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古代州名)

石州(古代州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州是古代的州名,歷史上設定石州有多個:南梁設定的州在廣西。《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八:梁兼置石州。陳因之。隋平陳,郡廢,改州曰藤州 ,隋公元590年(開皇十年)復置石州,592年改名藤州。

西魏時設定的州在四川,恭帝二年(555年)分新安縣東部鄉里置東鄉縣(治今普光羅家壩),並在此置石州、巴渠郡。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廢石州及巴渠郡。

石州,即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處於呂梁山脈中部,四周群山環繞,溝壑縱橫,黃土梁峁起伏連綿,整個地勢東高西低,分為山地區和丘陵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州
  • 位置:廣西、山西、四川
  • 海拔:在2000米以上
  • 年平均氣溫:8.7度
  • 年均降雨量:550毫米
  • 無霜期:100至170天
山西石州,廣西石州,四川石州,歷史記載,

山西石州

北齊文宣帝置西汾州,周武帝改為石州。
離石,春秋屬晉地,戰國為趙之離石邑,為三晉西部重鎮。西漢置縣,自東漢永和五年 ,西河郡移治於離石。靈帝末,郡縣俱廢。曹魏黃初三年(222年)復置縣,晉屬西河國,劉淵據縣而起兵後,縣遂廢。後燕置離石護軍,北魏明帝置離石鎮。北齊天保三年(552年)置昌化縣北周建德六年改離石,為離石郡治。唐、宋、元、明皆屬石州,明初離石縣併入石州,隆慶元年知州李春芳以石、失同音改名為永寧州

廣西石州

東晉昇平五年(361年)置永平郡,治安沂號(今廣西岑溪市西北)。南朝齊移永平郡治夫寧縣(今藤縣東北、北流江東岸)。南朝梁於永平郡置石州,領永平郡,轄境相當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藤縣等市縣一帶。南朝陳沿制,設永平郡、建陵郡。隋平陳,郡廢,改州為藤州,又改縣為永平縣。

四川石州

553年(西魏廢帝二年),西魏攻取巴蜀,改宣漢為石城。恭帝二年(555年)分新安縣東部鄉里置東鄉縣(治今普光羅家壩),並在此置石州、巴渠郡。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廢石州及巴渠郡,仍於東鄉置三巴郡,郡領東鄉、下蒲,改南晉郡為和昌郡,省東關入宣漢縣。

歷史記載

  • 藤縣府西八十里。西南至容縣二百四十里,西至潯州府平南縣百四十里。漢猛陵縣地。晉為安沂縣地。義熙中,析置夫寧縣,屬永平郡。蕭齊徙郡治此。梁兼置石州。陳因之。隋平陳,郡廢,改州曰藤州,又改縣曰永平縣。大業初,復改州曰永平郡。
  • 東鄉縣州東百二十里。漢宣漢縣地。劉宋屬巴渠郡。梁置東鄉縣。西魏置石州治此。後周廢州,置三巴郡。隋開皇初,郡廢,縣屬通州。唐武德三年,置南石州。八年,州廢,仍屬通州。宋屬達州。元省。明正德九年,復置。今縣城周二里有奇,編戶五里。
  • 石州,昌化。下。開元戶九千二百六十二。鄉三十二。元和戶五千二十。鄉三十二。
    《禹貢》冀州之域,虞及周屬并州。春秋時屬趙。亦為白狄之地,今步落稽其胄也。在秦為西河郡之離石縣。靈帝末,黃巾大亂,百姓南奔,其郡遂廢。魏黃初三年復置離石縣,晉惠帝末劉元海起於河西,攻陷郡縣,其離石又沒於賊。
    石勒時改為永石郡,後魏明帝改為離石鎮。高齊文宣帝於城內置西汾州,周武帝改為石州。隋大業二年,又為離石郡,武德元年改為石州,五年置總管,七年改為都督,貞觀六年復為石州。
  • 州境:東西一百九十里。南北三百三里。
  •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二百五十里。東南至東都一千九十里。東南至汾州一百六十里。西渡河至綏州二百三十里。正南微東至隰州二百五十里。北至嵐州二百五十里。
  • 貢、賦:開元貢:胡女布三端,龍鬚席五嶺,麝香,蜜蠟。賦:麻,布。
  • 管縣五:離石,平夷,定胡,臨泉,方山。
  1. 離石縣,中。郭下。開元戶二千七百七十三。鄉五。本漢舊縣也,屬西河郡,縣東北有離石水,因取名焉。漢末荒廢,魏黃初復置,後陷劉元海。石勒改為永石郡。高齊文宣帝於此置昌化縣,屬懷政郡。後周復為離石,屬石州。隋氏不改,皇朝因之。
    離石山,今名赤洪嶺,在縣西五十步。高歡大破爾朱兆於赤洪嶺,蓋此處也。
    盧城,在縣東二十里。晉并州刺史劉琨所築,以攻劉曜。
  2. 平夷縣,中。東至州五十一里。開元戶一千五百七十一。鄉四。本漢離石縣地,周宣帝割縣西五十一里置平夷縣,屬石州。隋氏不改,皇朝因之。
    黃河,西去縣一百四十五里。
    寧鄉水,在縣西南一百五十步。
  3. 定胡縣,中。東至州九十五里。開元戶二千六百九。鄉五。本漢離石縣地,周宣帝大象元年於此置定胡縣,隋因之。武德三年於縣置西定州,貞觀二年廢州置孟門縣,七年廢縣為孟門鎮,八年廢鎮復為定胡縣。
    黃河,去縣西二百步。
    孟門鎮,在縣西一百步,河東岸。
  4. 臨泉縣,中下。南至州一百七十里。開元戶一千五百九十六。鄉五。本漢離石縣地,周大象元年,於此置烏突郡烏突縣。隋開皇元年改為烏突郡為太和郡,烏突縣為太和縣。三年廢郡,以太和縣屬石州。武德三年,改太和縣為臨泉縣。
    臨泉水,在縣北一百步。縣因此水為名。
    黃河,在縣北二十里。
  5. 方山縣,中。南至州九十里。開元戶一千三百五十三。鄉四。本漢離石縣地,高齊文宣帝於此縣北六十八里置良泉縣,屬離石郡。隋大業三年移就今縣南三十五里方山置,故名方山。貞觀十一年移於今理。
    赤洪水,在縣南五十里。
    三角戍,在縣北七十三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