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仲衡

盧仲衡

盧仲衡(1923-2002),廣東省茂名市高州縣人,曾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央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教育科學“七五”“八五”規劃學科組成員、《教育研究》編委、“數學自學輔導教學實驗”研究組組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仲衡
  • 出生地:廣東省茂名市高州縣
  • 出生日期:1923
  • 逝世日期:2002
  • 主要成就:《教育研究》編委、“數學自學輔導教學實驗”研究組組長。
簡介,人物履歷,貢獻,論文貢獻,在50 年代,1961 年,主要經歷,創立教法,

簡介

盧仲衡,1923年出生於廣東茂名縣(現高州市),40年代參加革命,曾參加粵桂邊縱隊游擊隊,195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心理學部(研究生)。並分配到華東師範大學從事心理學教學。由於口音問題,師生交流有困難,1953年調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現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已離休)。曾兼任中央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教育科學“七五”“八五”規劃學科組成員、《教育研究》編委、全國中學自學輔導教學研究組組長。

人物履歷

1965年開始自學輔導教學實驗研究。1982年,此項實驗擴大到22個省市177個實驗班。
1982年,盧仲衡主編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材》由教育部批准正式出版。
1985年,盧仲衡主持的自學輔導教學實驗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7年,盧仲衡總結其研究成果的專著《自學輔導心理學》出版。
1987年6月,被聘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教育心理學學科規劃組成員。
1987年,自學輔導教學實驗擴展到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5000多個實驗班,並被列為國家教委“七五”教育科研重點項目。
1989年夏,《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材》由國家教委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批准為正式試用教材。
1990年,《自學輔導心理學》獲國家教委全國教育科學建國40周年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1年,作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第一批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
1994年,《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材》經國家教委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作為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列入全國普通初級中學教學用書。
1999年9月,國家教育部頒發獎勵證書,盧仲衡主編的《國中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結構心理因素的實驗研究》在全國第二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中獲二等獎。
1983 年以來,他主編的全國各地該項實驗報告的數學和心理學論文共有1000多篇,約400萬字。全國教育科學“七五”規劃研究課題--“自學輔導教學促進認知過程的發展”、全國教育科學“八五”規劃研究課題--“國中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結構心理因素的實驗研究”、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研究課題--“自學輔導教學促進學生自學能力、自學習慣、自學信心的成長與遷移”,均通過了專家鑑定。

貢獻

論文貢獻

盧仲衡的碩士論文是《不同知覺對記憶的準確性和持久性的實驗研究》。使用自己編寫的兩篇可以自學懂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材料,用30 分鐘能記熟、用10分鐘能記住其大意。實驗時,對360名初一學生一個一個地進行實驗。分視覺組(只看)、視聽組(先視後聽)、聽視組(先聽後視)和聽覺組(只聽)四個組,由此觀測各組學生的記憶的準確性和持久性。實驗歷時1年半。其結果是,無論是自然科學常識的內容,抑或是社會科學常識的內容;無論是在記憶的準確性上,還是在記憶的持久性上;無論是在充分熟記的時間上,抑或是在能讀或聽一兩遍的時間上,都是以視覺的記憶為最好,先視後聽次之,先聽後視再次之,以只聽的記憶為最差。這個實驗研究,為盧仲衡埋藏下了自學優勢論的觀點。

在50 年代

,盧仲衡先生就開始研究學生學習過程中概括化形成與某些條件的依存性問題,吳江霖等在《心理學報》(1957年)發表了《兒童第一和第二信號系統的相互動力傳遞的實驗研究》,他是參加者之一;1957年出版了《怎樣加強記憶》(科普出版社)一書,這是我國解放後第一次正式出版的心理學書,頗為暢銷,發行到國外。

