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石荷州)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德國的州)

石荷州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德語:Schleswig-Holstein;丹麥語:Slesvig-Holsten,低地德語:Sleswig-Holsteen,北弗里西亞語:Slaswik-Holstiinj)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是德國16個州中最北面的一個州。這個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立的,其州府為基爾。它面積15,761.4平方公里,是德國非城市州中第二小的(僅大於薩爾)。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北鄰丹麥,南接德國的漢堡市、梅克倫堡-前波莫瑞下薩克森三州。歷史上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這個名字包括更大的區域,包括今天的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和丹麥的南日德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
  • 外文名:德語:Schleswig-Holstein
  • 位置:德國最北方
  • 面積:15,761.4平方公里
  • 級別:德國非城市州中第二小
地理,歷史,行政區劃,市級區,不隸屬縣的城市,市鎮,居民,標誌,州旗,州徽,州歌,政治體系,憲法,議會,政府,司法,直接民主,語言,宗教,政治,州政府,歷任州長列表,合併,紀念幣,經濟,交通,公路,鐵路,長途汽車,海運,航空,文化,體育,教育,榮譽州民,

地理

艾德施泰特附近的沼澤地,典型的北海海岸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位於日德蘭半島南部和北德低地的北部,介於東邊的波羅的海和西邊的北海之間。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北面是丹麥,東南是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南面是下薩克森和漢堡。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海岸線占歐洲海岸線總長度的3.2%。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位置圖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位置圖
從西向東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地形為沼澤、平原和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丘陵,境內最大的河是艾德河,最高點本克斯山只有168米高。東岸丘陵所組成的眾多半島造成了許多海灣。這裡還有許多湖泊,特別是霍爾斯坦的東部的勞恩堡被稱為霍爾斯坦的瑞士。德國唯一位於公海的的島嶼海利戈島坐落在北海之中。東海岸外只有一座島嶼,即費馬恩。最重要的航道是連線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基爾運河。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中部的一個湖泊今天的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是由歷史上的什勒斯維希和霍爾斯坦兩個公國組成的。今天什勒斯維希公國的北半部屬於丹麥。這兩個領地之間的邊界是艾德河。至1806年為止這兩個公爵領地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北疆,至1864年為止它們是德意志同盟的北疆。什勒斯維希公國(丹麥語中稱為Slesvig)自丹麥於1866年戰敗於普奧聯軍後分別屬於德國。而北什勒斯維希——即今天丹麥的南日德蘭郡(丹麥語中稱為Sønderjylland)——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一次公民投票後宣布加入丹麥。1876年勞恩堡公國被併入當時普魯士的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省。1937年在行政區劃改革過程中前漢莎同盟城市呂貝克以及本來屬於奧爾登堡大公國的奧爾汀和漢堡的一些飛地被併入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作為交換阿通納和萬茨貝克被劃給漢堡,成為其市區。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北海沿岸的北弗里西亞群島——群島的土地基本上是泥地和灘涂——組成了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國家公園,這是整箇中歐最大的國家公園。除此之外在過去80年中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還設立了189個自然保護區和275個風景保護區。不算國家公園的話所有這些保護區的總面積約為2000平方公里,其中約1600平方公里是海面和瓦登海地區。大多數這些保護區由與州政府簽署契約的協會管理。此外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還有五個與海洋和海岸無關的自然公園。

