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米薺葉報春苣苔

碎米薺葉報春苣苔

碎米薺葉報春苣苔(Primulina cardaminifolia)為苦苣苔科報春苣苔屬的小型地生草本,葉形為報春苣苔屬中極少數的複葉,花淡紫色。

分布廣西省,模式產地唯一族群因大規模的桉樹造林運動而野外減絕,目前僅剩中央研究院、保種中心與廣西植物所保存極少數個體,因此碎米薺葉報春苣苔的IUCN瀕危評價等級被評為“危評,野外滅絕”。

2017年7月11日,重新發現了該物種的野外分布新居群。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碎米薺葉報春苣苔,2008年由現辰山植物園科研人員韋發金最早在野外採到,經由研究後,於2013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的許為斌博士和劉演研究員、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彭鏡毅研究員和Yoshiko Kono、中國台灣國立台灣大學鐘國芳博士和Hsuan Chang合作正式發表。這個物種十分特殊,它是報春苣苔屬大花類群中除複葉報春苣苔Primulina pinnata (W. T.Wang)Y. Z.Wang外第二個具有複葉的類群,而初步的研究結果表明該種極有可能是雜種起源的,但仍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
該物種在發表之時,野外分布居群數量就相當的少,儘管該種已經正式發表,但是尚未來得及開展相關的保育生物學以及其他植物學方面的研究,這個珍稀物種就已經悲劇了——其模式產地由於廣泛栽植桉樹,開山種苗的同時,影響到了山體結構,在2013年的一天,連綿暴雨之後山體轟然倒下,滑坡直接湮滅了這個物種已知的所有個體!所幸的是,這個物種在此前廣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和中國台灣的科研人員聯合進行研究的時候,台灣辜嚴倬雲保種中心引種了少量植株(10株),而廣西植物研究所也從辜氏保種中心引回少量個體並保存在植物資源與地理研究中心,使得該物種不至於遭受到和圓果苣苔一樣的命運,滅絕!因為仍有極少量的個體保存在人工控制的環境下,因此碎米薺葉報春苣苔的IUCN瀕危評價等級被評為“危評,野外滅絕”。
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近圓柱狀,3–5毫米。葉5–7,在蓮座狀基生,羽狀,長10–20厘米,乾燥時紙質;葉柄近圓柱狀,6–長12.5厘米,密被短柔毛;小葉卵狀心形,3–7×3–6.5厘米,先端鈍,基部心形,邊緣波狀不規則羽狀淺裂,密被短柔毛上表面;側生小葉1或2對,對生或互生,寬卵形至圓形,1–3×1–3厘米,邊緣波狀不規則羽狀淺裂,兩面密被短柔毛,小葉柄短,長10毫米,2–。聚傘花序2–4,腋生,1–分枝,3–10花;花序梗4–8厘米長,1–2毫米直徑,密被短柔毛;苞片2,相反,線狀披針形,7–8×2–3毫米,邊緣全緣,具短柔毛;花梗4–長7毫米,密被短柔毛。花冠白色到淺紫色,長3.2 - 3.5厘米,外面具腺短柔毛,內部疏生微柔毛,有2淺黃色條紋;花冠筒2.1 - 2.3厘米長,直徑8 - 12毫米。在嘴,直徑2.5 - 3毫米。在基地;肢體淺紫色,明顯二唇形;正面的唇2分開超過中部,裂片長圓形,8–10×6–7毫米;3淺裂的背面唇超過中部,裂片長圓形,12–13×4–5毫米;雄蕊2,貼生於花冠筒的基1.5厘米以上;花絲線形,長約1.2厘米長,膝曲的基礎上,疏生具腺微柔毛;花葯長約3毫米,寬約1.5毫米,背著,無毛;退化雄蕊2,長約5毫米,頂端頭狀,無毛,長約6毫米,貼生於花冠筒的基礎上。圓盤狀,長約1毫米,邊緣波狀,無毛的高度。2.5–雌蕊長2.8厘米,子房7–長8毫米,直徑約1.5毫米,被微柔毛;花柱1.5–長1.8厘米,直徑約0.6毫米,被微柔毛;柱頭倒梯形,長約2毫米,先端2裂。

分布範圍

分布廣西省,模式產地唯一族群因大規模的桉樹造林運動而野外減絕,目前僅剩中央研究院、保種中心與廣西植物所保存極少數個體。
保種中心收藏數量:10

繁殖方式

1、種子播種繁殖。
2、葉片扦插繁殖。

保護現狀

2017年7月11日,碎米薺葉報春苣苔,一個曾被評價為野外滅絕的報春苣苔屬珍稀瀕危植物,重新發現了其野外分布的新居群。
GCCC野外實地調查GCCC野外實地調查
碎米薺葉報春苣苔,是報春苣苔屬大花類群中除複葉報春苣苔Primulina pinnata(W. T.Wang)Y.Z.Wang外第二個具有複葉的類群,而初步的研究結果表明該種極有可能是雜種起源的,野外分布居群數量就相當的少。儘管該種已經正式發表,但尚未來得及開展相關的保育生物學及其他植物學方面的研究,其模式產地由於廣泛栽植桉樹,開山種苗的同時,影響到了山體結構,在2013年由於滑坡直接湮滅了這個物種已知的所有個體。因為仍有極少量的個體保存在人工控制的環境下,因此碎米薺葉報春苣苔的IUCN瀕危評價等級為“危評,野外滅絕”。
2014年5月,桂林植物園主持中國植物園聯盟項目“中國本土植物全覆蓋清查與保護(試點)”子課題“廣西本土植物調查與保護”,碎米薺葉報春苣苔被評為野外滅絕等級,其面臨的生存危機仍然在日益加重。從2010年開始,中國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擴大了對其分布地域的考察,2017年7月8日,終於在距離該種的模式產地所在鄉直線距離有12公里的新公布地發現疑似碎米薺葉報春苣苔。
這是繼焰苞報春苣苔之後,中國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通過長時間的野外實地調查,在被評價為“野外滅絕”的苦苣苔科植物類群中,重新發現野外分布地點和物種居群的第二個報春苣苔屬物種。在對所有個體進行清點後,共發現成熟植株27株,幼年個體119株(真葉2-4枚),所有個體集中分布在懸岩下部,生境脆弱,完全依賴於上方茂盛的常綠闊葉林植被蔭蔽和岩壁上的少量滴水,亟待開展擴繁和保育工作。
經觀察,這些植株中僅有少量殘存果莢,但果莢內均無種子,因此研究人員從所有個體上分別採集1枚,共採集了27枚葉片用於在中國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內行葉插繁殖並最大範圍地保存其遺傳多樣性。隨後,中國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和桂林植物園將針對碎米薺葉報春苣苔開展大量的科研工作,並爭取早日將這個美麗的物種進行產地回歸,使它永遠在廣西的青山碧水間綻放芳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