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石柱(重慶市下轄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重慶市下轄縣)

石柱(重慶市下轄縣)一般指本詞條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市東部、三峽庫區腹心,是集少數民族自治縣、三峽庫區淹沒縣、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於一體的特殊縣份。

石柱縣東接湖北利川市,南連重慶彭水縣,西南臨重慶豐都縣,西北界重慶忠縣,北與重慶萬州區接壤。至2018年,石柱縣幅員面積3012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17個鎮、13個鄉。戶籍人口為54.77萬人,常住人口為37.91萬人,有土家族、漢族、苗族、獨龍族等29個民族。

2017年,石柱縣地區生產總值1622759萬元,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0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2.9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4.3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5.4:51.1:33.5。

石柱縣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縣,獲得過“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農業標準化辣椒生產示範區”等榮譽稱號。2019年4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決定石柱縣退出貧困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 外文名稱: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 行政區類別:自治縣
  • 所屬地區:重慶市
  • 下轄地區:3個街道、17個鎮、13個鄉
  • 政府駐地新開路19號
  • 電話區號:023(+86)
  • 郵政區碼:409100
  • 地理位置:長江上游地區,長江南岸,重慶市東部
  • 面積:3012平方公里
  • 人口:常住人口37.91萬人(2017年)
  • 方言:西南官話-重慶方言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
  • 著名景點黃水國家森林公園秦良玉陵園西沱古鎮
  • 機場:距萬州五橋機場100公里
  • 火車站石柱站
  • 車牌代碼:渝H
  • 行政代碼:500240
  • 地區生產總值:1622759萬(2017年)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水能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文體,衛生,交通,公路,鐵路,水路,名優特產,風景名勝,城市榮譽,

