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鄉

石台鄉

石台鄉位於梓潼縣境中部,地處潼江河以西,距梓潼縣城13公里,分別與仙鵝、許州、雙板、豢龍、宏仁、白雲等鄉鎮接壤,幅員面積39.9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0%。鄉內轄11個行政村,80個村民小組,2016年總人口10194人(其中農業人口9871人),耕地面積13713畝(其中田7235畝)。201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11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4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台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潼江河以西
  • 電話區號:0816
  • 郵政區碼:622153
  • 面積:39.93平方公里
  • 人口:10194
  • 方言:四川話
  • 車牌代碼:川B
  • 耕地面積:13713畝
簡介,基礎設施,自然環境,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遠景規劃,

簡介

自然環境:境內地處丘陵,東高西低,全鄉沒有大的山坡,平均海拔高度不足300米。鄉內三岔河由西向東流經全鄉。東方紅渠系縱橫交錯,使全鄉七個村近7300畝耕地、6500多人受益。全年無霜期在300天左右,年平均溫度17度,年平均降雨量960毫米,氣候四季分明。

基礎設施

石台鄉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石檯曆屬梓潼縣轄區,原名石香台,清代前朝隸屬忠鄉(屬重華場),清宣統六年(1909年)劃入吉陽鄉(今許州鎮)。民國2年(1913年)北洋政府實行團練制,隸入四區區公署(今黎雅場)設石香台團,民國24年(1935年)隸入二區(今許州鎮),設石香台聯保。民國29年(1940年)實行新縣制,割黎雅、復興(今許州)兩聯保交接地,設石台鄉。民國32年(1943年)奉命整頓保甲,石台鄉轄縣境中部13個保。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月,新政權接管石台鄉公所,治石香台場。1952年1月,成立鄉政府,隸屬二區。1958年7月,石台、向陽、仙鵝聯合成立向陽鄉,9月改為躍進人民公社。1959年,復名向陽公社。1960年析出,恢復石台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鄉制。1992年9月併入白雲鎮,1996年1月析出,恢復石台鄉建制。
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石台鄉政府
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城13公里。面積39.93平方公里,人口1萬。雨(廟山)東(安)公路、白(雲)許(州)公路過境。轄元包、文星、雙星、尖山、群力、銅鈴、棗埡、新華、星金、寶塔、紅溪11個村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油菜籽、玉米、花生。養殖業以蠶、豬、家禽、淡水魚為多。
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全鄉初步形成以水稻制種、西瓜、苧麻、水果、畜禽生產為龍頭的農業產業發展格局。到2006年全鄉實現水稻制種2500畝,西瓜3000畝,苧麻1000畝,栽植枇杷、金花梨等1500畝,年出欄生豬近1餘萬頭,小家禽20多萬隻,培植各類種養殖業大戶21戶。全鄉正在大力實施一村一品、一社一格的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力求根據各農戶的實際情況有規劃有步驟地實現產業互動,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這幾大產業的收入占到了農戶總收入的50%以上。
勞動力轉移度進一步增大:全鄉大力實施勞動力轉移工程,到2006年全鄉轉移勞動力達3500多人,常年在處務工的人達到了3200多人,年實現勞務收入1200萬元以上,有力地帶動了農民的增收。到2006年全鄉已建各類樓房達到400多棟,更多的人已走上富裕文明之路。鄉內各類個體經營戶達到了170多戶,年實現營業收入2100萬元,極大的方便了民眾的生產生活。

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境內地處丘陵,東高西低,全鄉沒有大的山坡,平均海拔高度不足300米。鄉內三岔河由西向東流經全鄉。東方紅渠系縱橫交錯,使全鄉七個村近7300畝耕地、6500多人受益。全年無霜期在300天左右,年平均溫度17度,年平均降雨量960毫米,氣候四季分明。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大的成效:2004年至2006年投資近100萬元對68個合作社的農網進行了改造,戶戶都用上了放心電。投資近10萬元維修和整治了村社道路30公里,實現村社通公路。投資近5萬元,牽通了電視光線,使電視節目由11套增加36套,到民眾自籌資金近20萬元,為8村1100多戶連通了閉路電視,極大地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投資7萬元,新修引水渠道3公里。投資7萬元對鄉政府機關辦公樓進行了維修和排危。投資16萬元,新修衛生院一處,有效地解決了民眾看病難的問題。投資近8萬元,新修了新華、星金兩個村的村級組織活動室,添置了新的辦公設施。

社會事業

全鄉建鄉中心廣播電視站一個,11個村分別建起了二級廣播站,實現了村村通廣播,場鎮和十一個村建設起了閉路電視。鄉內建有中心衛生院一所,村衛生服務站11個,醫療設備齊全,設定病床30個。鄉集鎮基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集鎮站地面積15公頃,臨街兩旁建成了可供經商的門面400餘間。鄉內建有中心國小一所,在校學生350多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水平高,歷次考試都位列全縣前列。全鄉到2011年末有手機用戶9700戶,電話3300部,機車6860輛,小轎車1291輛,民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遠景規劃

全鄉計畫用三年時間打造交通網路新體系,計畫在2007年建成5.9公里的出鄉水泥路;改造石台場鎮使其亮化、美化,並建成水泥街道;修通紅溪、尖山兩個村的通村水泥路4.93公里;改造其餘九個村16公里的通村碎石路,2008—2009年全部建成水泥路。全鄉計畫在2007年完成場鎮自來水改造工程,解決場鎮2300多人飲用水不合格的現狀,計畫在全鄉打人工進700餘口,使2900多農村居民喝上放心水。在經濟發展上立足現有產業做大做強,引導農民走公司加農戶的種植模式,儘快使全鄉農戶走上富裕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