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工程

知識工程

知識工程(Knowledge Engineering)是一門新興的工程技術學科。它產生於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相互交叉和科學技術與工程技術的相互滲透。

“知識工程”研究的內容是如何組成由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結合而成的新的通訊教育、控制系統。“知識工程”研究的中心,是“智慧型軟體服務”,即研究編製程序,提供軟體服務。

“知識工程”的產生,說明人類所專有的文化、科學、知識、思想等同現代機器的關係空前密切了。這不僅促進了電子計算機產品的更新換代,更重要的是,它必將對社會生產力新的飛躍,對社會生活新的變化,發生深刻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識工程
  • 外文名:Knowledge Engineering
  • 提出時間:1977年
  • 提出人費根鮑姆
  • 概念人工智慧的原理和方法
概念釋義,提出,過程,學科內容,研究領域,相關領域區別,

概念釋義

是一門新興的工程技術學科。它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相互交叉和科學技術與工程技術的相互滲透的產物。知識工程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高效率、大容量的獲得知識、信息的技術。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才智和創造力,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人們藉助現代化工具利用信息的能力,為智力開發服務,作為一種工程技術的“知識工程”,其主要對象是研究如何組成由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結合而成的新的通訊、教育、控制系統。因此,這項“工程”對於發展社會的經濟、科技和文化教育事業,加速社會信息化的進程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知識工程”的研究中心主要是“智慧型軟體服務”,即研究編製程序,提供軟體。由於電腦工業等高級技術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智慧型軟體”的發展,使其不僅數量越來越多,而且在質的方面也越來越鮮明地具有“智力服務性行業”的特點。人們已清楚地認識到,電子計算機只有與智慧型軟體有機結合,才能模擬人腦的功能,也才有可能出現智慧型機,但再好的計算機如果不配上相應的軟體程式,只是一堆無用的廢料。要編制一套讓電子計算機和智慧型機器人聽得懂的“語言”,即編制好軟體程式,需要相當的知識基礎。它不僅需要有較高的數學知識和計算能力,而且還要掌握其它科學知識,尤其是數理邏輯辯證邏輯,同時,還要有創造性思維,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自然科學方法。所以,關於“知識工程”的研究,必須有專業人員的隊伍。在已開發國家都十分重視培養軟體設計人員,並不斷地增加這方面的投資。我國這方面的人才短缺,只有加快培養人才,才能真正提高我國的智力水平,加快科學技術現代化的步伐。“知識工程”的產生,把人類所專有的文化、科學、知識、思想等同現代機器聯繫起來,形成了人——機系統。它不僅為電子計算機的進一步智慧型化提供了條件,而且還必將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最有力的現代化工具。隨著“知認工程”的發展,人們的思維方式以及整個社會生活方式都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提出

知識工程的概念是1977年美國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家費根鮑姆教授(E.A.Feigenbaum)在第五屆國際人工智慧會議上提出的。
知識工程是人工智慧的原理和方法,對那些需要專家知識才能解決的套用難題提供求解的手段。恰當運用專家知識的獲取、表達和推理過程的構成與解釋,是設計基於知識的系統的重要技術問題。知識工程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系統,就是通過智慧型軟體而建立的專家系統。知識工程可以看成是人工智慧在知識信息處理方面的發展,研究如何由計算機表示知識,進行問題的自動求解。知識工程的研究使人工智慧的研究從理論轉向套用,從基於推理的模型轉向基於知識的模型,包括了整個知識信息處理的研究,知識工程已成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
知識工程是一門以知識為研究對象的新興學科,它將具體智慧型系統研究中那些共同的基本問題抽出來,作為知識工程的核心內容,使之成為指導具體研製各類智慧型系統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工具,成為一門具有方法論意義的科學。
1984年8月全國第五代計算機專家討論會上,史忠植提出:知識工程是研究知識信息處理的學科,提供開發智慧型系統的技術,是人工智慧、資料庫技術、數理邏輯認知科學、心理學等學科交叉發展的結果。

過程

知識工程過程包括5個活動
(1)知識獲取。知識獲取包括從人類專家、書籍、檔案、感測器、或計算機檔案獲取知識,知識可能是特定領域或特定問題的解決程式,或者它可能是一般知識或者是元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
(2)知識驗證。知識驗證是知識被驗證(例如,通過測試用例),直到它的質量是可以接受的。測試用例的結果通常被專家用來驗證知識的準確性。
(3)知識表示。獲得的知識被組織在一起的活動叫做知識表示。這個活動需要準備知識地圖以及在知識庫進行知識編碼。
(4)推論。這個活動包括軟體的設計,使電腦做出基於知識和細節問題的推論。然後該系統可以推論結果提供建議給非專業用戶。
(5)解釋和理由。這包括設計和編程的解釋功能。
知識工程的過程中,知識獲取被許多研究者和實踐者作為一個瓶頸,限制了專家系統和其他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

