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街道(重慶雲陽縣盤龍街道)

盤龍街道(重慶雲陽縣盤龍街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盤龍街道隸屬於重慶市雲陽縣,位於三峽庫區腹心地帶,與雲陽新縣城一橋之隔,東接鳳鳴鎮,南靠萬州區牡羊鎮,西與萬州區黃柏鄉接壤,街道辦事處駐地盤石集鎮是全縣四大古鎮之一、移民搬遷重鎮、市級重點小城鎮、市級經濟百強鎮、市級小企業創業基地、長江三峽文明長廊建設示範點、三峽工程生態屏障區試點示範項目建設鎮。

盤龍街道歷經多次建制調整,1992年10月由原永興鄉、革嶺鄉合併成盤石鎮。2006年10月由原盤石鎮、九龍鄉合併成盤龍鎮。2003年5月納入雲陽新縣城城區組團。2010年11月由鎮改街道。

盤龍街道幅員面積92.66平方公里,有盤石、革嶺、九龍3個場鎮,18個村6個社區,16157戶49442人,其中城鎮人口1.2萬餘人。

街道區位優勢獨特,長江大橋將盤龍與新縣城連成一體,與萬州機場相距30公里,雲利二級公路橫貫其中,張恆侯廟落戶於此,是雲陽南岸交通樞紐和重要物流、信息、商貿集散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盤龍街道
  • 別名:盤石
  • 行政區類別:街道(鄉級行政區)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地區 重慶市雲陽縣
  • 下轄地區:6個社區、1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盤石社區
  • 電話區號:023(+86)
  • 郵政區碼:404500
  • 地理位置:重慶市東北部
  • 面積:92.66平方公里
  • 人口:49442人
  • 著名景點:張恆侯廟、長江三峽
  • 機場:萬州機場相距
  • 車牌代碼:渝F
歷史沿革,民國及以前,新中國時期,行政區劃,沿革變遷,政區劃分,地理環境,經濟,

歷史沿革

民國及以前

盤龍原名盤石,盤石鎮以該鎮在長江邊有一塊長2千米、寬1千米的巨大盤狀勢頭(2003年6月三峽工程蓄水至海拔135米時被淹)而得名。
明朝屬居仁鄉仁慈里盤沱堡、盤纜堡。
清朝中葉屬南鄉之盤石甲。
清末民初置盤石鄉,轄九堆甲、長磧甲、盤沱半甲,有今盤石鎮、九龍鄉之地。民國19年(1930年)改稱盤石鎮。民國19-22年鎮分成盤石鎮、九龍鄉、親睦鄉。民國24年,盤石鎮、九龍鄉、親睦鄉合併成立盤石鎮,屬第三區,有40個保。民國28年3月從盤石鎮分置九龍鄉。次年九龍鄉併入盤石鎮。民國30年又從盤石鎮分置九龍鄉。民國31年改稱盤石鄉,隸第二指導區。

新中國時期

1949年12月6日和平解放。同年18日,縣人民政府頒布政區調整布告,屬鳳鳴區。
1951年改保為村、改甲為組;同年7月該隸第二區。
1953年民主建政,盤石鄉分成盤石鎮、永興、楊柳、革嶺、親睦、竹垣、長安6鄉1鎮,屬第十區。
1955年,上述6鄉1鎮合併成立永興鄉,屬鳳鳴區;並劃出4個村給院莊鄉。
1958年10月成立永興人民公社,公社駐地盤石集鎮;改村為大隊、組為生產隊。1960年將龍獅、永安大隊合併為龍安大隊。
1961年,從永興公社劃出6個大隊、從院莊公社劃出4個大隊成立革嶺人民公社,公社駐地鄒家祠堂。
1984年改公社為鄉、大隊為村、生產隊為組。1992年和革嶺鄉合併新建盤石鎮。
2010年11月,撤銷盤龍鎮,成立盤龍街道辦事處,轄18個行政村、6個社區。

行政區劃

沿革變遷

1981年地名普查,改楊柳為柳橋、柏木為柏谷、勝利為慈雲、更生為黑馬、石福為石獅大隊。
2002年,全鎮轄龍安、永安、長安、四民、陽明、永興、龍水、石樓、柳橋、柏谷、慈雲、古桑、親睦、黑馬、石獅、革嶺、革新、青春、青源共19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97個村(居)民小組。
2005年,全鎮有盤石社區居委會、龍安社區居委會和永安、長安、柳橋、陽明、龍水、永興、四民、石樓、古桑、革嶺、黑馬、革新、石獅、青春、親睦15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91個村(居)民小組。
2006年11月,盤石鎮和九龍鄉合併成立盤龍鎮,轄盤石社區居委會、龍安社區居委會和永安、長安、柳橋、活龍、雙龍、金龍、騰龍、三龍、旺龍、陽明、帽合、龍水、永興、四民、石樓、古桑、革嶺、黑馬、革新、石獅、青春、親睦22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192個村(居)民小組。

政區劃分

截至2010年11月,盤龍街道辦事處轄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18個村民委員會,共196個村(居)民小組。分別是:盤石社區、龍安社區、長安社區、柳橋社區、活龍社區、三龍社區和永安、永興、四民、石樓、青春、親睦、石獅、革嶺、革新、古桑、黑馬、雙龍、旺龍、騰龍、金龍、陽明、帽合、龍水18個行政村。
盤龍全景盤龍全景

地理環境

盤龍街道位於三峽庫區腹心地帶,與雲陽新縣城一橋之隔,東接鳳鳴鎮,南靠萬州區牡羊鎮,西與萬州區黃柏鄉接壤,街道辦事處駐地盤石集鎮,盤龍街道幅員面積92.66平方公里。
盤龍街道

經濟

2012年,盤龍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6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0.5億元,同比增長78%,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7億元,同比增長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億元,同比增長35.5%,實現財政收入3320萬元,消赤減債1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210元,同比增長23%。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