1961 年

,在《數學通報》發表《初二學生學習數學所產生的一些錯誤的分析》,在《心理學報》發表《關於平面幾何“標準圖形”教學的消極作用的問題》和《教學改革中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的一些因素的研究》;1963年,在《數學通報》發表《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掌握幾何基本概念的作用問題的實驗研究》;1964年,在《數學通報》發表《關於如何減少圖形交錯的消極影響的問題》,在《心理學報》發表《圖形交錯對感知和思維過程的消極影響的實驗研究》和《外周線段對圖形知覺結構的思維過程的影響的實驗研究》等。
盧仲衡先生早期關於學生學習過程的一系列實驗研究,對當代學習心理學的發展作出了理論與實踐上的重要貢獻,同時他首創的“班集體與個體化相結合”的教育思想以及主持的近40年的自學輔導教學理論與實驗無不產生深刻的奠基和啟迪作用。

主要經歷

1923年11月出生,廣東省高州市人。 1936年至1942年就讀於廣東高州中學初高中,畢業。 1952年中山大學研究生畢業。1949年3月至11月在粵桂邊縱隊游擊隊。1952年分配到華東師範大學教心理學。1953年調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現任研究員。曾兼職中央教科所研究員,全國教育科學“七五”、 “八五”規劃學科組成員,“九五”規劃課題負責人,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委員會委員, 《教育研究》雜誌編委。1965年他首先提出班集體與個別化相結合的教學思想,在教師指導輔導下學生自學為采主,用啟(發)、 (閱)讀、練(習)、知(當時知道結果), (小)結為課堂模式,以領導為關鍵、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自輔教材為客體,提出和運用九條心理原則來創編《國中數學自學輔導》教材。1966年在北京女6中和西4中學進行實驗,把自輔教材教法與常規教材教法作對比試驗,初出茅廬獲得可喜成績,縮短學時,提高質量。1980年擴大實驗範圍,又提出自輔特有的7條教學原則,以便推廣套用。1982年7月原國家教育部批准《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材正式出版,每年銷售近百萬套。推廣到全國28個省市。現又批准為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他主編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實驗文選》公開出版,作為全國實驗者經驗交流刊物,現巳出版19集,還有兩集在印刷中。中科院心則研究所兩位業務領導和他一起編寫高中數學、物理、化學自學輔導教材,並擔任第一總主編。他研究自學輔導教學30多年, 所作的自學能力成長和自學能力對理科遷移的試驗,都獲得成功,都無例外地優於常規教學班。還採取高2的行列式對初2的自輔班和高1常規班在5省市17個班進行自學能力對比實驗,結果兩者無顯著差異。1983年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聘請專家對‘提高自學效果的學習心理研究”一文進行評審。此項成果1985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2等獎;1985年“數學自學輔導教學擴大研究結果”獲《教育研究》比秀文章獎;專著《自學輔導心理學》一書在1990年獲全國首屆教育科學國家一等獎。1991年獲中央人民政府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首屆特殊津貼。《自學輔導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在遼寧出版社出版。

創立教法

1965年,盧仲衡開始根據一些心理學原則編寫實驗教材,並進行實驗。實驗初始階段,只限於國中數學一個學科,俗稱“三本教學”。
“文革”期間,實驗夭折兩次。1981年春,“三本教學”被當時的中科院心理所所長潘菽更名為“自學輔導教學”並沿用至今。1982年,由盧仲衡主編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材》由教育部批准正式出版,此項實驗擴大到22個省市的177個實驗班。1987年,總結其研究成果的專著《自學輔導心理學》出版,實驗擴展到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5000多個實驗班。1989年,《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材》由原國家教委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批准為正式試用教材。1990年,《自學輔導心理學》獲原國家教委全國教育科學建國40周年優秀成果一等獎。1994年,《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材》經原國家教委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作為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列入全國普通初級中學教學用書。同時,全國教育科學“七五”規劃研究課題---“自學輔導教學促進認知過程的發展”,全國教育科學“八五”規劃研究課題---“國中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結構心理因素的實驗研究”,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研究課題---“自學輔導教學促進學生自學能力、自學習慣、自學信心的成長與遷移”,都展現了該實驗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歷程。至2002年,盧仲衡去世,由於種種原因,此項實驗終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