歷史

從開始到什勒斯維希和霍爾斯坦的形成
最後一次冰川期後有狩獵和採集的人群來到今天的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約前4000年左右開始有人定居從事農業,這些人在這裡設立了約3500至2800個巨石設施,今天還有100多個保存。中世紀初期在今天的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形成了四個群體居住:在艾德河以北的北部地區是北日耳曼人中的丹麥人和日德蘭人的居住區,西北地區是弗里斯蘭人的居住區,西南地區是西日耳曼人中的薩克森人的居住區。東部則是斯拉夫人的居住區。在薩克森戰爭中這個地區的南部陷入了法蘭克帝國的影響。從768年至811年法蘭克帝國國王(和後來的皇帝)查理大帝與不信奉基督教的北日耳曼人之間不斷爆發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丹麥人建造了丹尼維爾克。在811年的和約中艾德河被設立為法蘭克帝國與丹麥之間的國界。隨著12和13世紀內人口的不斷增長,這個界線逐漸失去了其作用,但是一直到1864年它依然是什勒斯維希公國和霍爾斯坦公國之間的國界。一直到1900年這條界線依然是一個法律界線。其以北的地區使用丹麥法律,以南使用德國法律。從1111年開始艾德河以南和以北的地區開始逐漸獨立,它們首先成為伯爵領地,後來成為公國。同時兩個領地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係不斷發展和密切。
紹恩堡王朝的統治
13世紀初丹麥國王試圖將霍爾斯坦也併入他的疆域。但是1227年他被北德貴族的抵抗軍戰敗。14世紀裡霍爾斯坦的伯爵甚至將他們的勢力延伸到日德蘭。1386年紹恩堡和霍爾斯坦伯爵被丹麥國王封為什勒斯維希伯爵,這是什勒斯維希和霍爾斯坦首次統一。1400年左右瑪格麗特一世恢復了丹麥對什勒斯維希的封權,但同時她也不得不承認霍爾斯坦的貴族在什勒斯維希境內的領地的所有權。由於遺產分封以及後來合併的習俗什勒斯維希與霍爾斯坦在中世紀的歷史錯綜複雜,但是總的來說紹恩堡王朝的伯爵們成功地掌握了什勒斯維希和霍爾斯坦的統治權,因此到中世紀末期這兩個領地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個統一的地區。
丹麥的統治
1460年紹恩堡王朝沒有直接後代滅絕,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貴族選舉來自奧爾登堡王朝的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為其公爵。克里斯蒂安一世是最後一位紹恩堡王朝公爵阿多夫八世的一個侄子。在1460年簽署的條約中規定這兩個公國永遠不許分開。直到1864年它們始終於丹麥組成一個共主邦聯。丹麥國王同時也是什勒斯維希公國和霍爾斯坦公國的公爵,什勒斯維希受丹麥分封,屬於丹麥,而霍爾斯坦則受神聖羅馬帝國分封,屬於神聖羅馬帝國。
丹麥國王保持了歐洲古代貴族分封遺產的習俗,不斷地將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分封給他的子孫們,在這些小公國中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戈托爾夫是最重要的一個。基爾大學就是由他們設立的。1773年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重新回歸到丹麥國王直接統治。
民族主義和德國統一戰爭
19世紀在丹麥和德國民族主義氣氛均非常強烈。這導致了在這兩個本來不應分割的公國上爆發了兩次戰爭。爭執的焦點不是完全由德國人住的霍爾斯坦公國。這個公國從中世紀開始就屬於神聖羅馬帝國,1815年後屬於德意志同盟,丹麥國王僅是其君主而已。爭執的焦點是什勒斯維希公國。德國和丹麥的民族主義者均聲稱它屬於自己的國家。而這個公國本身也內部分裂。北部居住的主要是說丹麥語的丹麥人,他們支持丹麥,而南部居住的則主要是說德語的德國人,他們主要支持德國。從1840年代初開始德國和丹麥民族自由主義者均試圖在什勒斯維希立足。在1848年的三月革命中這個爭執導致了武力衝突。在基爾成立了一個臨時政府,要求將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完全納入德國。同時在哥本哈根成立的政府中有多名艾德河丹麥人,這些人的意圖在於將什勒斯維希納入丹麥。1848年至1851年爆發了第一次什勒斯維希戰爭。親德國的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試圖以武力將什勒斯維希併入德國。他們企圖推翻丹麥國王的統治,擁護奧古斯滕伯格王朝成為德意志聯盟內、合併的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公國的公爵。一開始法蘭克福國民議會支持這些德國民族主義者,但是在歐洲其它列強的壓力下普魯士和德意志聯邦撤出了它們的軍隊。1850年丹麥軍隊獲勝,恢復了過去的狀態。1850年7月2日德意志聯盟與丹麥簽署了柏林和約。
1863年丹麥頒發了一部新憲法,這部憲法也打算在什勒斯維希推行。這樣丹麥打破了1850年的和約。普魯士總理奧托·馮·俾斯麥乘機決定使用武力來解決什勒斯維希問題。普魯士和奧地利對丹麥下達了一個極短的最後通牒,由於丹麥未在通牒時限內回應,普魯士和奧地利對丹麥宣戰,普丹戰爭爆發。1864年4月普魯士和奧地利獲勝。由於普魯士和奧地利無法解決如何統治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問題,兩國決定共同管理這個地區(本來的計畫是讓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合併為一個公國後讓它獨立)。只有什勒斯維希最北部的小塊地區依然屬於丹麥。為此丹麥放棄了一些不屬於什勒斯維希的飛地。1866年爆發的普奧戰爭結束後1867年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成為普魯士的一個省。1871年隨普魯士進入德意志帝國。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問題是俾斯麥的德國政策和德國統一過程中的一個中心問題。
近代史
直到1920年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問題才從國際法的角度上完全解決。在同盟國的壓力和監督下北什勒斯維希進行公民投票。北什勒斯維希決定與丹麥合併。1955年德國與丹麥之間再次簽署條約,在這個條約中也規定了關於少數民族的特權。除小的爭議外德國與丹麥現在和平共處。
1920年代後期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尤其是西岸的迪特馬爾申,是納粹主義的一個據點。1930年納粹黨在這裡就已經獲得了70%的選票。1938年當地的猶太會堂被焚毀,這裡也設立了一些小的集中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被從東歐驅逐的德國人被遷居到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1949年居民數因此增長到270萬人(1939年為160萬人)。
1946年8月23日同盟國決定設立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以基爾為州府。1949年該州決定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選舉州議會,1950年1月12日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正式成為西德的一個聯邦州。1990年5月30日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將其州基本法正式改名為州憲法。