學科內容

①基礎理論研究,如知識的分類、結構和效用、知識的表示、知識的獲取和機器學習推理和知識的使用等研究。
②實用知識型系統的研究,主要解決在建造該系統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
③解釋與接口模型的研究。
④知識工程環境研究,為實際知識型系統的開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工具和手段。
⑤與智慧型計算機自動化相關的課題研究。
知識工程研究的目標是構造出高性能的知識型系統,來解決複雜的問題。專家系統是知識工程系統的一種類型。

研究領域

知識信息處理的過程及有關技術.“知識工程”這個術語是由美國史丹福大學的費根鮑姆(Feigenbaum,E.A.)在1977年於麻省理工學院召開的人工智慧國際會議上提出的.它是從人工智慧派生出來的一個研究領域.知識工程的研究促進了人工智慧從單純的理論研究走向實用化,並向計算機科學以及其他學科的許多研究領域中滲透,所以有時又把知識工程稱為套用人工智慧
知識工程把有關知識庫系統、專家系統等的構造技術作為主要課題.其研究的主要領域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獲取.研究知識處理系統如何從系統外部獲得知識、充實知識庫,包括對外部的數據進行知識化.
2.知識表示.研究怎樣對知識進行形式化地描述,以便讓計算機能合理地存貯和使用知識.
3.知識使用.研究在知識處理系統中應如何組織和利用知識,使用怎樣的推理方法,以達到所希望的目標.

