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落花如夢淒迷

《相見歡·落花如夢淒迷》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這首詞描寫的是一個女子在閨閣之中懷春思人的情形,寫得極為含蓄,整首詞仿佛是許許多多破碎的畫面。全詞運用環境描寫、心理描寫以及動作描寫,塑造了閨中女子傷春懷遠的形象,表達了詞人對妻子的思念。該詞境界氛圍之渲染,動作神態之描繪,心理物態之刻畫,鮮明生動,細膩深刻,令人讚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相見歡·落花如夢淒迷
  • 創作年代:清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 作品出處:《納蘭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相見歡
落花如夢淒迷,麝煙微,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閒教玉籠鸚鵡念郎詩。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相見歡: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淒迷:形容落花凋謝零落的樣子。
③麝(shè)煙:焚燒麝香所散發的香菸。麝煙即點燃麝香所散發的煙。麝香是一種高級香料,室內放一丁點兒,便會滿屋清香,氣味迥異。
④潛下小樓:指太陽已經落到小樓偏西的地方。

白話譯文

落花如煙似夢,淒婉迷茫;紅日墜向小樓之西,室中麝蘭飄香。
無限憂愁使閨中人容顏消瘦,可沒人知道她的憂傷。閒來無事調弄鸚鵡,教它誦念情郎贈我的詩章。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三年(1674年),作者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婚後夫妻兩人情感篤深、琴瑟和鳴、無限恩愛,這首詞正作於此階段,目的想要展現兩人的情感歷程。秋季,納蘭性德公務纏身,身在遠方,不能在家陪伴妻子,想像妻子在家思念自己,愁苦無聊至極,便作下此詞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因受花間詞風影響,其選取視點則為女子身份,筆觸所及,詞中女子傷春念遠之思,盡皆湧現於紙面。此首更如小說之流,畫微入細,一嗟三嘆,實為巧妙。
上闋寫春天即將過去,曾經在枝頭上絢爛地綻放過的花朵,這時已經凋零,看著枝頭殘花,花瓣在風中翩翩飛舞,少女覺得自己恍如夢中,但是這場夢帶著淡淡的淒清迷惘。納蘭通過寫麝香慢慢燃盡,來暗指時間的推移,結合下一句“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可知這位閨中女子看著園內紛飛的落紅,一直到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加上韶華即逝,本就沒有積極向上的氣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無限,愁緒更是強烈。從“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經不止一次在夕陽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飄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點點的情況亦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這種愁日復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陽中積累著,變得越來越深,越來越長,說不清也道不明。
下闋的第一句,把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愁緒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展現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了一個愁容滿面,倦於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為了來排遣心中無限的憂愁,少女便想出了一個辦法,她在閒來無事之時就教自己的鸚鵡來吟誦情郎為自己寫下的情詩。雖然此舉可以暫時化解女子心中的愁苦,但是在教完鸚鵡念詩之後,留下的則是更多的空虛和無奈。曾經的那些詩是他親口念給自己聽的,而如今,念詩的有情人卻變成了一隻不解風情的鸚鵡,讓人感嘆心酸。
此詞雖不像作者的悼亡之作那樣悲悽幽咽,哀怨綿長,但其孤獨淒清、別恨悠悠的苦情則依然是灼人心脾,呈現出一種“灰色”的格調,讀之令人悒悒不歡。

名家點評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天驥:“這首詞寫樓頭思婦的愁悶。落花如夢,春天過去了;夕陽西下,一天又過去了。她一直在孤獨地等待。閒得無聊,便教鸚鵡念他留下的詩。最後一句,生動地表現出思婦的心理狀態。”(《納蘭性德和他的詞》)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室名通志堂、淥水亭、珊瑚閣、鴛鴦館、繡佛齋。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公元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詩文均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有集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