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醒獅頭製作技藝

石龍醒獅頭製作技藝

每年春節,東莞城鄉各地,都有敲鑼打鼓舞醒獅賀新春的習俗,醒獅頭需求量大,醒獅頭製作工藝和質量最為關鍵。東莞醒獅頭製作以石龍為最好,“德和興”醒獅店是石龍鎮醒獅頭製作的百年老店。石龍醒獅子頭遠近聞名,深圳、廣州、香港、新加坡都有人慕名而來訂購。 所製作的傳統南方醒獅以劉、關、張三種面譜造形,分為白獅、紅獅、武獅。醒獅頭製作大概分為以下主要步驟:一、扎廓,又叫扎架,要選用柔軟度特別好的黃竹。二、貼紙,用漿糊將沙紙貼在獅頭的輪廓上,不斷重複貼上去,直到貼上整個獅子雛形初現。三、晾乾,把貼好沙紙的獅子頭晾乾,不能曝曬。四、貼花,在已晾乾的輪廓撲紙、貼花,利用各種亮片、彩紙和手工描繪,把整個獅頭、眼、鼻等畫出來。五、上油漆,乾一層上一層。六、貼裝飾,把獅子的眼眉毛、口、鼻、舌等裝飾粘上。一個醒獅頭的製作周期約為十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醒獅頭製作技藝
  • 外文名:The Manufacturing Skill of Shilong Lion’s Head
  • 興起時間:清朝
  • 流行地區:東莞市,石龍鎮
  • 非遺級別:省級
  • 非遺類別:傳統手工製作技藝
  • 申報地區:東莞市,石龍鎮
  • 代表性傳承人:郭潤棠
歷史起源,發展歷程,

歷史起源

東莞何時流行獅舞,史志沒有明確記載。但從文物角度看,宋代盛擺石獅。東莞市博物館保存宋代上清觀紅砂岩石刻獅子,就是明證。東莞氏族多是宋代從中原南遷下來,將當時中原廣泛流傳民間的獅舞隨之帶來並廣泛流行。每年春節,城鄉各地,敲鑼打鼓舞醒獅。

發展歷程

東莞獅頭的製作,在清代道光年間由鐘柳鎮發展至廣州,第四代至大新路,至今已八代。石龍鎮“德和興”醒獅店是百年老店,始於清朝末年,由曾祖父從廣州傳回石龍,已歷四代。
石龍人稱”省、佛、陳、龍”四大鎮,石龍與廣州、佛山、順德陳村並稱廣東四大名鎮,歷來以手工業著名,醒獅頭製作馳名,遠銷海內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