建制沿革

石柱之地,古為《禹貢》梁州之域。
西周、春秋時,屬巴國“南極黔涪”領地。
戰國時期,先後分屬黔中地、黔中郡。
秦至東漢年間,以境內七曜山為界,分屬巴郡黔中郡臨江縣(今重慶忠縣)、涪陵縣(今重慶彭水縣)。
三國至十六國成(漢)時期,屬涪陵郡涪陵縣。
石柱縣建設石柱縣建設
南北朝宋時,縣地改屬巴郡。齊,屬巴郡臨江縣。梁,屬臨江郡。北周,初屬臨江郡,武帝保定初(561年)屬臨江地分置的南都郡源陽縣,建德四年(575年),屬南都郡源陽縣改名的懷德郡武寧縣(今萬縣武陵鎮)。
隋,縣地屬臨州武寧縣。
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浦州(今重慶萬州區)之武寧縣西界地置南賓縣,為石柱建縣之始。
五代十國、前蜀、後蜀循唐制。
北宋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循唐制,隸忠州。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石砫安撫司,馬定虎受封石砫安撫使,建立局勢機構,節制九溪十八峒。
元初,在南賓縣地設立為石砫軍民府,後升為石砫軍民宣撫司。元末,明玉珍據蜀,建立夏政權,改為石砫安撫司。
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石砫宣撫司,隸重慶衛;十四年(1381年),撤銷南賓縣,改為南賓里。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改隸夔州衛。天啟元年(1621年),石砫女宣撫使秦良玉勤王有功,升石柱宣慰司,隸夔州府(今重慶奉節縣)。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石柱宣慰司隸川東道夔州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土歸流,置石砫廳,仍隸夔州府。二十六年(1761年),升為石砫直隸廳,直隸四川省。
石柱縣自然風光石柱縣自然風光
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石砫縣,隸川東道。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改隸四川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酉陽。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改隸四川省第九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萬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正式成立石砫縣人民政府,隸川東行署區涪陵專區。1952年,隸四川省涪陵專區。1959年,改為石柱縣。1984年,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隸四川省涪陵地區。1988年,改隸四川省黔江地區。
1997年6月18日,重慶恢復中央直轄市,隨黔江地區改隸重慶。
2000年7月,直隸重慶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石柱縣面積3013平方千米,人口47.8萬。轄4鎮50鄉。縣政府駐南賓鎮。
2000年,石柱縣轄南賓、西沱、臨溪、黃水4個鎮;大歇、鳳凰、燈盞、華豐、雙慶、河壩、大河、三店、永和、下路、金彰、天泉、三樹、三星、五斗、三匯、六塘、王家、河嘴、黎家、馬武、黃鶴、洗新、新樂、漆遼、木坪、都會、萬寶、石流、中興、王場、黎場、沿溪、坡口、萬朝、沙子、栗新、金竹、金嶺、湖鎮、卷店、蠶溪、中益、官田、悅來、魚池、龍沙、橋頭、三益、東木坪、冷水、楓木、洋洞、石家54個鄉。
2002年,石柱縣轄12個鎮、20個鄉,11個居委會、496個村委會。戶籍人口51.11萬,其中非農業人口6.46萬人。
2008年,石柱縣轄12個鎮、20個鄉:南賓鎮、西沱鎮、下路鎮、悅崍鎮、臨溪鎮、黃水鎮、馬武鎮、沙子鎮、王場鎮、沿溪鎮、龍沙鎮、漁池鎮、大歇鄉、三河鄉、萬朝鄉、黎場鄉、三星鄉、六塘鄉、橋頭鄉、三益鄉、王家鄉、河嘴鄉、石家鄉、冷水鄉、楓木鄉、中益鄉、洗新鄉、黃鶴鄉、龍潭鄉、新樂鄉、金鈴鄉、金竹鄉。
2009年,石柱縣轄32個鄉鎮。18個鎮:南賓鎮、西沱鎮、黃水鎮、下路鎮、悅崍鎮、臨溪鎮、馬武鎮、沙子鎮、王場鎮、沿溪鎮、龍沙鎮、魚池鎮、三河鎮、大歇鎮、橋頭鎮、萬朝鎮、冷水鎮、黃鶴鎮;14個鄉:黎場鄉、三星鄉、六塘鄉、三益鄉、王家鄉、河嘴鄉、石家鄉、楓木鄉、中益鄉、洗新鄉、龍潭鄉、新樂鄉、金鈴鄉、金竹鄉。
2015年,石柱縣轄3個街道、16個鎮、14個鄉。3個街道:南賓街道、萬安街道、下路街道;16個鎮:西沱鎮、黃水鎮、悅崍鎮、臨溪鎮、馬武鎮、沙子鎮、王場鎮、沿溪鎮、龍沙鎮、魚池鎮、三河鎮、大歇鎮、橋頭鎮、萬朝鎮、冷水鎮、黃鶴鎮;14個鄉:黎場鄉、三星鄉、六塘鄉、三益鄉、王家鄉、河嘴鄉、石家鄉、楓木鄉、中益鄉、洗新鄉、龍潭鄉、新樂鄉、金鈴鄉、金竹鄉。
2016年11月2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發《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撤銷石柱縣楓木鄉設立楓木鎮的批覆》(渝府〔2016〕95號),同意撤銷楓木鄉,設立楓木鎮。

