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鯊

睡鯊

睡鯊一種生活在北大西洋海域,太平洋海域,南極洲海域的鯊魚。睡鯊包含:小頭睡鯊 亦稱格陵蘭鯊,鯊綱、角鯊目、夢棘鮫科。睡鯊學名Somniosus microcephalus,以其醜陋外表與緩慢動作著稱。

在北極及北大西洋海域1,200m深的地方可以看見這種鯊魚蹤跡,睡鯊目前仍是一種十分神秘的生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頭睡鯊
  • 拉丁學名:Somniosus microcephalus
  • 別稱:格陵蘭鯊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
  • 亞綱:板鰓亞綱(Elasmobranchii)
  • :角鯊目(Squaliformes)
  • :夢棘鮫科(Somniosidae)
  • :睡鯊屬(Somniosus)
  • 分布區域:北大西洋海域,太平洋海域,南極洲海域
基本情況,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生長繁殖,經濟價值,種群現狀,

基本情況

睡鯊
體大型,可長達7公尺(24呎),重1,025公斤(2,250磅)。商業性捕撈在格陵蘭水深180~550公尺(600~1,820呎)處附近進行。20世紀頭10年初期年產30,000尾。一尾大格陵蘭鯊可獲30加侖魚油。肉有毒,食前必須乾制。格陵蘭鯊似角鯊,但第二背鰭前無棘,通常第一背鰭前有棘。
睡鯊

外形特徵

小頭睡鯊 (Somniosus microcephalus)又叫格陵蘭鯊(Greenland shark),體長2.4~7.3米,體重775~1020公斤,雌性比雄性大很多,是北極地區最大的魚類,也是除鯨鯊姥鯊大白鯊外世界第四大鯊類,體表呈黑、棕、紫或藍灰色,胸、背、尾鰭都很短,眼睛較小,牙齒細密而尖利。
睡鯊

生活習性

格陵蘭鯊(Greenland shark) 棲息于海面下200~2200米的深海環境中,夏季洄游到180~300米深的淺海或河口地區活動,單獨生活,底棲性,生性慵懶,遊動速度慢,通常在海底悠哉游哉似睡非睡的緩緩前進,"睡鯊"之名便由此得來。
睡鯊
格陵蘭鯊眼部通常滋生有橈足類動物,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它的視力甚至導致失明,但這種鯊魚似乎主要依靠嗅覺和觸覺尋覓獵物而非視覺。它們食性很雜,幾乎遇到什麼就吃什麼,其中包括各種中小型魚類、烏賊海膽海星水母螃蟹、蛤蜊、海鳥,儘管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它動作僵硬,但在其胃裡發現鯡魚鱈魚海豚海豹等游速較快的海洋生物卻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還有人曾在格林蘭鯊的胃裡發現整隻的馬、馴鹿和北極熊,這說明它偶爾也會"發飆",而一部分科學家則認為這只不過是落入水中的死屍碰巧被格陵蘭鯊遇到,這也很有可能,因為懶惰的格陵蘭鯊更喜歡坐享其成,它往往尾隨捕鯨船,撿食人們扔到海中的零星鯨肉和鯨油。儘管愛斯基摩人傳言格陵蘭鯊敢於攻擊他們的小舟,但至今卻並沒有一例可靠的鯊魚傷人紀錄。
睡鯊
格陵蘭鯊是一種十分神秘的生物,我們對它是幾乎一無所知。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東京國家極地研究所海洋生物學家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世界上游得最慢的格陵蘭鯊有可能是趁海豹熟睡的時候對其進行伏擊捕殺的。但是科學家們仍在探討,格陵蘭鯊到底是如何捕殺比它移動速度快兩倍的海豹的。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世界上游得最慢的鯊魚發明了一種最聰明的捕獵方式:悄悄靠近熟睡的海豹。東京國家極地研究所海洋生物學家吉田渡邊表示,“雖然格陵蘭鯊大多數時候以魚類為食,但是在更靠近北極的格陵蘭鯊的胃裡面發現了海豹的骸骨。胃裡其他的一些東西則是一些肉食無脊椎動物比如海蛇和其他一些片腳類動物。這些證據也告訴人們,鯊魚是可以捕獵到活著的海豹的。”[1]

