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溪鎮

盤溪鎮

盤溪鎮位於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境東部,東與彌勒市建水縣、南與華溪鎮、西與寧州鎮、北與通紅甸彝族苗族鄉接界。鎮人民政府駐地盤溪,距昆河鐵路盤溪火車站1.5公里,距縣城55公里。四周為群山環繞,中間為盤溪壩,面積176.9平方千米,有南盤江自北向南穿境而過。

全鎮現有人口53723人(2017年),是我縣糧食、水果、蔬菜、烤菸、甘蔗的主產區。盤溪柑桔,冬早蔬菜享譽省內外。玉溪市柑桔研究所、華寧縣牛山柑桔場、新村柑桔場就建立在盤溪鎮境內。

盤溪柑桔品質優良曾獲中國第一、二屆農業博覽會獎金2、銀獎2個,有9個品種獲得農業部、雲南省優質水果稱號。柑桔產品以“早熟優質”而聞名,果子比其他產區提前40天成熟,現在,柑桔已發展為全縣骨幹經濟產業之一。地方政府非常重視農業信息工作,並且農業技術力量雄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盤溪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玉溪市華寧縣
  • 下轄地區: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
  • 政府駐地:盤溪
  • 電話區號:0877
  • 郵政區碼:652801
  • 地理位置:華寧縣東部
  • 面積:176.9平方千米 
  • 人口:53723人(2017年) 
  • 方言:雲南話
  • 車牌代碼:雲F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自然概貌,鄉鎮經濟,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農業,招商引資,基層黨團組織,人口衛生,旅遊資源,潭泉文化,大龍潭,政治政策,文化遺蹟,風景名勝,文物古蹟,文化教育,民風民俗,回族習俗,彝族的風俗習慣,苗族的風俗習慣,遠景規劃,

歷史沿革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盤溪設毋單縣。1662—1671年,福照莊翰林院檢討董健加築大龍潭埂,開溝修建大、小冒洞。1741年,鄉人陳丕顯,倡導修建鐵索橋。1777年開挖九甸大溝。
盤溪鎮盤溪鎮
1910年滇越鐵路通車,盤溪設二等火車站。
1939年奧人李粥三兄弟二人在火車站建小型機械化的盤溪糖廠。
1948年省工委派中共黨員襯柏松、段亞華在盤溪段亞華家建立地下交通站,擔負省與彌勒西山區游擊隊的聯繫等任務。並且在三江寨魏張氏家建立秘密聯絡點。
1949年3月28日,邊縱十一支隊在磨沙塘與國民黨26軍戰鬥,遭到伏擊,4月盤溪區委會成立。
1950年1月12日盤溪區人民政府成立,同時華溪併入盤溪區。
1956年7月動員興修華盤大溝,並上陣1000民工修建華盤公路。
1958年5月建華盤公路通車。1964年試種雙季稻。1977年盤溪鎮從盤溪公社劃出,成立中共盤溪鎮黨委、盤溪鎮人民政府。
1979年7月10日,召開民眾大會,給“民捍團”平反,政府撥款160萬元,重修清真寺和興建民族團結大橋。
1981年,農村全面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1982年12月,開始修建公路大橋。根據雲南省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為加強基層建設,1987年11月區鄉體制改革,設立鎮人大主席團和常務主席(1995年後為人大主席)。
1988年1月,撤區建鄉,改原盤溪區公所為“盤溪彝族鄉人民政府”, 原盤溪區委會為“盤溪彝
族鄉委員會”。
1998年12月盤溪彝族鄉合併盤溪鎮,1999年1月成立新一屆鎮人大主席團。

地理環境

盤溪鎮距離華寧縣城63公里,與紅州的彌勒縣、建水縣接壤,滇越鐵路穿境而過,交通方便;地處南盤江流域,海拔1120米屬亞熱帶河谷區,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
鎮內道路鎮內道路

自然概貌

盤溪是一塊美麗富饒的地方,位於滇中南,東連紅河州彌勒縣,南接建水縣形成了兩州三縣的集合部。交通運輸便利,滇越鐵路穿境而過,北通省城昆明,南達河口,是玉溪市及華寧縣連線滇南州、縣和東南亞國家的重要通道。
盤溪鎮盤溪鎮
1995年,盤溪鎮被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之一。總面積176.9平方千米,海拔最高點2491.5米,海拔最低點1110米,距縣城55公里。盤溪壩由南盤江、華溪河沖積而成,面積13平方公里,海拔1150米,屬暖熱河谷壩區,年平均氣溫20.2℃,年平均降雨量853.8毫米,無霜期345天,素稱"天然溫室"。

鄉鎮經濟

全鎮轄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08個自然村、13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萬餘人,其中回、彝等少數民族占41%。多年來,盤溪以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為依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盤溪鎮盤溪鎮
全鎮有1550家企業,從業人員5643人,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有水泥廠、八方糖業有限公司、石棉瓦廠、馬龍化建股份有限公司華寧分公司、蔗渣刨花板廠),其中:馬龍華建股分有限公司華寧分公司是華寧縣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
2001年,鄉鎮企業總收入56317萬元,個私經濟收入53779萬元,經濟總收入30155萬元,工業總產值14242萬元,人均純收入2291元,人民生活水平穩步增長。99年,經市級評審驗收,壩區東升、下街、盤江三個村委會達到小康水平,其他14個村委會正朝小康目標邁進。

