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中學

石城中學

石城中學是省級重點中學,創建於1939年,現有78個教學班4500多名學生。

校園占地面積120畝,校舍建築面積36536.31平方米。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優美,設施齊備,人文氣息濃厚。建有配套的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室、圖書館、閱覽室、微機教室、多媒體教室、報告廳、電子備課室、校園廣播站、音樂舞蹈專用教室等教育教學設施,圖書館藏書達187762冊,形成了適應學校發展需要的現代化教學體系;建有封閉式學生停車場,有配套的電子監控系統,為廣大學生構建了一個安全的育人環境;投資300多萬的塑膠運動場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它是我縣第一個塑膠運動場;高大雄偉、古色古香的南校門的落成,標誌著學校封閉已久的南校門重新打開。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推廣和套用程度居全市前列,我校已裝備68個多媒體教室,已為所有一線高考科目老師共238人配置筆記本電腦。

石城中學是全國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教育信息化理論與實踐模式》研究基地,曾先後獲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江西省人民民眾滿意學校、江西省中國小和諧校園、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園、全省教育系統“規範管理年”活動先進集體、省第五屆中國小工會工作“四個一”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城中學
  • 校訓:厚德勵志,求是尚新
  • 創辦時間:1939年
  • 所屬地區:贛州石城縣
  • 類別:公立高中
  • 學校類型:全日制高中
  • 學校屬性: 
    江西省重點中學
  • 現任校長:賴子吾
  • 占地面積:120畝
  • 地位:省級重點中學
歷史沿革,辦學理念,師資力量,地理位置,環境設施,獲得榮譽,

歷史沿革

江西省石城中學是基礎教育的全省名校,江西省省級重點中學。地處武夷山脈的白蓮之鄉——石城縣,石城系客家聚居地,文化底蘊濃厚,人才輩出,歷年來高考錄取率居贛州市前列。學校占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00平方米,教職工250名,辦學規模為高中三個年級,容納學生4000名。
石城中學前身為石城縣立琴水初級中學。民國17年(1928)秋於琴江書院(今琴江中心國小)左側創辦,首任校長廖鼎新,有教員4名,首次招生1個班,50人。民國19年停辦。
民國28年(1939)縣政府在琴水初級中學校址重辦中學,取名石城縣立初級中學。校長仍由廖鼎新擔任,教職員工11人,下設教務、訓育、事務三處,當年招生2個班,計88人。時因規模小,設備簡陋,不能滿足石城學子之需,縣長劉益錚及縣人陳國屏(江西鎢砂局局長)、賴巨川(原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軍需處長)與石城名流黃有志、廖鼎新、何逢春、陳郁芬等64人,向全縣發起為中學募捐建設校舍的倡議,得到眾多回響,陳襄平獨捐銀洋2萬塊,陳郁芬、黃有志、廖鼎新、何逢春各捐銀洋500塊。當年組成建築委員會,並擇城北太極觀(今石城中學校址),建造新校舍。至民國32年(1943),二層十間教學樓、一幢禮堂竣工。翌年,學校遷入新址。石城簡易師範也附入。
民國35年(1946)重組校舍建築委員會,縣長沈遇春任主任委員,校長何逢春親自主持建築工作。經多方籌資,新建師生宿舍28間、圖書室、食堂等。
1949年10月3日縣人民政府派員接管該校。與峭山中學合併,改名為石城縣立聯合初級中學,縣長羅林兼任校長,下設教導、總務兩處,招收新生40名,共有學生164人,教職工11人,當年畢業學生36人。
1952年縣長唐榮彰兼任校長,翌年新建教室一幢(教室10間),計1408平方米,同年8月遵省規定更名為“江西省石城縣立初級中學”。
1958年秋增設高中部,首開高中一年級兩個班,成為完全中學,易名江西省石城中學。“大躍進”年代(1958~1959),曾以體力勞動代替教學,教學蒙受重大損失。
1961年7月,首屆高中生畢業,參加當年高考,有19人被高等學校錄取。
1962年7月,石城初師併入。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癱瘓,翌年,軍宣隊、工宣隊進駐學校。
1968年10月,下放城關公社,學校遷至城關公社杉柏大隊下畲校辦農場,並改名“石城五七中學”,實行半耕半讀。
1969年8月收回縣管。
1970年將學制“三?三制制”改為“二?二制”(高中、國中均只修業兩年)。1971年遷回原址,恢復校名。“十年動亂”學校遭浩劫,損失不可估量。
1977年,學校恢復正常教學秩序,被列為江西省重點中學之一。全校有教學班21人,學生1117人。教職員工70人,當年全國恢復高考,有19人考取高等院校。年終被評為贛州地區紅旗學校。成為全縣最大規模的中學。
1986年下學期,教職工111人。國中9個班,學生633人,高中18個班,學生1004人。全校總計學生1637人。校園占地面積25887.1m2,校舍建築面積8031.56m2。(其中磚木結構6177.56m2,磚混結構1569m2),教師辦公室20個。教室30個,學生宿舍24個,實驗室2個,圖書館1個。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僅有6台投影儀,1台電影機,6台收錄機。生活設施齊全。
1993年8月,香港人士沈炳麟先生捐資21.76萬元,建起慶同樓(2071m2)。
2000年下學期,有教職工179人,國中18個班,學生1059人,高中29個班,學生1682人,全校學生2780人。
1986~2000年,合計培養國中畢業生3014人,高中畢業生4846人,錄取小中專110人,大專以上有1784人,中專449人。
2011年,現有71個教學班,3700餘名學生。