區劃詳情

2017年,石柱縣轄西沱、黃水、悅崍、臨溪、馬武、沙子、王場、沿溪、龍沙、魚池、三河、大歇、橋頭、萬朝、冷水、黃鶴、楓木等17個鎮,黎場、三星、六塘、三益、王家、河嘴、石家、中益、洗新、龍潭、新樂、金鈴、金竹等13個鄉,南賓、萬安、下路3個街道,207 個村、35 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191個村民小組、166個社區居民小組。
南賓街道
南賓街道為石柱縣中心城區,距重慶市區250公里,距長江47公里、滬蓉高速公路6公里。幅員面積166.8平方公里,其中城區9平方公里。轄12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82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0.6萬人,其中:農業戶數13264戶,農業人口45562人。南賓街道是石柱縣長毛兔、蠶桑、烤菸、辣椒、水果、中藥材、林業生產基地。
西沱鎮
西沱鎮位於石柱縣北部,原名西界沱,距縣城76公里。幅員面積62平方公里。轄4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47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3.5萬多人。境內資源豐富,探明原煤儲量為2000萬噸,石灰石儲量1.5億噸,錳礦儲量350萬噸。
黃水鎮
黃水鎮位於石柱縣東北部,地處渝鄂邊陲,距縣城63公里。幅員面積158.7平方公里。轄3個社區和5個行政村,38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2699人。2010年,被評為市級文明城鎮和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下路街道
下路街道位於石柱縣西南部,距縣城7公里。幅員面積158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69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41167人,土家族占總人口的76%。
悅崍鎮
悅崍鎮位於石柱縣中北部,距縣城36公里。幅員面積170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4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9448人。為重慶黃水統籌城鄉示範區域旅遊環線重要鄉鎮之一。
臨溪鎮
臨溪鎮位於石柱縣北部,距縣城65公里,距萬州50公里。幅員面積149.7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66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25718人。城鎮人口為6033人,城鎮化率為23.2%。
馬武鎮
馬武鎮位於石柱縣東南部,距縣城48公里。幅員面積90.81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4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萬人。為石柱縣重要的優質烤菸、蠶桑、生豬、辣椒生產基地。
沙子鎮
沙子鎮位於石柱縣東南部,距縣城43公里。幅員面積168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總人口15027人。以黃連為主的中藥材、銀杏、冷竹筍、烤菸等綠特農產品資源豐富。
王場鎮
王場鎮位於石柱縣西北部,距縣城80公里。幅員面積57平方公里。轄1社區和6個行政村,44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8萬人。擁有沿江片區最完善的水利設施——“桃花大堰水利體系”和新農村建設的亮點——“王場集鎮新區”。
沿溪鎮
沿溪鎮位於石柱縣西北角,距縣城85公里。幅員面積56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70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20573人。沿溪碼頭為石柱縣第二個長江碼頭。
龍沙鎮
龍沙鎮位於石柱縣東北部,距縣城20公里。幅員面積78.03平方公里。轄3個社區和5個行政村,44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6885人。農業以辣椒、烤菸、馬鈴薯三大產業為支柱。2012年,年度綜合考核居分組第五名。
魚池鎮
魚池鎮位於石柱縣北部,距縣城46公里。幅員面積97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3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520人。旅遊資源豐富,有千野草場、靈山佛景區、土家老街、蓮花洞等。
三河鎮
三河鎮位於石柱縣東部,距縣城6公里。幅員面積101.36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5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9372人。三河鎮現代生態農業、休閒觀光農業初具雛形。
大歇鎮
大歇鎮位於石柱縣西北部,距縣城9公里。幅員面積131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5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4708人。烤菸、辣椒、長毛兔、馬鈴薯、中藥材為五大支柱產業。
橋頭鎮
橋頭鎮位於石柱縣中部,距縣城33公里。幅員面積68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4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655人。以糧食生產為主,形成以辣椒、長毛兔為主導產業的種、養業。
萬朝鎮
萬朝鎮位於石柱縣東北部,距縣城32公里。幅員面積76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4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6603人。屬典型的丘陵地帶,立體氣候明顯。
冷水鎮
冷水鎮位於石柱縣東部,距縣城42公里。幅員面積74.7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2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129人。
三星鄉
三星鄉位於石柱縣南部,距縣城19公里。幅員面積為102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3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062人。實有耕地面積15884畝,其中田面積4902畝,森林面積129348畝,草場面積9.1萬畝。
六塘鄉
六塘鄉位於石柱縣南部,距縣城18公里。幅員面積129.6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55個村民小組,14840人。主要有烤菸、畜牧、中藥材、林業四大支柱產業。
黎場鄉
黎場鄉位於石柱縣西北部,距縣城88公里。幅員面積36.1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4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520人。
三益鄉
三益鄉位於石柱縣中部,距縣城32公里。幅員面積23.8平方公里。轄四個行政村,2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650人。農民收入來源主要為:以辣椒產業為主的經濟作物種植業、以長毛兔為主的畜牧養殖業和外出務工收入。
王家鄉
王家鄉位於石柱縣北部,距縣城65公里。幅員面積47.4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627人。行政村全部實現通路,其中有三個村全面實現硬化。
河嘴鄉
河嘴鄉位於石柱縣北部,距縣城79公里。幅員面積59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4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199人。
石家鄉
石家鄉位於石柱縣東北部,距縣城55公里。幅員面積52.3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2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983人。為產糧大鄉,有“高原糧倉”之美稱。
楓木鄉
楓木鄉位於石柱縣東北部,距縣城86公里。幅員面積136.4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總人口11077人,其中:農業人口3309戶,10635人,95%人口系土家族。
中益鄉
中益鄉位於石柱縣東北部,距縣城55公里。幅員面積155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3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232人。境內有豐富的森林、水利、天然氣等資源。
洗新鄉
洗新鄉位於石柱縣東南部,距縣城72公里。幅員面積96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20個村民組,總人口5160人。
黃鶴鎮
黃鶴鎮位於石柱縣東南部,距縣城40公里。幅員面積47平方公里。轄3個行政村,2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838人。
龍潭鄉
龍潭鄉位於石柱縣東南角,距縣城40公里。幅員面積136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2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820人。
新樂鄉
新樂鄉位於石柱縣東南部,距縣城80公里。幅員面積65.5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1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635人。
金竹鄉
金竹鄉位於石柱縣東部,距縣城52公里。幅員面積58平方公里。轄3個行政村,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31人。
金鈴鄉
金鈴鄉位於石柱縣東南部,距縣城61公里。幅員面積62.4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2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611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柱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部長江南岸,地處東經107°59’-108°34’、北緯29°39’-30°33’之間。東接湖北利川市,南臨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西南靠重慶豐都,西北連重慶忠縣,北與重慶萬州區接壤。縣境南北長98.30千米,東西寬56.20千米,總面積3012.51平方千米。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地質地貌

