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論

關於心理發展的一種理論。它是在對遺傳和環境都是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的普遍認識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二者的相互關係所提出的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觀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互作用論
  • 套用學科:心理學
簡介,基本思想,

簡介

關於心理發展的一種理論。它是在對遺傳和環境都是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的普遍認識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二者的相互關係所提出的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觀點。其基本思想是:①遺傳和環境這兩種因素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即任何一種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質都依賴於另一種因素,它們之間不是簡單地相加或會合;②兩個因素間是相互轉化和滲透的關係,即當前對環境刺激作出某種行為反應的有機體是它的基因和過去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瑞士的J.皮亞傑、法國的H.瓦隆、德國的H.沃納以及蘇聯的維列魯學派等。

基本思想

相互作用論的觀點是近代心理學家們普遍承認的觀點。它摒棄了絕對決定論的極端、片面,改變了調和作用論的孤立、機械,以一種辯證的觀點來看待遺傳與環境的辯證關係。其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瓦龍(H.Wallon)以及蘇聯的社會文化歷史學派,基本思想如下。
(1)遺傳與環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缺一不可的,即一種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質都依賴於另一種因素,它們之間不是簡單的相加或調和。其中,“狼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1920年,在印度米德那波爾地區的狼洞裡,人們發現了兩個由狼撫養長大的女孩。這兩個孩子的行為、習性完全和狼一樣,白天睡覺,晚上嚎叫,爬著走路,用手抓食,喜吃生肉,不會說話,因此稱之為“狼孩”。儘管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們經過努力,對其進行了精心的培養和訓練,但是直到其中一個17歲死去時,語言發展也相當滯後,只能夠講一些簡單的詞語,智商也才相當於正常孩子3歲的智商。
(2)遺傳與環境的作用是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這有兩層意思:一是指遺傳可以影響或改變環境,而環境也可以影響或改變遺傳;二是說遺傳中有環境,環境中有遺傳,二者有時候無法分離。如從個體發展來看,從受精卵形成的一瞬起,遺傳和環境兩個因素的作用就交織、糾纏在一起,無法真正分離。遺傳改變環境的典型例子是RH溶血病,而對苯丙酮尿症的治療是環境影響遺傳作用的典型例子。
RH溶血病是指母親與胎兒RH血型不合而引起新生兒免疫性溶血,是一種抗原和抗體的免疫反應。如果懷孕的母親是RH陰性,第一個孩子是RH陽性,那么胎兒的血液透過胎盤進入母親的血液循環系統,使母親的血液產生RH抗體。當第二個孩子又是RH陽性時,母親的RH抗體就會進入孩子血液,侵襲紅細胞,造成流產、死胎、心臟缺陷等問題。
苯丙酮尿症是一種遺傳疾病,它是由於在遺傳過程中,血液中缺乏一種分解苯丙酮酸的酶,以致損害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兒童嚴重的智力低下。如果在孩子生下來後,通過飲食療法,可以使其智力恢復正常。
遺傳與環境,或說先天與後天的爭論隨著相互作用論的提出而告一段落,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遺傳只是提供了發展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能否轉為現實,關鍵還在於後天的環境與教育。所以我們當前更為關注的不再是爭論遺傳與環境在發展中的作用有多大,而是如何切實地使每個孩子具有優異的遺傳素質,如何為每個孩子創造充分發揮潛能的優良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