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紅

“石牌紅”番薯是炮台鎮石牌村頗具地方特色的土特產,素以薯體清甜醇香,烹調精巧,韻味獨特而飲譽海內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牌紅
  • 地理位置:炮台鎮石牌村
  • 顏色:橙紅色或粉紅色
  • 歷史:130多年
  • 口味:薯體清甜醇香,烹調精巧
簡介,烹調方法,相關習俗,

簡介

“石牌紅”番薯產於炮台鎮石牌村,因薯體呈橙紅色或粉紅色,故名。已有130多年的歷史。自清代開始,炮台鎮發展為港口商埠,時有“紅頭船”停泊,帶來了形似蘿蔔,皮薄肉厚美的“沙拉越”甘薯,在當地種植,因其屬外洋傳入,俗稱“番薯”。經過世代的擇優汰劣,加之這裡屬桑浦山麓,沙質土壤,清醇的山泉水和適宜的氣溫陽光,為番薯的栽培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條件,石牌村人終於培植出一種皮薄肉厚美,橙紅醇香、營養價值較高的“紅肉番薯”,被列入“第二五穀”而當糧食充飢,受到人們喜愛。到了20世紀30年代,從潮安縣後隴村引進移植一種優質的紅肉番薯,與石牌村的紅肉番薯相結合,雜交培植出適合當地種植的“石牌紅”番薯。每年四、五月種植,十一、十二月收穫,其園藝求精,施肥灌水須嚴格控制。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潮汕大地,人們生活普遍改善,食物構成已有相當變化。“石牌紅”番薯卻從原來的“第二五穀”升格為宴席名菜。

烹調方法

“石牌紅”番薯的烹調獨特,先將薯體洗潔去皮,切成塊狀,泡浸水中10分鐘,撈起後,配以白砂糖攪拌,慢火煮之,保持薯塊不散,其表面又能裹著一層薄薄的糖紗,色澤鮮艷橙紅,嚼之香甜爽口。有的還雕刻為蓮花狀,取花開富貴之意,以敬賓客,達到形、色、味俱佳。近幾年來,許多到過炮台鎮的國內外佳賓,都喜歡尋覓品嘗,一飽口福。

相關習俗

為滿足人們對“石牌紅”番薯的需求,石牌村不斷擴大其種植面積,並注重搞好貯藏,貯藏的時間越長,其肉質越柔美,氣味越香甜。在當地,人們家裡貯藏一定數量的紅肉番薯,被作為財富的標誌。串親訪友時,以“石牌紅”番薯饋贈,這也是炮台人特有的習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