行政區劃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成立後於1970年至1974年進行行政改革,縣的數目從17個減到11個,鄉的數目從1371個減少到1131個,鎮的數目從199個較少到119個。同時四個不律屬縣的城市的面積擴大。今天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有1130個鄉,其中1019個的居民數少於2000人,因此其鄉長是業餘的。62個鄉被稱為市,一個居民數高於一萬人的鄉可以稱市。過去的市居民數減少後不市區市的權利。全州270萬人中有150萬住在這些市中。平訥貝格有29萬居民,是全州人口最高的縣。拉策堡-埃肯弗德面積2400平方公里,是全州面積最大的縣,幾乎與薩爾一樣大。一些漢堡都市地區的縣在討論合併為一個大漢堡縣的問題。州政府也有將縣的數量降低到六至四個,將不律屬縣的城市的數量降低到兩個,或者完全取消的可能性。

市級區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分成11個縣:(括弧內為縣府和汽車牌照)
迪特馬爾申(海德,HEI)
黑佐圖姆勞恩堡(拉策堡,RZ)
北弗里斯蘭(胡蘇姆,NF)
東霍爾斯坦(奧爾汀,OH)
平訥貝格(平訥貝格,PI)
普倫(普倫,PLÖ)
拉策堡-埃肯弗德(拉策堡,RD)
什勒斯維希-弗倫斯堡(什勒斯維希,SF)
塞格貝格(巴特塞格貝格,SE)
斯坦堡(伊策霍,IZ)
施托爾曼(巴特奧爾德斯洛,OD)

不隸屬縣的城市

(括弧中為車牌號)
基爾(KI)
呂貝克(HL)
新明斯特(NMS)
弗倫斯堡(FL)
註:新明斯特市在考慮與塞格貝格縣合併來減少支出。
從2005年1月1日開始諾德施泰特市獲得了一個特殊地位,它被列為“隸屬縣的大城市”,其市政府獲得部分縣政府的權利。

市鎮

呂貝克荷爾斯滕門最大的城鎮
城鎮 縣 人口(2000年12月31日) 人口(2005年6月30日)
基爾 - 232,612人 233,244人
呂貝克 - 213,399人 211,961人
弗倫斯堡 - 84,281人 85,971人
新明斯特 - 79,831人 78,333人
諾德施泰特 塞格貝格 71,523人 71,377人
埃爾姆斯荷爾姆 平訥貝格 47,391人 48,386人
平訥貝格 平訥貝格 39,423人 41,209人
伊策霍 斯坦堡 33,549人 33,285人
韋德爾 平訥貝格 32,060人 31,841人
阿倫斯堡 施托爾曼 29,117人 30,087人
蓋斯塔赫 黑佐圖姆勞恩堡 29,106人 29,404人
拉策堡 拉策堡-埃肯弗德 29,321人 28,469人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有許多人口少於500人的鄉。70年代的行政區域改革也未能改變這個現象。其中1026個小鄉被合併為119個鎮來使得管理機構更加有效。德國最小的市(365人)和最小的鄉(只有一座房,2至7人居民)也在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

