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樽運河

小樽運河

小樽運河全長1140公尺、幅寬20至40公尺,位於日本小樽市,是北海道惟一的、也是最古老的一條運河,與北海道的開拓歷史同齡,約一百二十多年。當年的拓荒者為解決糧食、蔬菜、衣物等必需品的運輸問題,設計並開鑿了這條河渠。它是北海道拓荒歷史的象徵,也是拓荒者智慧和文化的結晶。近十幾年來,在小樽市城市建設現代化過程中,有人多次提出廢掉這條河,但多數有識之士將它視為北海道的歷史文物,極力反對廢河之議,它就這樣被保存下來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樽運河
  • 全長:1140公尺
  • 地理位置日本小樽市
  • 景區類別:江河湖泊 古城民居
  • 文學作品:《蟹工船
  • 景區遊覽時間:全程遊覽時間大約為半天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美圖,概況,景區類別:,景區遊覽時間:,最佳瀏覽時間:,歷史,保護,文學創作,

概況

景區類別:

江河湖泊 古城民居
運河景觀運河景觀

景區遊覽時間:

全程遊覽時間大約為半天
小樽運河

最佳瀏覽時間:

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歷史

在公元1914年開始建造的河岸以石塊鋪砌而成的小樽運河,是因應當年進出小樽港激增的貨運吞吐量而採用填海方式所興建,共歷時 9年才完成了這條運河,後來雖歷經城市發展需求而被截取與掩埋了一大段,但目前剩下可見的這一部份,卻成為小樽最為懷舊與浪漫的街景之一。
夜景夜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小樽港因不再是北日本海運輸中心而逐漸沉寂,運河、倉庫區與沿岸的古老商店街也相對沒落,許多古老優雅的建築在市民增築改建風潮中遭受到破壞。這種情形引起當地與各地有心人士的注意,為了維護這處“北方華爾街”的古亞風貌,而興起史跡文物保存運動,終於制定了《歷史建築物群及景觀地區保全條例》,而小樽運河與沿岸街道才得以被保存下來,並且為這座城市帶來無數的觀光客與財源。
經過仔細規劃整治,小樽運河不僅保留原來的風貌,更增添許多浪漫美麗的設計,其中63座造型典雅的瓦斯燈,每到黃昏時搭配上夕照、水影與石牆,所營造出的迷人景色更已經成為小樽的招牌風光。走一趟小樽運河只需30分鐘左右,但是卻讓許多人流連忘返。
從運河兩旁建於明治、大正時期的石造倉庫、屹立於運河畔的63支昏黃的瓦斯燈以及由數十萬個石磚所砌成的石板步道,一直到淺草橋上特別為觀光客服務的傳統人力拉車,在在均使得小樽運河不論是白天與夜晚,散發著同樣媚惑動人的神采。

保護

日本很早就有了《文物保護法》,針對的是奈良、京都、鎌倉那一類的古代文化遺產。而小樽的運河及倉庫這種在一個世紀以內的歷史建築並不在其列。
20世紀70年代的大拆大建中,也發生了數次有名的保護運動,如長野的“妻籠宿”驛站行將被拆,就是被市民們強行制止了。政府開始注意到這些事件帶來的警示意義,在1975年出台了《傳統建築群保存地區指定製度》,對控制濫拆濫建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小樽政府當時沒有將運河及倉庫群申請加入“保存地區”。因為一旦加入,這些建築便不再交付“固定財產稅”,政府將損失一大筆稅收,還得支付一筆不菲的保護費用。政府的小算盤被市民們識破,市民運動的勝利成果之一,就是於1992年通過了一部地方法規《小樽市景觀保護條例》。
小樽市議員、市民運河保護機構的秘書長山口保先生說,市民為了讓政府看到,發展地方經濟不光有加速物流這一條路,保存歷史,使小樽的觀光客激增,也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發展。雖說政府覺悟得慢了一些,但最終還是合作的。1970年的時候,小樽每年有170萬的觀光客,但其中只有5%的客人來自日本內地。1992年觀光客就增加到400萬人,讓政府嘆服了市民們的遠見。如今,小樽每年觀光客的數字,已經上升到900萬之眾。

文學創作

小樽運河養育了很多人才,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了。就是這條運河悠悠的浪聲拍擊著作家的心靈,鼓盪著作家的思緒,風風雨雨地伴隨他二十餘年,直到1930年他27歲時去了東京。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他的代表作《蟹工船》,就是1929年在小樽運河旁邊完成的。
1981年我國作家何為訪問小樽,他後來在一篇遊記里說,小樽運河河岸上“有幾處破舊的日本式的木板樓屋,一排歪斜的木格窗冷漠地俯臨河床。據說當年這一帶是酒樓茶館,小林多喜二常常偕同三兩好友在樓上飲茶,有時候獨自憑窗俯瞰街景,從高處觀察人生世相”。小林多喜二這位日本共產黨員的一生很短暫,年僅三十歲就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犧牲了,但節亮風高,可歌可泣,深得日本人民的敬仰。據說小樽文學館裡的一小半展品是關於這位革命作家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