石柱縣地處渝東褶皺地帶,屬巫山大婁山中山區。境內地勢東高西低,呈起伏下降。縣境為多級夷平面與侵蝕溝谷組合的山區地貌,群山連綿,重巒疊嶂,峰壩交錯,溝壑縱橫。地表形態以中、低山為主,兼有山原、丘陵。西北方斗山背斜、東南老廠坪背斜,順北東、南西近似平行縱貫全境,形成“兩山夾一槽”的主要地貌特徵。
按海拔高度分為中山、低山、丘陵3個地貌大區:海拔1000米以上為中山區,面積為1940.4平方公里,約占石柱縣幅員的64.4%;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為低山區,面積有885.1平方公里,約占石柱縣幅員的29.4%;海拔在500米以下的為丘陵區,面積為187平方公里,約占石柱縣幅員的6.2%。海拔相對高差1815.1米,最高點為黃水鎮大風堡(1934.1米),最低點為西沱鎮陶家壩(119米)。
按類型分為黃水山原區、方斗山背斜中山區、老廠坪背斜中山區、石柱向斜低山區、西沱向斜丘陵區5個地貌單元;單個地貌主要有山、嶺、洞、坪、槽、溝散布石柱縣境內。

氣候特徵

石柱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長、秋短、冬遲特點。日照少,氣候垂直差異大,災害性天氣頻繁。年平均溫度16.5℃,極端高溫40.2℃,極端低溫-4.7℃。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石柱縣面積301406.13公頃,其中耕地56389.23公頃,園地5059.36公頃,林地184269.53公頃,草地26274.13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342.47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430.76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5927.7公頃,其他土地10712.95公頃。

