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銻銀礦

硫銻銀礦

硫銻銀礦(pyrargyrite)又稱“ 深紅銀礦”。產狀同硫 砷銀礦,更為常見,為一主要的含銀礦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硫銻銀礦
  • 外文名:pyrargyrite
  • 晶系:三方晶系
  • 晶體形狀:短柱狀
  • 集合體:常呈粒狀
  • 條痕:暗紅色
  • 光澤:金剛光澤
  • 摩氏硬度:2-2.5
  • 密度:5.77-5.86
  • 學科:礦床學
  • 顏色:深紅色、黑紅色或暗灰色
  • 透明度:半透明
  • 解理:平行菱面體{1011}中等
  • 斷口:貝殼狀到參差狀
  • 套用:是煉銀的礦物原料
礦物學性質,產出與套用,典型礦床,

礦物學性質

硫銻銀礦的化學成分為Ag3SbS3,含銀59.76%,銻 22.48%,硫17.76%,常含少量砷。三方晶系,a= 7.01Å,a=103°59′,對稱型3m,晶體呈短柱狀,常為粒狀或塊狀集合體。顏色深紅色、黑紅色或暗灰色, 條痕暗紅色,金剛光澤,摩氏硬度2-2.5。半透明,解理平行菱面體{1011}中等。相對密度5.77~5.86。

產出與套用

硫銻銀礦的產狀同硫砷銀礦,更為常見,為一主要的含銀礦物。多見於鉛鋅銀熱液礦床中,往往為熱液過程最後形成的礦物。是煉銀的礦物原料。與淡紅銀礦很難區分,可以依據淡紅銀礦吹管試驗有As反應加以區別。

典型礦床

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滇黔桂地區發現卡林型金礦後,九十年代廣東長坑—富灣金、銀礦床的發現,是我國在東南沿海該類型金礦床的首次重大突破。金礦體和銀礦體都嚴格受控於石炭系下統梓門橋組(C1z)和三疊繫上統小坪組(T3x)之間的層間構造破碎帶,呈似層狀或大透鏡狀分布。礦體走向北東東,傾向南南東,傾角30~50°,下部較緩(15~30°)。礦體與圍岩界線清楚,其間常見數十米厚的糜棱岩帶。伴隨金、銀礦化的圍岩蝕變以矽化(形成多期石英和玉髓)、泥化(形成伊利石、地開石、少量高嶺石)和硫化物化(形成黃鐵礦、輝銻礦、雄黃、雌黃、閃鋅礦和方鉛礦)為主,其次是重晶石化、碳酸鹽化和螢石化。金以次顯微金(少量自然金)分布於黃鐵礦、石英微裂隙或者它們的邊緣或吸附於伊利石的邊緣。銀礦則以含硫鹽和單硫化物(如輝銀礦、螺狀硫銀礦)產出,並見少量的自然銀。主要的含銀礦物包括深紅銀礦、硫銻鉛銀礦、輝銻銀礦、銀黝銅礦、輝銀礦,其次還有脆硫銻銀礦、淡紅銀礦、硫銻銅銀礦。 金礦具有微細粒浸染型金礦的顯著特徵,卻與銀礦共存在同一層間構造破碎蝕變帶內,這一特徵又非完全意義上的卡林型金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