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瓣苣苔

直瓣苣苔

直瓣苣苔,學名Ancylostemon saxatilis (Hemsl.) Craib,苦苣苔科直瓣苣苔屬 植物。 產湖北西部、甘肅南部及四川東南部。生於陰濕岩石上及林下石上,海拔1650-2109米。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巴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直瓣苣苔
  • 拉丁學名:Ancylostemon saxatilis (Hemsl.) Craib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苦苣苔科
  • :直瓣苣苔屬
  • :直瓣苣苔
  • 分布區域:產湖北西部、甘肅南部及四川東南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區別,

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直立,粗而短,長2-3厘米,直徑0.8-1.4厘米。
葉全部基生,具長柄;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2.5-9厘米,寬1.5-5.5厘米,頂端圓形,基部偏斜,淺心形或截形,邊緣具圓齒,稀為牙齒,上面被較密的白色短柔毛和銹色疏長柔毛,下面除被白色短柔毛外,沿主脈和側脈被銹色長柔毛,側脈每邊5-7條,上面不明顯,下面稍隆起;葉柄長達7厘米,被較密的銹色長柔毛。
聚傘花序2次分枝,1-5條,每花序具1-4花;花序梗長7-11厘米,與花梗被褐色長柔毛和淡褐色短柔毛;苞片長圓形或卵圓形,長3-6毫米,寬2-3毫米,頂端鈍,疏被短柔毛,邊緣具長柔毛;花梗長1.5-2厘米。
花萼長4-6毫米,5裂至1/2到1/3,稀裂至基部之上,裂片卵形,近相等,長2-3毫米,頂端漸尖,邊緣具2至3齒,稀近全緣,外面疏被短柔毛和銹色長柔毛,漸變近無毛,內面無毛。花冠筒狀,黃色,長2.7-3.5厘米,直徑6-10毫米,向基部漸狹窄,外面被短柔毛;筒長2.3-2.9厘米,直徑6.7毫米;檐部二唇形,上唇極短,長約1毫米,微凹,下唇3深裂,裂片不等長,中央裂片遠長於兩側裂片,卵圓形,長4.5-8毫米,寬3-6.5毫米,側裂片寬三角形,長4-6毫米,寬約3毫米。雄蕊4,無毛,著生於花冠筒中部之上,上雄蕊長約8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厘米處,下雄蕊長7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3厘米處,花絲扁平,花葯長1.5毫米,藥室不匯合。
退化雄蕊長4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3.5毫米處。花盤高約1毫米,邊緣5淺裂。雌蕊密被白色短柔毛,子房長1.8厘米,花柱長,毫米,柱頭2,膨大,近圓形,長約1.2毫米。
蒴果倒披針形,長2-7厘米,直徑2.5-7毫米,被疏柔毛至近無毛。
花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650-2109米的陰濕岩石上及林下石上。

分布範圍

產自湖北西部、甘肅南部及四川東南部。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巴東。

物種區別

滇北直瓣苣苔A. mairei(Levl.)Craib的區別在於本種花冠上唇微凹,下唇3深裂,中央裂片遠長於兩側裂片,子房密被白色短柔毛。
該種在同一聚傘花序中,我們發現僅頂生花發育良好,側花雌蕊明顯退化,子房疏被短柔毛(如四川金佛山,植物地理組298);有的植株(如四川金佛山,李國鳳64604,湖北房縣,程傳聯282),花萼5裂至基部之上,裂片頂端小齒不明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