相關領域區別

知識管理與知識工程的比較
1、知識管理與知識工程的學科學派對比分析
知識管理的研究非常熱,知識管理的概念也非常多,不同的概念認知反映出不同的學派。厄爾分析了知識管理的七個學派,包括系統學派、製圖學派、工程學派、商業學派、組織學派、空間學派和戰略學派。賓尼把知識管理分為溝通型、分析型、資產管理型、過程型、開發型和創新型六種類型 。左美雲把知識管理研究歸納為三個學派,包括技術學派、行為學派綜合學派;吳金希總結出知識管理的四大學派,包括IT技術學派、組織行為學派、戰略管理學派、知識工程學派。盛小平總結了八個學派,包括認識論學派、戰略管理學派、知識創新學派、空間學派、信息技術學派、組織行為學派、知識工程學派和綜合學派。這些學派總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企業知識管理學派,關注知識的轉化與共享,重點關注隱性知識顯性化,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如文獻,屬於管理科學。第二類是圖書館知識管理學派,以知識的序化為目標,提高知識組織的有序性,從而提高知識服務水平,屬於圖書館學。知識管理的研究集中在企業管理、圖書館學與情報學領域。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知識序化為目標的知識管理,一類是以知識共享與轉化為目標的知識管理。前者重視資源的建設,管理的核心是資源。後者把圖書館作為一個具體的機構進行知識管理,管理的核心是人。但無論哪種學派,重組織輕技術是知識管理的典型特點。
知識工程在國內的研究集中在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領域,如中科院的陸汝鈐研究員對知識工程、知識科學進行深入研究,中科院的史忠植研究員對知識發現進行了深入研究 ,北京科技大學的楊炳儒教授主要從邏輯的角度對知識工程進行深入研究,浙江大學潘雲鶴教授等從形象思維方面人手,運用心象思維理論,研究了語義知識與圖形圖像之間的轉換 ,石純一等教授研究了基於Agent的KQML(Knowledge Query and Manipulation Language,知識查詢操作語言)知識操作。無論哪派知識工程,重技術輕組織是知識工程的共同特徵。知識工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人工智慧特別是專家系統中知識獲取的問題。
把知識工程包含於知識管理或把知識管理包含於知識工程都是不可取的,知識管理更多地關注人的因素,屬於管理範疇;知識工程更多地關注技術的實現,屬於技術範疇。因此,無論從目標、處理手段與方法、套用領域、學科範疇等各個方面來講,知識管理與知識工程都有著很大的不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研究領域。
2、知識管理與知識工程核心內容對比分析
知識管理主要包括知識轉化與知識序化。知識轉化是知識共享的過程,同時知識共享也是知識轉化的前提。知識管理中的知識轉化包括四個方面,從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社會化過程;從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外化過程;從顯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綜合過程;從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內化過程,這些轉化主要是知識存在形態以及附著主體的變化。知識管理中的知識組織以知識的序化為主,包括分類、檢索、排序等操作。傳統的知識組織藉助文獻單元的方法,依據檢索語言中的結構模式,採用分類法、標題法、單元詞法、關鍵字法和敘詞法,並在這些方法的基礎上編制出各種目錄、索引、文獻等。以關鍵字或主題詞來實現知識從物理層次的文獻單元向認知層次的知識單元轉化是不現實的,因為詞單元不足以完整地反映知識,能夠完整地反映知識應該至少是句子層次的。知識地圖揭示知識源以及知識之間的關係,它指向知識而不包含知識本身,是一個嚮導而不是一個知識的集合 。所以知識地圖實際上是知識的索引。但是知識地圖不具備地理坐標這一基本屬性。
知識管理不僅是獲取、組織與檢索信息的問題,還涉及數據挖掘、文本聚類、資料庫與文檔等問題。知識與人類認知的密切相關性,決定了知識管理定位在錯綜複雜的結構化的內容處理上。知識管理中的知識組織以自然語言的方式描述知識,知識的粒度並不統一,有大有小,大到一篇文獻,小到一個知識點。
知識工程是以知識為處理對象,借用工程化的思想,利用人工智慧的原理、方法和技術,設計、構造和維護知識型系統的一門學科,人們一般認為知識工程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套用分支 。知識工程包括知識獲取、知識表示與知識利用三大過程。知識獲取有三種方式:非自動知識獲取、知識抽取、機器學習知識。非自動知識獲取由知識工程師通過閱讀有關文獻或與領域專家交流,獲取原始知識並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形成用自然語言表述的知識條目輸入到資料庫中。知識抽取是對蘊含於文本文獻中的知識進行識別、理解、篩選、格式化,把文獻的每個知識點抽取出來,以一定形式存人知識庫中。機器學習知識通過機器的視覺、聽覺等途徑,直接感知外部世界,輸入自然信息,獲取感性和理性知識,或者根據系統運行經驗從已有的知識或實例中演繹、歸納出新知識,補充到知識庫中。非自動知識獲取效率較低,機器學習知識難度太大,而知識抽取是知識獲取的最有效方式。知識抽取是知識獲取的三種方式之一,知識獲取是知識工程的三大步驟之一(包括知識獲取、知識表示與知識利用),因此知識抽取是知識工程的最有效方式。
本體研究的出現為知識工程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本體在知識工程中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本體是知識表示的一種方式?本體工程將取代知識工程?本體(ontology)其實就是一種充分複雜的詞表,有了本體固然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本體如何來獲取仍然是一大難點,正如知識獲取一直是人工智慧的瓶頸問題。本體的獲取有三種方式:手工構建、詞錶轉換、自動獲取。而本體論(Ontology)是一種認知論。本體的表示語言比知識表示語言更具體,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
