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大米

石板大米

由唐代以來至宋、元、明、清,東北響水石板大米始終是歷朝貢米,為皇室所享用。解放後,東北響水石板大米又成為人民大會堂的國宴用米,曾於1992—1997年連續三屆蟬聯“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板大米
  • 又稱:東北響水大米
  • 被譽為:中華第一米
  • 石板大米:世界上唯一的“堰塞湖石板稻米”
  • 產地: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
生長環境,歷史淵源,營養品質,

生長環境

渤海鎮位於國家級名勝旅遊區——鏡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渤海風情園的旅遊金三角地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歷史上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譽。
石板大米是世界上唯一的“堰塞湖石板稻米”。其生長環境特殊:生長在由億萬年前火山爆發、岩漿流淌凝固而形成了玄武岩,俗稱“石板地”。石板上覆蓋著岩石風化和腐殖質沉積形成的沃土,土層約30公分厚,土壤中有機礦物質極為豐富。灌溉用水來自於鏡泊湖的優質水源。由於石板地白天吸收了大量熱量,夜晚又將熱量散發出來,使石板地的地溫和水溫比一般稻田高出約2-3度,形成了有利於水稻生長的自然環境。
響水大米俗稱“石板米”,因其生長在火山玄武岩石板地上而得名。響水大米之所以品質優良,舉世無雙,完全得益於其生長在世界獨一無二的生態環境中。其生長的土地為億萬年前火山爆發時,火山岩漿流淌凝固而形成的大面積玄武岩“石板地”。石板上土壤的厚度約為10-30厘米,是經過億萬年的岩石風化和腐殖沉積而形成的土壤,其中礦物質、有機質、微量元素含量極為豐富。灌溉水源來自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鏡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的優質水源,水質純淨、清澈、無任何工業污染。由於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熱量,在夜晚又將吸收的熱量散發出來,使石板地的地溫,水溫比一般的稻田地高出了2—3攝氏度左右,在晝夜溫差大的北方,形成了有利於水稻生長的自然環境,水稻吸收營養充分,成熟度極高,諸多條件的珠聯璧合,使響水大米具備了舉世無雙的品質和食用價值。

歷史淵源

唐代渤海國時期,渤海鎮地區已經出現了先進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術,據(新唐上書·渤海傳)記載,當時渤海國進貢給唐王朝的貢品之中,
歷史上響水大米名聲之盛,由此可見。由唐代以來,至宋、元、明、清,響水大米始終是歷朝貢米,為皇室所享用。

營養品質

石板大米是享譽國內外的綠色天然保健大米,其米粒青如玉、晶瑩剔透、質重如砂。煮粥漿汁如乳(膠原蛋白含量高),蒸飯油亮溢香(維生素E含量高)。飯味清香適口,營養價值極為豐富。經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測中心全程跟蹤檢驗,石板大米中Vb1的含量為每公斤1.4毫克,而普通米僅為0.22毫克,Vb2含量為0.5毫克,普通米為0.06毫克,Vb6含量為17.3毫克,普通米為1.5毫克。並且蛋白質含量適當,為7.26%(普米為6.8%),這個含量既保持了石板大米的營養價值,同時又不影響石板大米的食味品質。由於產地晝夜溫差大,因此石板大米所含澱粉中的直鏈澱粉含量低(16.47%),這種類型的大米燜制出的米飯柔而不粘,質地適中,口感鮮美,並且冷卻後不回生。
歐洲權威農產品檢驗機構荷蘭SGS檢測中心檢測,在石板大米中鈣、鐵、銅、鎂、鉀、硒、鋅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極為豐富,其中鈣含量每公斤石板大米高達220毫克,為普通大米的3—6倍。其中中胺基酸、維生素及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含量遠遠高於普通大米,在石板大米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十八種胺基酸,含量達6.9%,在人體所不能合成的八種胺基酸中,石板大米就含有7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