分布範圍

格陵蘭鯊分布於挪威、冰島、格陵蘭島等北大西洋海域,南非、阿根廷、南極海域也有發現。
睡鯊

生長繁殖

科學家對格陵蘭鯊的生殖知之甚少,迄今還沒有人觀察到它們的交配過程,但這種現象無疑極少發生,因為統計數據表明格陵蘭鯊的數量每隔14年才翻一番,所掌握到的資料是格陵蘭鯊屬於卵胎生魚類,也就是說小鯊魚在母親的子宮中發育成型後才降世,雌鯊每次產5~10條幼鯊,發育很慢,大多數個體可以活到100~200歲。
睡鯊

經濟價值

格陵蘭鯊的經濟價值比較一般, 雖然它的肝臟也可以用來製造魚肝油,魚皮則被愛斯基摩人用作砂紙,牙齒當作刀具,但缺陷是肉質很糟糕,格陵蘭鯊體內含有高濃度的尿素,聞起來臭不可擋,愛斯基摩人為此還杜撰出了一則傳說:一個比較二百五的老太太用尿洗完頭後再用一塊灰色的布擦乾,後來這塊布飄落海中變成了第一條格陵蘭鯊。另外這種鯊魚的體內還含有一種特殊的物質---------氧化三甲胺,經消化過程生成三甲胺,這是一種神經毒素,可以產生沉醉的效果。往往有死鯊被衝上沙灘,而麋集在死屍上爭搶腐肉的海鳥會被毒得無力飛行乃至死亡,愛斯基摩人也見過雪橇犬吃過鯊肉後醉得不省"狗"事,但是如果把格陵蘭鯊的肉晾乾、煮熟或是放上幾個月讓它爛得能熏死臭鼬時也可以吃。
睡鯊
格陵蘭鯊為體型最大的鯊魚之一,但在漁民眼中,它極度惹人討厭,由於魚肉含毒,即使捕獲也會將之丟棄。在錫西米尤特市的北極科技中心,研究人員正研究如何“廢物”利用,將格陵蘭鯊含高脂肪的魚肉轉變成生物燃料供當地因紐特人使用。
在寒冷水域中遊動的格陵蘭鯊魚(Greenland shark)體型最大可達7公尺長,和大白鯊可說是旗鼓相當,它們經常被困於漁網中以致死亡,數量每年達好幾千。

種群現狀

由於格陵蘭鯊的棲息地緯度較高人跡罕至且通常只在深海活動,所以見過它們的人並不多,漁業也鮮有捕獲,即使是專業的潛水員也很容易跟丟目標,因為它們的體色和海底環境融為一體不易分辨,因此迄今為止格陵蘭鯊還是一種十分神秘的海洋生物,總數量難以測定,無法判斷其是否瀕危,但全球氣候變暖以及海底拖網對海底環境的破壞無疑正威脅到這一物種的生存前景。
試驗計畫負責人喬格森說,格陵蘭鯊魚肉與大藻類及家用廢水混合,可能作為生物燃料之用。
她指出,生物燃料是這種有機廢料的最好處理方法,它可在碳中和方式下用來發電和發熱。
據估計,以鯊魚和其他海產製造的生物燃料,可供格陵蘭烏瑪納克鎮13%的能源消費。該鎮人口有2450。
這個計畫一旦落實,在廣袤的格陵蘭,許多偏遠的村莊就可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目標。從那以後,漁民丟棄的漁業廢料中,格陵蘭鯊就可能會占到一半以上。
在一艘大拖網漁船上工作的漁民說,有時整船的魚獲全都是鯊魚,哪裡都可以捕撈到它們,特別是格陵蘭東部和西部岸外水域,這令漁人十分懊惱。
因紐特人過去抓捕格陵蘭鯊,是為了取其剃鬚刀般鋒利的牙齒做成刀子,將魚肝油製成油燈。
總而言之,格陵蘭鯊仍是一種十分神秘的生物。但這也激勵著更多的科學家去揭開它幾千米海下的層層神秘面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