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膀胱陷凹

直腸膀胱陷凹

男性的膀胱與直腸相鄰,腹膜由直腸移至膀胱後,兩者之間有一凹陷,叫直腸膀胱陷凹。此凹在盆腔位置較低,腹腔積液、積膿、積血時,首先流至此凹,故在臨床診斷疾病時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直腸膀胱陷凹
  • 外文名:Rectovesical pouch
  • 類型:膀胱陷凹
  • 位置:直腸
解剖結構:,與直腸膀胱陷凹相關的疾病:,

解剖結構:

直腸:
直腸位於盆腔內,是大腸的末段。全長12~15cm,沿骶骨尾骨前面下行,穿盆膈,終止肛門。直腸在盆膈以上稱盆部,以下部分叫肛門部和肛管。盆部的下端有時呈梭形膨大,稱直腸壺腹。直腸在前後的方向上有兩個彎曲。上方的彎曲稱直腸骶曲,凸向後側,下方的彎曲凸向前側,稱直腸會陰曲。當進行乙狀結腸鏡檢查時,須順應此二彎曲緩緩插入,以免損傷腸壁。男性直腸的前方是膀胱、精囊腺和前列腺,女性直腸的前方是子宮和陰道,故可經直腸觸查這些器官。直腸為消化管的最末一段,其行程不是直線而有幾個彎屈,它有三條橫皺襞,其中兩條在左,一條在右,高度不同,從下面看來三個皺襞互相掩疊,圍直腸一周,支載糞塊。
直腸近肛門的一段擴大成為直腸壺腹,裡面有垂直皺襞6~10條名肛柱,肛柱上面有靜脈叢。直腸終於肛門。肛門有肛門外括約肌及肛門內括約肌。肛門外括約肌是隨意肌,屬會陰肌。肛門內括約肌是腸內環肌加厚而成,屬平滑肌,其作用是於大便臨完結的時候徹底清除殘存在肛門管里的廢物。
膀胱:
膀胱泌尿系器官之一。位於盆腔內,接受並儲存來自腎臟的尿液。膀胱底有左、右輸尿管開口;頸部有尿道內口,通尿道。三口間夾成膀胱三角。膀胱的伸縮性很大,其容積隨年齡、性別及個體不同而異。膀胱是貯尿的囊狀器官。空虛時呈錐體形,分為底、體及頸部。伸縮性大,其形狀、位置、大小、壁的厚度等隨尿的充盈度而異。容量隨年齡、性別和個體亦不同,形態、大小、位置和壁的厚度及其與周圍的關係,都隨尿液的充盈程度而發生相應的改變。正常人容量為350~500ml。最大容量可達800ml(新生兒為50ml)。當排尿時,膀胱壁的肌肉收縮,尿道擴約肌放鬆。膀胱底有左右輸尿管入口;頸部有出口通尿道。排尿時膀胱肌收縮,尿道括約肌開放。
直腸膀胱陷凹:
直腸膀胱陷凹是男性腹膜在盆腔內形成的凹陷,位於直腸與膀胱之間,兩側界為直腸膀胱襞。其前下方和膀胱底之間有精囊腺、輸精管壺腹及前列腺。

與直腸膀胱陷凹相關的疾病:

直腸膀胱瘺:
直腸膀胱瘺屬於常見的先天性直腸肛門畸形。國內統計新生兒發病率約為2800:1,男孩多見。在胚胎第5~8周時尿囊發育為膀胱,與午非管合併後形成殖泄腔,後腸即開口於此腔內,由中胚層發展的尿路直腸隔自頂端向尾端生長,逐漸將後腸開口向尾端推移而使殖泄腔腹背分開。腹側部分,形成膀胱和尿道,背側部分為直腸,若分隔不全腸開口仍在尿路器官上,則形成直腸和泌尿生殖系統的瘺管或直腸會陰瘺、肛門前移等畸形。約有50%先天性直腸肛門畸形病人中合併有各種瘺管。男孩有直腸膀胱瘺、尿道瘺及會陰瘺,女孩有直腸陰道瘺、前庭瘺及會陰瘺。完全性肛門閉鎖及男孩並發膀胱瘺、尿道瘺者,由於排便困難,故表現為低位腸梗阻。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後胎便排出,或僅在尿道口,尿布上沾染極少量胎便痕跡。腹部逐漸膨脹,並出現嘔吐。僅有先天性肛門狹窄或雖有閉鎖但伴有較大的會陰、前庭或陰道瘺的患兒,常至幾個月或1~2歲時才出現排便困難。患兒可出現慢性腹脹。由於經常排便不暢,糞便積聚在結腸內可形成堅硬的糞石,繼髮結腸巨大,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診斷一般無困難。直腸膀胱瘺和直腸尿道瘺,發現尿內有糞便即可肯定診斷。會陰和前庭瘺(瘺口位於後聯合內的舟狀窩部),可於體檢時看到,並可測定瘺口的大小,如胎便自處女膜內排出者則為陰道瘺。治療則為手術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