辦學理念

學校以“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為核心辦學理念,以“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為核心價值觀,以“立足成人,追求成功”為辦學目標,以“厚德勵志,求是尚新”為校訓,形成了“團結進取,務實創新”的校風、“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教風、“勤學善用,深思慎取”的學風。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師資隊伍。302名教職工中有專任教師251人,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占91.6%。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職稱教師127人,中級職稱教師95人;有省級骨幹教師3人,第一、二、三批市、縣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53人,第四批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21人,第四批縣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7人。

地理位置

環境設施

江西省石城中學校園占地面積120畝,校舍建築面積36536.31平方米(其中磚木結構4320.1平方米,磚混結構11155.85平方米)。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優美,設施齊備,人文氣息濃厚。教師辦公室38個,教室80個,學生宿舍三棟200多間。建有配套的理化生實驗室3個、 語音室2個、圖書館1棟、閱覽室3個、微機教室3個、多媒體教室78個、報告廳3個、電子備課室1個、校園廣播站1個、音樂舞蹈專用教室1個,畫室1個等教育教學設施,圖書館建築面積達1000餘m2,藏書達 187762冊,形成了適應學校發展需要的現代化教學體系;建有封閉式學生停車場,有配套的電子監控系統,為廣大學生構建了一個安全的育 人環境;投資300多萬的塑膠運動場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它是我縣第一個塑膠運動場;高大雄偉、古色古香的南校門的落成,標誌著學校封 閉已久的南校門重新打開。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推廣和套用程度居全市前列,我校已裝備78個多媒體教室,現有桌上型電腦245台,還為所有一線高考科目老師 共238人配置筆記本電腦,有伺服器4個,彩電8台,錄像機2台,放像機6台,投影儀78台,電影機1台,投影櫃2台,收錄機83台。
學校對建築物和道路進行了統一命名,行政樓命名為“德正樓”,四棟教學樓分別命名為“致遠樓”“慶 同樓”“求真樓”“育賢樓”,校友捐贈修繕復原的十間教室命名為“思源樓”,三棟宿舍分別命名為“嫻靜樓”“雅靜樓”“寧靜樓”, 四條主幹道分別命名為“博學路”“厚德路”“自強路”“創新路”。校園文化的氣息瀰漫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達到了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目的。

獲得榮譽

江西省石城中學是全國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教育信息化理論與實踐模式》 研究基地,曾先後獲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江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江西省人民民眾滿意學校、江西省中國小和諧校園、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園、全省教育系 統“規範管理年”活動先進集體、省第五屆中國小工會工作“四個一”活動先進單位、贛州地區“德育示範校文明校園”、“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堅持教學創新,通過教育教學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教研促發展的教育教學模式,廣大教師的業務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學教研、學科競賽也蒸蒸日上,成績斐然。我校共承擔國家級課題1個,省級課題15個,市級課題22個。僅2002年至今,有800多篇論文分獲國家、省、市、縣級獎或在各級刊物發表;在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中,連續三年有江西賽區一等獎獲得者,在學科競賽中,石城中學學生獲市級以上獎勵400多人次,僅2007年我校學生就獲得國家級獎38個,省級獎20個,市級獎7個。在2005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石中榮獲江西省團體優勝獎;在2007年市第五屆“英東杯”文藝比賽中,我校的《歲月如歌》節目榮獲第一名,並代表市參加了在湖南郴州舉行的展演,這是我校建校以來文藝比賽獲得的最好成績;2008節目《龍騰蓮鄉》榮獲石城縣燈彩比賽第一名,並被選送為市春晚節目。在2010年市第八屆中學生“英東杯”男子籃球比賽中我校榮獲第二名,這是我縣中學生在團體體育競賽中的最好成績。
校園北門校園北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