礦產資源

石柱縣探明的金屬礦有鉛、鋅、鐵、硫鐵礦、銅、砂金、鎘、鍺、銀;非金屬礦有石灰石、石英砂岩、白雲石岩、磷、含鉀頁岩、螢石、重晶石、鹽滷水、陶瓷粘土、高嶺土、泥岩、頁岩、煤、天然氣。其中,石灰、石英砂岩、鉛鋅、煤、天然氣儲量分別為200億噸、1.37億噸、107.60萬噸、1.61億噸、155億立方米。
畢茲卡綠宮畢茲卡綠宮

生物資源

石柱縣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共2216種,其中國家保護植物有荷葉鐵線蕨、水杉、紅豆杉、珙桐等40種;有馬尾松、柏木、紅色薄皮馬尾松、珙桐、白樺等樹種715種,樹齡在500年以上的一級保護古樹128株;毛竹、冷竹、斑竹等竹類24種;中藥材1700餘種,其中常用中藥材206種。
有野生動物470種,其中魚類124種,屬國家保護動物有小鴇、白鶚、水獺、中華鱘、岩原鯉等52種。

水能資源

除長江過境水流量外,石柱縣年平均徑流量22.82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30.95瓦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石柱縣是以古代巴人為主體,與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土家族棲息地之一。
石柱縣土家院落石柱縣土家院落
2017年未,石柱縣戶籍總戶數19.53萬戶,總人口54.77萬人,常住人口37.9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10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42.46%。公安戶籍口徑出生人口6161人,出生率11.25‰,死亡人口4513人,死亡率8.24‰,公安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3.1‰;計生戶籍口徑、居住口徑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為4.64‰、4.20‰。

民族

石柱縣共有民族29個,包括土家族、漢族、苗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獨龍族、侗族、哈尼族、瑤族、朝鮮族、滿族、回族、布依族、藏族、壯族、彝族、黎族、傣族、鄂溫克族、畲族、珞巴族、佤族、白族、水族、土族、塔吉克族、門巴族、基諾族、撒拉族。

經濟

綜述

2017年,石柱縣地區生產總值1622759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6年增長9.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2564元,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04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82.93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54.31億元,增長8.9%。在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58.67億元,增長10.8%。三次產業對地區經濟成長貢獻率分別為8.8%、58.4%和32.8%,其中工業經濟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43.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5.4:51.1:33.5。全年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1423618萬元,增長16.0%。

第一產業

2017年,石柱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41億元,增長1.9%(可比增長4.9%),其中農業產值20.52億元,林業產值1.58億元,牧業產值15.97億元,漁業產值1.03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31億元。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6373公頃,減少468公頃,油料種植面積5612公頃,減少199公頃,菸葉種植面積2341公頃,減少469公頃。
石柱縣土家吊腳樓石柱縣土家吊腳樓
全年糧食產量26.54萬噸,增加0.04萬噸,增產0.2%,其中夏糧產量7.19萬噸,減產1.7%,秋糧產量19.36萬噸,增產0.9%。全年油料產量1.07萬噸,減產2.7%;菸葉產量0.42萬噸,減產18.5%;蔬菜產量39.57萬噸,增產5.1%。全年肉類總產量3.92萬噸(不含兔肉產量),增長0.5%。其中,豬肉產量2.70萬噸,增長0.6%;牛肉產量0.85萬噸,下降0.4%;羊肉產量0.02萬噸,增長7.6%;禽肉產量0.35萬噸,增長1.4%。年末生豬存欄26.33萬頭,增長0.3%;生豬出欄35.83萬頭,下降1.4%;禽蛋產量0.36萬噸,下降2.6%。全年水產品產量0.39萬噸,增長4.9%。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石柱縣工業增加值58.67億元,可比價增長10.8%,工業經濟比重為36.2%,提升1.2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可比價增長11.5%。
建築業
2017年,石柱縣在地建築業總產值72.97億元,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4.26億元,可比價同比增長9.0%。年末註冊地建築企業17家,其中資質等級二級2家、三級5家。註冊地建築企業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9.98億元,年末從業人員2667人,利潤總額1.75億元。

