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瓠崇拜

盤瓠崇拜是湘西苗族、瑤族民間古老的信仰風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盤瓠崇拜
  • 所屬民族:苗族、瑤族
民俗來源
相傳盤瓠為一神犬(或神龍),神像多塑為犬首人身,號之為“盤瓠公公”或“盤王”,是一種具有圖騰和祖先崇拜性質的祭祀風俗。就現有文獻記載而言,這一祭祀風俗最早見於東漢時應劭的《風俗通義》,言盤瓠為高辛氏的神犬,因征戰犬戎部落有功,娶高辛帝之小女為妻。後生六男六女為夫妻繁衍相續,“其後滋蔓,號日蠻夷”。東晉時乾寶《搜神記》之記載與《風俗通義》略有出入,增加了盤瓠的來歷一說,認為盤瓠為高辛氏之一老婦耳內“頂蟲”所化。本世紀80年代,湘西沅水中上游懷化市以東30公里處的高坎壟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了一件雙頭合體的犬形陶塑文物,被專家考證為距今4600~5000年的原始圖騰祭祀物。據此而論,盤瓠崇拜習俗當起源於原始狩獵時期,大約相當於傳說中的帝嚳高辛氏時代。由於年代久遠,加之其民族、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差異,在其祭祀日期、祭祀儀式諸方面,各地均有不同。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以下二類:1、歲首槽祭,2、七月廟祭。清人陸次雲《峒溪纖志》:“歲首祭盤瓠,揉魚肉於木槽,扣槽,群號以為禮。”《辰陽風土記》:“在瀘溪縣南三十里,有盤瓠廟。每年七月二十五日,種類(盤瓠後裔)雲集於廟,扶老攜幼,環宿其旁。凡五日,祀以牛豕酒酢,椎舞踏歌,歡欣而還。”瀘溪苗民在祭祀盤瓠的同時,廟內還塑有辛女娘娘及銅鼓四神(或叫苗王)等神像,一併享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