居民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典型的油菜田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有282萬居民,人口密度為179人/平方公里,在德國是人口密度第六低的州。當地的德國人是薩克森人、日德蘭人和弗里斯蘭人的後代。此外這裡還有一個丹麥人和一個弗里斯蘭人少數民族社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是接收被驅逐的難民最多的西德州,這些人主要來自西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因此從1939年至1949年當地的人口增加了110萬人。
在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上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人口與德國平均人口一致。45.7%的婦女是已婚婦女,12.9%是寡婦,6.4%離婚。47.7%的男士已婚,2.6%是鰥夫,5.4%離婚。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勻,除不律屬縣的城市外尤其以漢堡附近的縣(平訥貝格和施托爾曼)的人口密度最高,而南什勒斯維希和迪特馬爾申的人口密度最低。
由於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地處偏僻,加上經濟比較落後,因此在所有原西德的州中它是外國人最少的州(1994年占5.1%)。在這裡生活的14萬外國人中3/4來自歐洲,其中22%來自2005年歐洲聯盟擴展前的成員國家。外國人中最大的社群(1999年,4.2萬)來自土耳其,第二大的社群(1.4萬)來自原南斯拉夫。

標誌

州旗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州旗由三條水平的橫框組成,上方為藍色,中間為白色,下方為紅色。這些顏色來自州徽,它首次於1840年在於丹麥衝突的過程中被使用。1949年同盟國正式承認此旗為官方州旗。州政府的官方用旗上還有一面州徽。在官方場合下使用這面旗。只有州政府部門才允許使用州政府的官方用旗。而一般的州旗則人人可以使用。在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註冊的船隻也往往掛州旗或帶州旗顏色的旗幟作為標誌。

州徽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分兩部分。左邊是金底,上面有兩隻面向右部的藍獅子,獅子上下排列,爪紅色。右邊紅底,上有一片白色的蕁麻葉。獅子是什勒斯維希公國的象徵,蕁麻葉是霍爾斯坦公國的象徵。一般什勒斯維希徽章(比如市徽、縣徽上)的獅子朝左,但是據說1880年代俾斯麥下令將州徽上的獅子轉過來,因為否則的話獅子屁股朝著蕁麻葉太不禮貌。只有政府機構可以使用州徽。最近州政府又頒發了一個簡化了的,人人可以使用的州徽版本。

州歌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州歌的正式名稱為《不要動搖,我的故鄉》(Wanke nicht mein Vaterland),原名為《大海之間的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Schleswig-Holstein meerumschlungen)。

政治體系

憲法

按照1950年1月12日通過的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基本法它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一個聯邦州。在所有原西德的州中它的憲法是最先進的。1987年發生的巴塞爾醜聞導致了州議會的調查委員會對州憲法提出了多條改進建議。1989年這個調查委員會就憲法和議會改革問題交出了其最終報告。從此州憲法包括了保護少數民族、提倡男女平等、保護自然環境、保護和提倡文化等政治目標。
與其它德國州憲法相比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憲法有很強的直接民主的因素。與德國其它州的憲法一樣它規定所有的國家權力從人民出發。人民通過選舉和公投來決定其意願。

議會

州議會是有州民選舉而出的最高立法機構。州議會選舉州長,此外它通過立法控制行政部門。議會過去由75名議員組成。州議會的選舉方法為比例代表制。從2005年開始議會只由69名議員組成。

政府

州政府是最高的行政指揮、決策和執行機構。它由州長、州部長和州部門組成。州長由州議會選舉產生,他選擇或罷免州部長及其副部長。選舉州長是被選人需要達到絕對多數,假如他達不到絕對多數的話他還可以再試兩次,在第三次里他只要達到多數就可以了。
目前的州長是彼得·哈里·卡斯滕森。

司法

司法的任務由法官執行。法官以人民的名義司法,他們是獨立的,只遵守法律。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法庭結構比較簡單。直到1991年它才擁有自己的抗訴法院。至1991年為止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上述全部由下薩克森的呂訥堡的抗訴法院判決。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是德國唯一沒有自己的憲法法院的州。聯邦憲法法院同時為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憲法法院。2005年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政府決定設立一個憲法法院。目前這個法院依然在籌備中。

