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井

相國井位於杭州解放路西段井亭橋邊,為唐建中年間(781-783)杭州刺史李泌所開,因李泌曾任宰相,後人取名為相國井以紀念,現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國井
  • 地理位置杭州解放路浣紗路交界處
  • 時代:唐代
  • 所屬地區:浙江省杭州市
建設沿革,文物遺存,

建設沿革

杭州自隋代以來,城市日益發展,至唐開元年間(713-741),人口已近10萬戶,但杭州城區是由淺海灣演變成的陸地,地下水很鹹,以傳統方式鑿井,井水不能飲用。李泌任杭州刺史後,發動民工自涌金門至錢塘門分置水閘,在城內市民聚居處開挖大池(井),水閘至大池間挖深溝,溝內砌石槽,石槽中安裝竹管(後改瓦管),填平深溝,開啟水閘,西湖水源源不斷流入城內。
李泌在杭州市區建造了六口井,分別為相國井、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龜池和小方井。相國井。在“甘泉坊”側,即位於今天的浣紗路、井亭橋西側。這是六井中最大的一井。

文物遺存

後來,由於杭州地下水質變好,人們就地掘井湧出的井水也能飲用,原有6井的功能逐漸減退。到了明代,6井中有4口井壞廢,只有相國井和西井還存在。到了清代,相國井和西井也都廢棄而被填埋。辛亥革命杭州光復後,人們在井亭橋畔相國井(井上有亭,井旁之橋稱為井亭橋,橫跨於清湖河<今浣紗路>之上,民國時一度稱迎紫橋)原址用紅磚砌了一個大井欄,留下了相國井的標記,使後人記住李泌的功績。1987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修建了相國井,用白色大理石井圈護欄,並在旁邊立石碑記其事,並將相國井定為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