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癢病

目癢病,中醫病名。亦即目癢症,是指以眼部發癢為主要症狀的眼病。西醫學之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屬於本範疇。

過敏性結膜炎相當於中醫學中“時復症”、“目癢症”。 典型症狀是眼睛奇癢,難以忍受,伴有分泌物、流淚、灼熱感等,常於春秋季節反覆發作。過敏性結膜炎主要分為4種類型:過敏性結膜(包含季節性、常年性、接觸性)、巨乳頭性結膜炎、春季角結膜炎和特應性角結膜炎。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 目癢病
  • 相關西醫疾病: 春季卡他性結膜炎
  • 其他名稱: 時復症、目癢症
  • 疾病分類: 眼科-其他疾病
  • 發病部位: 眼部
  • 主要病因: 風濕熱邪上犯,氣滯血瘀
  • 多發群體: 兒童、男性青年
  • 傳染性: 有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查要點,診斷依據,病證鑑別,辯證論治,辯證要點,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預防調護,

名詞解釋

目癢病亦稱目癢症,是指以眼部發癢為主要症狀的眼病。西醫學之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屬於本範疇。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西醫學之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屬於本範疇。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風邪外襲,邪氣往來流行於瞼眥腠理之間;或脾肺濕熱蘊積,復感風邪,風邪濕熱上犯,阻遏經絡,氣滯血瘀而釀成本病。也有因肝血虧少,血虛風動而作癢者。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雙眼內或兩眥作癢,或癢如蟲行,或奇癢難忍。檢查眼部:或於上瞼內面有扁平、大小不等、質堅而硬的淡紅色顆粒,排列不齊,如鋪路卵圓石樣;或白睛污紅,於黑睛緣處之白睛上,有灰黃或暗紅色膠樣隆起。也有眼內無異常見症者。

病證鑑別

本病應與椒瘡病相鑑別。後者胞瞼內面紅色細小顆粒密集叢生,狀若椒粒,故名椒瘡。分布以大小眥及穹窿部為重,常與粟瘡並生,癢澀流淚,若及黑睛可致赤膜下垂,血翳包睛;若及胞瞼,終為捲毛倒睫,黑睛生翳。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胞瞼屬脾,白睛屬肺,脾肺濕熱流竄胞瞼白睛,則見胞瞼內有淡紅色顆粒,白睛污紅。癢屬風,風為陽邪,客於胞瞼則覺眼癢;夾濕熱則奇癢難忍。血虛生風,肝血虧少,則虛風內動,肝開竅於目,故見眼癢時發時止。

治療原則

祛風止癢。

證治分類

(一)風邪外襲
症狀:兩眥及瞼內作癢,春暖季節明顯。
治法:祛風散邪止癢。
方藥:驅風一字散加減。
常用藥:炮川烏、川芎、荊芥、羌活、防風、薄荷、烏梢蛇、蟬蛻、生地黃。
(二)濕熱夾風
症狀:眼內奇癢難忍,眵淚膠粘,胞瞼沉重,白睛黃濁。
治法:祛風清熱,除濕止癢。
方藥:除濕湯加減。
常用藥:荊芥、防風、滑石、車前子、通草、茯苓、黃芩、黃連、連翹、甘草、枳殼、陳皮、烏梢蛇、蟬蛻、薄荷、川烏頭。
(三)血虛生風
症狀:眼癢時作時止,局部未發現異常,形體不實;舌淡脈細。
治法:養血熄風止癢。
方藥:四物湯加減。
常用藥: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防風、蟬蛻、烏蛸蛇、地龍乾、雞血藤、僵蠶。
外治
1、選用以下中藥煎水外洗,防風、苦參、白鮮皮、秦皮、龍膽草各15-20克,或用內服中藥渣煎水熏洗患眼。
2、必要時配合套用可的松眼藥水滴眼。

其他療法

針刺治療
取穴:承泣、瞳子髎、光明、陽陵泉、外關、大陵、合谷。用平補平瀉法。

預防調護

患者平素須加強鍛鍊,增強體質,發病季節避免接觸過敏物質,如植物花粉、塵土及某些食物。若因體虛而目癢者,宜注意服用補養氣血食物,少食寒冷之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