社會科學的解釋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磨洋工”理論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形式模型。然而,多數形式模型由於建立在比較簡單的假設基礎上,並且一般不能預測一個複雜社會事務的發展,因而備受批判,許多學者試圖指出奧爾森理論在經驗上是錯誤的,或指出他忽視了其他的社會條件。但正如我在別的地方已經指出的那樣,除極少的情況外,大量這樣的批判在方法論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形式模型的目的本來就不在於精確預測事物的具體發展,而在於抓住事物的重要本質,因此,對形式模型進行簡單的經驗性批判沒有什麼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