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山義

盧山義

盧山義(1920年2月——2007年10月),中國界首人,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藝人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為安徽省最年長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其傳承的界首彩陶的燒制技藝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山義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0年2月
  • 逝世日期:2007年10月
人物簡介,主要貢獻,

人物簡介

盧山義,(1920年2月——2007年10月),界首人,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藝人、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為安徽省最年長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
盧山義出生在素有“陶藝之鄉”之稱的安徽界首市盧窯村一個藝術之家;祖上以手工藝品為生,其父為當地有名的戲劇刻畫名匠。盧山義自幼就受父親的藝術感染和薰陶,喜歡上民間酒罈、花瓶、臉盆上繪製的鳥語花香,並萌發出藝人的聰穎智慧;受到父親的支持並教授其走上從藝人生。在他十五歲那年他父親的去世使他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擔,並使得其技藝很快成熟起來。
由於老藝人出生的年代處在舊社會,童年沒念過書,文化方面接受民間戲劇的渲染,他大膽創新、走自己的路。於是從民間戲劇人物中找素材,盧山義刻畫出一段一段歷史劇、武戲中的情節和人物個性,盧山義刻畫的刀,鋼勁有力、辟頭蓋腦、勢如破竹;戲劇中表現騎馬,演員表演“行頭馬鞭”盧山義認為畫中表現的不解其義,他推陳出新畫出了具有神奇般的飛馬行空,使得其畫筆下的馬不僅是戰馬,更是神馬,這就是盧山義刻畫的馬。對於人物的表現盧山義藝人抓住京劇中的臉譜形象有之採取淡而雅的臉譜,畫出的人物具有精、氣、神綜合的美感。“刀”“馬”“人”三者聚在一起,便形成了盧山義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一技巧被他命名為“刀馬人”。將此藝術技術繪製在器皿、花瓶、壇、罐上配以界首特有三彩釉:紅、白、綠,燒製成“刀馬人”工藝品,件件如同向你講述歷史故事,使你有如身臨其境的竟境,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和觀賞性。“刀馬人”是老藝人在國內獨創一派的藝術技巧,充分體現了民間藝術的風格,是民間藝術的傳奇珍寶。他的作品被藝術家們評譽為:“有形不至而藝至之妙趣”被稱為東方之秀。
刻畫圖案刻畫圖案
2006年元月,皖西北界首彩陶的燒制技藝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12月中下旬,由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領導機構調查、認定和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名單發布,全國166人獲此殊榮,安徽4位老藝人榜上有名。其中就有傳承界首剔花陶藝技藝的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全國民間藝人盧山義老人。
自界首城區東南出順河街約行十五分鐘左右,在一片村莊的包圍中,界首陶瓷廠就坐落於此處。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盧山義———這個被稱為“界首最後一位彩陶藝人”就住在裡面。其間,雖然有人願意出高價收購該廠,並高價“收買”盧山義,但都被他一口拒絕。這位固執的老人從未動搖過離開此地的念頭。在界首陶瓷廠,他一呆就是70多年。他生命的全部幾乎都獻給了“彩陶”。這裡是他生命的全部,是他精神的全部,也是他藝術人生的最後歸屬。

主要貢獻

在界首境內,白練一般的潁河自西向東,亘古不息。兩岸蘊藏著歷經河水沖刷沉積的黃膠泥土層極為豐富。黃膠泥可塑性強,極適合在陶瓷製品上以原材料的形式出現。靠著這個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界首陶”應運而生。
據歷史資料中記載,界首田營一帶曾集中有盧窯、魏窯、後魏窯、計窯、朱窯、張窯等十三個窯口,後稱為“十三窯”,主要生產三彩刻花陶、民風陶、建築陶等,最重要的是界首陶一直保留和繼承了祖傳的傳統三彩刻畫陶瓷工藝,在造型、制坯、設色、配料、上釉,燒制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
1920年10月,盧山義就出生在素有“陶藝之鄉”之稱的田營鎮盧窯村的一戶農家。其祖父盧井卿,是界首彩陶之鄉頗有名氣的一位刻畫能手。他的父親盧之凱尤其擅長寺廟、樓閣裝飾和三彩刻畫壇罐,也是當地有名的戲劇刻畫名匠。
盧山義自幼便繼承了家族的衣缽。他第一次刻畫的就是畫魚盆,畫了還不敢拿出來,怕畫得不好,挨父親的罵。結果還是被祖父發現了,逼著他拿出來,見到當時10歲孩子的作品,祖父不禁暗暗高興,隨意勾了幾筆,嚴肅地說:這樣看不是很好嗎?在得到祖父的鼓勵後,盧山義開始畫“對屁股”桃、“對屁股”石榴,漸漸地養成了興趣,連吃飯時,也常用筷子在桌子上寫寫畫畫。寒來暑往,花鳥魚蟲在他手下信手拈來,活靈活現。
盧山義還有個愛好就是看戲。當地有名的沙河調及河南豫劇,只要有機會就會去看。戲劇中的人物深深地吸引著他,並激發了把人物形象畫到陶胎上的衝動。有人不解,便問盧山義,陶胎上的素材是如何來的?盧山義說,我滿腦子裡都是戲,叮叮咚咚鑼鼓一定格,人物的眼神我都記得很清楚。所以,他畫的戲曲人物,不重樣。的確,在他的筆下,《三英戰呂布》、《羅通掃北》、《穆桂英掛帥》等戲曲,都成為他刻畫的主題和靈感的源泉。
在一次刻畫的時候,盧山義想,拿馬鞭當騎馬,不夠威武。就在刻畫的時候,他把代表馬的馬鞭換成了馬,如此一改,遒勁有力,劈頭蓋腦,勢如破竹;馬,不僅是戰馬,飛馬行空,更是神馬;人,眼神傳遞,架勢威武,有精、有神、有氣,刻畫獨到,“刀、馬、人”三者聚在一起,便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一技巧被命名為“刀馬人”,這獨創一派的技藝,被藝術家們評譽為“有形不至而藝至之妙趣”。
1957年,盧山義光榮地出席了全省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並當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參加了建國後首屆全國藝人代表大會,被國家命名為“民間藝人”。1960年,盧山義參加全省勞模會歸來,省里派人來看望他,看到生產景象紅紅火火,而廠房圍牆用的破盆爛罐,十分不協調,決定對他予以支持,縣裡在城郊結合部建立了以他為首的界首工藝陶瓷廠。
1983年10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來到界首工藝陶瓷廠進行創作實踐。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韓美林與盧山義及盧山義的兒子盧群山一起搞創作,研究陶藝的各套技術,共同創作出了“腰鼓壇”,1984年4月獲輕工業部頒發的“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質產品獎”。那時,盧群山擔任韓美林老師的助手,共同研製出了“矽硼系無毒彩釉”,把釉色從原來單調的色彩豐富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