直接民主

每個州民都有直接向州議會提出立法要求或者建議的權利。這個要求或者建議必須與民主和法制國家的基本概念相符合,此外這個建議不能設計到州的預算、官員薪水、養老金、補貼等以及公共支出。假如這個建議獲得兩萬個選民的支持的話,議會必須對它進行聽取和討論。
假如州議會在四個月內不批准上述建議的話,建議的代表可以進行公民創製。州議會決定這個公民創製是否合法。假如有5%的選民同意,則公民創製成立。
假如公民創製成立的話,州民必須在九個月內對此立法建議進行公民複決。州議會可以提出一個自己的立法建議同時進行複決。假如此前州議會就已經批准了這個法律的話,那么就不必進行複決了。假如聯邦憲法法院判決該法律違反憲法的話,那么複決也不必進行。
假如公民投票大多數(但是至少所有選民的1/4)批准這個立法建議的話,則這個立法成立。假如這個建議涉及到憲法的更改的話,那么需要2/3多數投票人和至少半數所有選民的同意。投票時只能投贊成和反對票。
州政府、個別議員、一群議員、或者通過創製州民可以向州議會提出法律建議。州議會或者公民複決決定法律生效。假如新法律需要憲法更改的話必須2/3以上的議員同意。

語言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有四個官方語言:德語、低地德語、丹麥語和弗里西亞語。該州大部分地區說低地德語—該州的經典語言,丹麥少數民族說丹麥語,北海沿岸和北弗里西亞群島的北弗里西亞人說弗里西亞語。此外還有南日德蘭語,這是一種源於日德蘭語、受到低地德語和丹麥語影響的獨立語言,不過只有少數德丹邊境的村莊裡有人說這種語言。
丹麥語和弗里西亞語只在南什勒斯維希被使用。在北弗里斯蘭有些路牌是雙語言的。
至12世紀為止在霍爾斯坦的東南部還有斯拉夫人居住,至今為止一些地名(比如呂貝克)是他們遺留下來的。
海利戈島島還有一種特別的弗里西亞語方言-Hallun 。高地德語於16世紀引進,主要用於官方目的,但今天是最常使用的語言。

宗教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是一個以新教為主的州。2000年63.8%的居民屬於信義宗,2003年6.1%的居民屬於天主教。2.5萬人信奉伊斯蘭教。自由教會有1.5萬教徒,丹麥教會有6800教徒,1800人信奉猶太教。
新教徒分屬三個教省(漢堡、霍爾斯坦-呂貝克、什勒斯維希),天主教徒屬於漢堡大主教教省。

政治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是一個以農業和新教為主的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25%的選民是被驅逐和被沒收的人聯盟的成員。但是隨著時間的變遷這個聯盟逐漸喪失了其政治重要性,同樣它在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也喪失了選民。在1960年代(德國國家民主黨)和1990年代(德意志人民聯盟)極右黨派被選入議會,但是他們無法在議會保持他們的席位,在再選中始終落選。
與德國其它州相比德國自由民主黨和德國綠黨在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獲得的選票相對比較少。在州內黨派獲得票數的分布相差也很大。在大城市和漢堡周圍德國社會民主黨獲得的選票比較多一些,在北弗里斯蘭、迪特馬爾申和其它農業地區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獲得的票數比較多些。
一個特殊的黨派是南什勒斯維希選民聯盟,這個黨派代表丹麥人和弗里斯蘭人少數民族利益。按照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選舉法這個黨派不需要達到5%的選票就可以進入議會。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政府的政策與鄰近的、經濟強大的漢堡協調,但是反對與其它相鄰州一起合併成立一個“北州”。據北部企業聯盟進行的民意調查目前52%的居民願意與漢堡合併。

州政府

目前的州政府是於2005年4月27日由基督民主聯盟和社民黨組成的聯盟政府。州長為彼得·哈里·卡斯滕森(基民聯)。其部長包括:
烏特·艾爾德西克-拉佛(Ute Erdsiek-Rave,社民黨),教育和婦女部長,副州長
萊伊納·維剛特(Rainer Wiegard,基民聯),財政部長
拉爾夫·施戴格納博士(Ralf Stegner,社民黨),內務部長
烏沃·多林(Uwe Döring,社民黨),司法、勞工和歐洲部長
克里斯蒂安·馮·博蒂歇博士(Christian von Boetticher,基民聯),農業、環境和農村部長
吉塔·特勞爾尼西特博士(Gitta Trauernicht,社民黨),社會、衛生、家庭、青少年和老年人部長
迪特里希·奧斯特曼(Dietrich Austermann,基民聯),科學、經濟和交通部長