第三產業

2017年,石柱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2.36億元,同口徑增長16.0%,其中旅遊投資39.32億元(含旅遊地產),增長27.4%。分投資類別看,政府投資57.32億元,社會投資85.0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68億元,增長13.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零售額38.61億元,增長16.6%,鄉村零售額24.07億元,增長9.1%。按消費形態統計,批發零售業零售額55.80億元,增長14.5%;住宿餐飲業零售額6.88億元,增長6.7%。
全年客運周轉量(不含鐵路)29779萬人公里,增長4.3%,其中公路客運量29755萬人公里;全社會貨運周轉量46252萬噸公里,增長11.3%,其中公路貨運周轉量41277萬噸公里。
全年共接待遊客82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50.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3%、46.8%。
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16.51億元,較2016年末增長9.6%;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29.21億元,增長38.3%。年末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3.4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66%,同比下降0.85個百分點。

社會事業

教育

2017年,石柱縣共有學校150所。普通高中招生3798人,在校生10774人,畢業生3650人,專任教師916人;普通國中招生7147人,在校生20934人,畢業生6400人,專任教師1266人;普通國小招生4656人,在校生32354人,畢業生7286人,專任教師2514人;職業高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稚園55所。各類學校畢業生22109人,其中普高和中職校畢業4481人,普通高考上線3915人。新建成寄宿制學校10所,招收各類學校新生22900人,其中:中職學校1307人、普通高中3798人、國中6602人、國小4632人、特殊教育12人、學前教育5549人。

文體

2017年,石柱縣實施廣播“組組響”和電視“戶戶通”工程,廣播綜合覆蓋率、電視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完成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1021場次,其中演出484場,開展公共文化物聯網配送633次。放映農村惠民電影2785場。新增公共體育設施面積15278平方米,全縣公共體育設施面積達716910平方米。
石柱縣西沱古鎮雲梯街石柱縣西沱古鎮雲梯街

衛生

2017年末,石柱縣共有衛生機構48個(不含個體診所、衛生室),實有病床3551張,在冊(未包括衛生室、個體診所、醫務室和臨時招聘人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402人,其中執業醫師628人,執業助理醫師202人,註冊護士1110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38人。

交通

公路

滬渝高速公路,從石柱縣2小時可到達重慶主城九區,12小時可到達上海;
石柱縣區位優勢石柱縣區位優勢
滬渝南線高速公路(涪豐石高速公路),石柱縣到重慶主城九區的距離縮短到160公里,1.5小時到達重慶主城。
2017年末,石柱縣含村道路在內的公路里程4765公里,年末技術等級公路里程分別是:國道326公里、省道301公里、縣道263公里、鄉道517公里、村道3358公里。

鐵路

2013年12月,重慶石柱縣境內渝利鐵路通車運行(設有石柱火車站)。

水路

長江水道流經石柱縣境西北,縣城西出長江高家鎮港28公里、北出長江西沱港62公里。

名優特產

土家鞋墊
土家鞋墊俗稱土家花襪墊,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挑花刺繡品。圖案有繡給友人的“八角回”、“四葉草”;繡給戀人的“紅豆花枝”、“龍鳳呈祥”;繡給丈夫的“萬字格”、“鴛鴦戲水”等等,是土家女子智慧和情感的結晶。
黃水藥用植物園黃水藥用植物園
土家咂酒
土家咂酒源於隋末唐初,以糯米或高粱、玉米、小麥為原料發酵釀成,貯藏於瓦罈子,濃度低、味甘甜,用竹、麥、蘆管吸吮。土家咂酒是土家族人慶祝喜慶節日、歡迎貴賓的“喜慶酒”。
蓴菜
蓴菜是一種水生植物,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石柱蓴菜產業已突破初級產品出口的局面,正向著深加工方向發展。