知識表示有九種方法,分別為:介謂詞邏輯表示、產生式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腳本表示法、過程表示法、語義網表示法、Petri網表示法、面向對象表示法” 。不同的知識類型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如規則適宜用產生式表示法,實驗過程適宜用過程表示法,概念特徵適宜用面向對象表示法,概念之間的關係適宜用語義網表示法。知識利用包括知識搜尋以及知識推理。知識搜尋確定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什麼樣的知識,搜尋到的知識是否滿足當前的需求。找到了適當的知識後,進行推理,得到結果。
3、知識管理與知識工程的外圍要素對比分析
知識管理注重人與人之間的知識傳遞,而知識工程更注重知識本身的操作。知識管理(KM,Knowledge Management)的目標是建立供人使用的知識庫,而知識工程(KE,Knowledge Engineering)的目標是建立供計算機使用的知識庫。知識管理的核心是無序知識有序化、隱性知識顯性化、泛化知識本體化 。知識工程主要涉及知識獲取、知識表示與知識利用三大過程,其中知識獲取一直是知識工程的難點,也是人工智慧的瓶頸。知識管理主要從管理學的角度出發,重點關注隱性知識顯性化,技術性不強,管理的結果主要是人用。知識工程是從工程學的角度出發,重點關注知識獲取與知識表示,技術性很強,結果既可以人用,也可以機用,主要是機用。知識管理圍繞著人轉,知識管理的用戶是人,計算機是輔助管理工具,人是知識管理中的本體。知識工程圍繞著計算機轉,知識工程的用戶是計算機(系統),人與計算機是實現的工具,計算機是知識工程中的本體。
知識工程中的知識組織以計算機可理解的方式描述知識,知識的粒度比較小,以知識元(或稱知識點)為單位。如知識庫CYC,IBM深藍計算機所使用的棋譜等。知識元與知識元之間的連結構成知識鏈。關於知識鏈的概念主要有三種用法。第一種用法為知識元與知識之間的連結,如知識發現過程中所用到的多個知識元之間形成的連結。第二種用法是文獻知識連結,如清華同方的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的知識連結門戶,不同的知識節點之間的粒度差異性很大,如從作者到文獻、從作者到機構之間的連結,知識連結不能直接進行知識發現。第三種用法是對知識的處理過程所形成的動作鏈,如知識獲取、知識重組、知識存儲、知識傳播等過程所形成的鏈。第一種知識鏈強調知識的可數性,第二種知識鏈中的知識節點範疇更大一些,第三種知識鏈中的知識可大可小。前兩種知識鏈是不同知識元素之間形成的鏈,是元素與元素之間的關係,而第三種知識鏈是圍繞單個知識元素進行的操作所形成的鏈,是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關係。知識格線不同於知識網路,格線是一種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計算技術,這種技術解決的根本問題是計算資源(包括存儲與運算,尤其是運算),所以知識格線並不是指由不同的知識元邏輯放在一起,形成格狀。
4、知識管理與知識工程的發展趨勢探析
知識管理應當以隱性知識顯性化、無序知識有序化、泛化知識本體化為目標。知識工程,旨在建立面向對象知識庫和邏輯命題知識庫,以最貼近自然的方式來描述自然界的事物,以人們可認知、計算機可理解的方式描述事物之間的規律,以便能夠有效地解決信息泛濫、信息爆炸等問題,可以對重複的信息進行濾重、篩選,得到最能反映事物本質及自然規律的清晰有序的知識。韓客松等認為知識發現是知識管理的最高層次:初級階段是知識庫(你知道你有什麼),中級階段是知識共享(你知道你沒有什麼),高級階段是知識發現(你不知道你有什麼)。
知識工程也在向著知識表達清晰化、數據組織有序化、內容存儲本體化的方向發展,隨著自然語言處理的新進展、面向對象方法的成熟套用,特別是本體論思想的引入,為知識工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知識工程的實施注入了新的活力。知識表示的方式已經比較成熟,能夠覆蓋絕大多數知識類型。知識工程的關鍵仍是知識獲取,非自動知識獲取太慢,很難滿足工程化需要。全自動知識獲取又太難,在自然語言處理無法取得重大突破以前,亦很難進行工程化實施。因此,半自動知識獲取的方式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構建部分知識庫與學習規則,然後分析語料庫,邊分析邊抽取,然後再改進規則,不斷改進算法與豐富知識庫。
5、知識技術的未來發展
知識管理不包括關於知識處理的全部,而知識工程也不包括知識處理的全部。知識管理與知識工程各有分工,各負其責。如果認為知識管理與知識工程有交叉的話,那就是在知識庫的構建上。知識管理中構建的知識庫一般用自然語言,而知識工程中構建的知識庫一般用人工語言。儘管表示方式與使用對象都有所不同,但構建知識庫都是關鍵一環。知識庫構建的前提是知識獲取,知識獲取的有效方式是知識抽取,知識抽取的目標是形成以知識元為單位的知識庫。知識獲取是知識工程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因此,知識抽取是知識工程的關鍵一環。另一方面,知識抽取實現一種知識序化,是以不同粒度組織知識,而知識組織是知識管理的關鍵一環。因此,知識抽取既有利於知識工程的知識獲取問題,又有利於知識管理的知識組織。知識管理與知識工程都涉及知識組織。
無論是知識管理還是知識工程,通過分析獲取知識必然成為研究的重點。獲取知識之後,對知識本身的分析以及知識之間的關係分析必然會成為新的研究熱點,通過分析獲取知識主要指知識抽取,知識本身的分析包括知識表示、知識轉化與知識映射,知識之間的關係分析體現在知識挖掘、知識發現上。情報學家正好介於知識管理與知識工程之間 。
對人的管理不如管理學家,對計算機的研究又不如計算機學家,因此情報學對知識管理的定位更多的定位於知識服務。情報學家在走知識管理與知識工程的交叉路,既做知識序化又做知識轉化。單純的信息可能會產生情報,單純的知識很難產生情報,大多數情報是信息與知識共同作用的結果,即通過知識對新信息進行分析,分析出處境與機遇,為決策提供方案,這才是情報活動的本質。因此如何獲取知識並有效的利用知識成為知識處理的關鍵。涉及知識處理的技術很多,包括知識組織、知識管理、知識服務、知識發現、知識挖掘、知識檢索等等,但知識處理的核心是知識的獲取、表示與利用。這些處理過程有些是人工的,如隱性知識顯性化;有些是計算機自動化的,如從文獻中抽取知識;還有一些是人機互動的,如知識表示。解決知識的來、去以及中間分析過程是知識處理的三大過程,也是核心所在。知識處理一定會在總結學術文獻特徵規律的基礎上,以學術文獻為主要處理對象,並適當藉助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深入文獻內容結構及語義表達進行分析,以知識元為處理單位進行抽取、組織並利用,從而實現知識的自動化處理,提高分析過程的知識維度與智慧型成分,推動圖書情報學的飛速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