歷任州長列表

1945年至1950年的州長:
1945年 - 1947年:西奧多·斯特爾策
1947年 - 1949年:赫爾曼·呂德曼
1949年 - 1950年:布魯諾·迪克曼
1950年新憲法開始使用後的州長:
1950年 - 1951年:沃爾特·巴特拉姆
1951年 - 1954年:弗里德里希-威爾海姆·呂布克
1954年 - 1963年:凱-烏韋·馮·哈塞爾(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1963年 - 1971年:赫爾穆特·萊姆克
1971年 - 1982年:赫爾哈德·斯托爾滕伯格(基民盟,參見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榮譽公民列表
1982年 - 1987年:烏韋·巴塞爾(基民盟)
1987年 - 1988年:海寧·施瓦茨(基民盟)
1988年 - 1993年:布容·英格霍姆(德國社會民主黨)
1993年 - 2005年:海德·斯蒙尼斯(社民黨)
2005年 - 2012年:皮特·哈里·卡爾斯滕森(基民盟)
2012年 - :托爾斯滕·阿爾比希(社民黨)

合併

在北德不斷有關於多個州進行合併形成一個北州的討論,尤其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與漢堡合併的建議時時被提出。

紀念幣

歐元紀念幣
鑄有荷爾斯騰門的2歐元硬幣2006年2月德國開始頒發以各州為內容的紀念幣,計畫每年發行一枚。由於當年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正好任德國聯邦議會主席,因此第一枚以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為內容。這枚紀念幣上鑄有呂貝克荷爾斯騰門的圖案,共發行了3000萬枚。

經濟

基爾的霍瓦茲造船有限公司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是一個傳統的、經濟結構比較弱的州。它只有兩座比較大的城市:基爾和呂貝克。相比之下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農業人口比較高。工業在這裡發展相當晚,而且較早就受到結構變化的衝擊。1990年兩德合併後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又不得不對東部各州提供資助。20世紀末聯邦防衛軍的縮小對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打擊也特別大。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可以分為三個地區:漢堡周邊的所謂的“肥圈”地區有許多機械製造和服務行業的企業,西岸以農業、旅遊業和風能為主,東岸以港口城市(弗倫斯堡、基爾和呂貝克)為主。近年來波羅的海的海運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對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尤其重要的是去往斯堪的納維亞、芬蘭、俄羅斯和波羅的國家的日德蘭航線和飛鳥航線。基爾是德國繼羅斯托克後最重要的渡船港口。
德國2/3的漁船駐紮在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約1/4的船主在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註冊,約20%的造船工業位於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尤其基爾的霍瓦茲造船有限公司舉世聞名。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有三個核電站。
相對於德國大多數其它州來說旅遊業在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意義比較大。2002年旅遊業共由八萬職員,營業額達52億歐元,整個旅遊業占國民收入的4.6%(德國平均為2.8%)。尤其北弗里斯蘭的島嶼吸引了許多國內的旅遊者,波羅的海海岸的浴場也很重要。
與歐洲聯盟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指數為98.3(2003年)

交通

公路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最重要的高速公路全部從漢堡出發。1號高速公路聯到呂貝克,然後通過飛鳥航線通往哥本哈根。7號高速公路通過新明斯特和拉策堡通往弗倫斯堡。215號高速公路從7號高速公路上分叉出來通往基爾。20號高速公路從呂貝克出發通往梅克倫堡-前波莫瑞的波羅的海海岸,這條公路還在建造中。24號高速公路從漢堡通往柏林。18千米長的25號高速公路連線漢堡與蓋斯塔赫。

鐵路

重要的鐵路線也從漢堡出發,它們連線基爾、呂貝克和弗倫斯堡。ICE列車運行到基爾。過去從費馬恩通往丹麥的火車渡船也非常重要。但是跨越丹麥海峽的大橋開通後這些渡船失去了其重要性。

長途汽車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擁有一個極好的長途汽車網路。

海運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有46個公共港口,其中四個有跨地區意義:基爾、呂貝克和普特加登位於波羅的海岸,布魯恩斯比特位於北海海岸。基爾和呂貝克對於去往斯堪的納維亞的貨運非常重要,去往東歐的貨運量也不斷增高,此外基爾還是一個重要的渡船和遊船港口。普特加登是去往丹麥的飛鳥航線上的德國港口。布魯恩斯比特是一個重要的貨櫃港口,此外越來越多的海上風力能源工業也適用這個港口作為基地。基爾運河每年有4.1萬以上的船隻通行,是世界上使用最頻繁的運河。