風景名勝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名列其中。
石柱縣旅遊資源集中體現出綠色生態、土家風情、歷史文化三大特色。黃水國家森林公園裡的原始森林大風堡、土家樂園畢茲卡綠宮、高原明珠黃水湖、中國一號水杉母樹、天然畫廊油草河等景區景點和喀斯特地貌大觀園千野草場、明清古鎮西沱雲梯街、千年古剎銀杏堂、秦良玉古戰場遺址萬壽寨等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長江三峽旅遊黃金線上。
黃水國家森林公園
黃水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巫山沉積岩中山地貌,最高海拔1934米,最低海拔800米,平均海拔1600米,總面積50400公頃。風景區擁有畢茲卡綠宮、中國一號水杉母樹、黃水湖、馬老城、出魚洞、大風堡原始森林風景區、十二花園姊妹峰、明清西沱古鎮、地主莊園姚家院子等散落的36處景區景點。
黃水藥用植物園
黃水藥用植物園位於黃水國家森林公園中,是重慶首個以“藥”為主題的植物園,也是重慶首個集中藥材種植加工、科研科普、標本陳列、黃連苦文化和土家風情展示為一體的多功能的生態旅遊景點。
大風堡原始森林風景區
大風堡原始森林風景區屬巫山山系七曜山余脈,主峰海拔1934米,是石柱縣最高峰和重慶東部最高山峰,有“渝東第一峰”美譽。景區內有“十二花園姊妹山”、小風堡、臥牛石、油草河、摩天坡、三層岩、獅子岩及牛路口古蜀道、萬勝壩土家民居、新開寺遺址、大石橋、跳墩河、八角廟等自然人文景觀20餘處。
畢茲卡綠宮
畢茲卡綠宮位於黃水鎮,海拔1560米。區內森林茂密、蒼挺蔥綠、瀑飛溪碧、溝壑縱橫,有森林迷宮、土家樂園、山路十八彎、擺手堂、樹屋、旱冰場、彈琴蛙池、森林拓展訓練等景點。
千野草場
千野草場景區位於方斗山山脈岩口至瓦屋沿線,全長22公里,離長江口岸西沱鎮僅30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區域面積3300公頃。景區內資源類型獨特,具有萬畝草場、萬畝火棘、萬畝石牙、萬畝森林四大特色旅遊資源。
萬壽山
萬壽山也稱為萬壽寨,位於重慶石柱縣城東部20公里處,是以明代秦良玉築寨禦敵古戰場為主的歷史文化景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秦良玉陵園
秦良玉陵園位於重慶石柱縣城東3公里,是秦良玉陵寢墓地,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秦良玉陵園始建於清順治五年(1648年),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由陵園區和秦良玉家廟三教寺兩部分組成,良玉墓呈圓形,坐南朝北,條石鑲砌,墓前27平方米拜台左右有華表、青獅、白象、石馬、石傭各一,墓前寬3米,長50米神道兩側有明末風格石雕48尊。三教寺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由大山門,藏經樓,三清殿,玉皇殿,大佛殿及廂房等建築組成。
龍骨寨風景區
龍骨寨風景區位於重慶石柱縣東南部,毗鄰萬壽寨景區,與黃水國家森林公園遙相呼應,是集避暑休閒、動植物觀賞、科普考察、生態環境保護、佛教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山嶽型森林佛教旅遊勝地。
西沱古鎮
西沱古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雲梯街重點文物由巴鹽古道、明清商鋪、宗教建築、會館驛站、特色民居等建築群組成,包括了南龍眼橋、北龍眼橋和下鹽店等43處重要文物。

城市榮譽

石柱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部,森林覆蓋率52.8%,是三峽庫區最大的山貨生產基地、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和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
2000年4月,石柱縣被國家水利部、財政部命名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縣”。
2011年12月,石柱縣被文化部命名“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2013年12月,石柱縣獲得了“國家農業標準化辣椒生產示範區”稱號。
2016年11月,石柱縣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8年12月13日,石柱縣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