航空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最大的兩座機場是基爾機場和呂貝克機場。目前基爾機場只有飛往法蘭克福、慕尼黑和柏林的航班,呂貝克機場也被用來作為旅遊業的包機機場。蘇爾特島在近年中也越來越重要。

文化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文化非常多樣化。歷史和地理的因素、加上位於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以及農民文化對這裡的文化的影響非常大。尤其北部的建築和住房文化明顯受斯堪的納維亞的影響。文化生活的中心是呂貝克和什勒斯維希市。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景點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景點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擁有豐富的文學傳統。馬蒂亞斯·克勞迪烏斯、弗里德里希·黑貝爾、特奧多·施托姆、亨利希·曼和托馬斯·曼均出生於此。托馬斯·曼的長篇小說《布登勃洛克家族》是圍繞著呂貝克的一個富商家族寫的。許多當代作家也在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居住和工作,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君特·格拉斯、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名譽州民西格弗里德·倫茨、作家君特·庫內特和詩人莎拉·基爾施等。
從1986年開始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每年舉辦歐洲最大的古典音樂音樂節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音樂節。這個音樂節是由指揮家尤斯圖斯·弗朗茨創辦的。每年從7月至8月在全州的30至50個不同的地點舉辦約130場音樂會,10萬多聽眾參加。音樂節的同時還進行培養高天才的年輕音樂家的夏校。音樂節每年有一個重點,在過去數年中其重點分別為2002年西班牙和拉丁美洲音樂、2003年英國音樂、2004年捷克音樂、2005年日本音樂、2006年荷蘭音樂。
1951年為了紀念在奧爾汀出生的作曲家卡爾·馬利亞·馮·韋伯逝世125周年開始舉辦的奧爾汀夏季歌劇節每年在奧爾汀的王宮公園中上演22至25場歌劇,吸引近五萬觀眾。
除眾多小劇院外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還有三個綜合性的大劇院:呂貝克劇院、基爾劇院和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立劇院(位於什勒斯維希市)。
從1998年開始每年在聖靈降臨節在霍恩威施泰特舉辦為時三日的“中世紀表演”,包括中世紀市場和騎士角斗表演。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有約250座博物館,其內容各異。其中包括各大城市、宮殿里的州立博物館和許多值得一觀的、反映過去生活的家鄉博物館。
在呂貝克舉辦的呂貝克北歐電影節是北德最大和傳統最深遠的電影節。這裡只放映北歐的電影,其電影來自丹麥、瑞典、挪威、冰島、芬蘭以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和俄羅斯。

體育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擁有很長的海岸線,因此水上運動在這裡非常普及。基爾和弗倫斯堡的手球隊在德國甲級聯賽比賽。但是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是德國唯一的一個從未有過進入足球甲級聯賽的球隊的州。基爾是一個著名的帆船運動的基地。1936年和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帆船運動比賽就是在這裡舉行的。每年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舉辦基爾周和特拉沃明德周,世界上最大和傳統最深遠的帆船比賽。全州有約230個帆船俱樂部,共約3.2萬成員。蘇爾特島和費馬恩是帆板的聖地。此外平坦的農村也很適合徒步旅行和腳踏車旅行。目前參加奧運會的德國八人賽艇隊就來自拉策堡。

教育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有三座大學,但是只有1665年成立的基爾大學是一座完整的大學。此外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還有一座藝術高校、一座音樂高校、四座大專院校和一座管理高校。2003年/2004年冬季學期在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共有45,542名大學生,其中26,510名在大學上學,16,973名在高校上學。
在2001/2002年的學年中36.6%的學生上國小、20.8%的學生上文理中學、18.6%的學生上實科中學、13.3%的學生上國民中學、4.8%的學生上綜合中學,3.7%的學生上特別學校。此外州內還有華德福教育(1.3%的學生)、學校幼稚園(0.4%)、夜實科中學(0.2%)和夜文理中學(0.1%)。

榮譽州民

至今為止有四個人被授予榮譽州民的榮譽:
赫爾莫特·施密特,1998年授予,前德國總理
烏維·隆訥堡,2000年授予,前自由民主黨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主席
傑哈特·斯托登伯,2002年授予,前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州長、聯邦國防部長、聯邦財政部長
西格弗里德·倫茨,2004年授予,作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