農村經濟

盤溪鎮
2008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50109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0298萬元,第二產業21923萬元,第三產業17888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9556元。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7491萬元,
其中:農業總產值15857萬元,工業總產值61634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989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65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48萬元,實現地方財政收一般預算入405.7萬元。全年糧食總產1501.53萬公斤,人均產糧322公斤。

基礎設施

(一)水利設施:盤溪水資源富集,水利條件優越。南盤江、曲江縱橫盤溪,境內有1000多個出水點的泉水潭(大龍潭出水量為雲南省第一大)。全鎮現有水庫壩塘24座,總庫容量1148萬立方米,小水窖3511口,共建成三面光溝26公里,水利化程度76%。特別是華盤大溝、矣則河水庫、大龍潭三大水係為整個壩子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條件。
(二)五通情況:盤溪鎮是華寧縣的東大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滇越鐵路、華盤二級公路穿境二過,鐵路北通昆明,南達河口,公路東連彌勒縣境內213國道,是滇中經濟區和滇南經濟區的重要通道。境內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全鎮現有鄉村公路710.3公里,鄉村公路網路基本建成,其中:通水泥路的36個自然村,通柏油路10個自然村,通沙石路27個自然村,通土路45個自然村。鎮區有自來水廠一座,集鎮區自來水普及率100%,入戶率94%,117個村民小組通自來水。建有110千伏變電站一座,現完成農村電網改造的村委會16個,共110個村小組,12246戶。全鎮有36個村、807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戶1173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11198戶。
集貿市場集貿市場
(三)能源建設:全鎮建沼氣池5035口,全部完成了“一池三改”。安裝太陽能的農戶2609戶,占21%。
(四)集貿市場:鎮區建有65.7畝的農產品交易市場1個,21畝的綜合農貿市場1個,另有鮮肉市場1個,生豬市場1個,大牲畜市場1個,羊街集市1個。
(五)鎮區街道情況:集鎮區主幹道基本形成,硬化率達100%,排水、路燈、行道樹等配套設施完善。主要有聯通路、青年路、新聞路、東升路、老城區路及南過境路。
(六)環衛設施:有沖水公廁36座,垃圾填埋場1個,垃圾坑7個,垃圾桶100隻。

特色農業

盤溪盛產冬早蔬菜和水果,色香味均佳的“秋波兮”柑桔遠銷東南亞。冬早蔬菜有豌豆、茄子、蕃茄、苦瓜、青包穀、辣椒洋蔥、小香瓜等20多個品種,植面積14181畝,年產1914.86萬公斤;水果有梨、柿子、芒果龍眼、荔枝、石榴、密波蘿、香蕉,年產75.37萬公斤;
盤溪鎮盤溪鎮
牛山、新村兩個柑桔場的柑桔遠近聞名,年產柑桔47.4萬公斤;甘蔗種植3068畝,年產15757噸,是盤溪八方糖業有限公司的堅實後盾。主要土特產品有“秋波兮”柑桔,洋蔥、苦瓜、茄子、青包穀等冬早蔬菜。

招商引資

冬早蔬菜:種植面積16544畝,總產3324.68噸,年產值2795.33萬元,種植品種以洋蔥番茄、茄子、鮮食青玉米、苦瓜為主。每年上市時間:12月至次年3月。歡迎全國各地客商前來接洽。
柑桔種植面積6000畝,年產量2700噸,產值486萬元,上市時間為每年7月下旬至10月。歡迎全國各地客商接洽。

基層黨團組織

基層黨團組織
盤溪鎮設黨的基層委員會一個,總支17個,支部105個,黨員總數1009人,黨員中男性870人,女性139人;年齡在60歲以上的139人,60歲以下的870人。 設團的基層委員會一個,總支15個,支部107個,團員總數610人。
盤溪鎮盤溪鎮
基層組織
盤溪鎮設黨的基層委員會一個,總支15個,支部95個,黨員總數1352人,黨員中男性人,女性人;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60歲以下的人。
設團的基層委員會一個,總支個,支部25個,團員總數1004人。

人口衛生

盤溪鎮下轄17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118個自然村138個村民小組,2008年人口13229戶,47025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96人。有漢族23219人,占總人口數的49.38%、彝族18007人,占總人口數的38.29%、回族5399人,占總人口數的11.48%、蒙古族、苗族、哈尼族等民族400人,占總人口數的0.85%。
冬早蔬菜冬早蔬菜
在總人口中,農業人口13229戶,47025人,有勞動人口29651人,占總人口的63%,其中從事第一產業的有21013人,占勞動人口的45%,從事第二、三產業的有8114人,占勞動人口的17%。
有二級中心衛生院1個,醫務人員127人,村級衛生所17所,鄉村醫生41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578人,享受低保人數1708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9862戶,總計34336人,參合率73.6%。

旅遊資源

潭泉文化

盤溪溫泉源於縣城東盤溪溫水塘村旁,泉水自石隙中湧出,流量0.016立方米/秒,水溫30℃,水質清淨,有浴池、游泳池。
黨風建設黨風建設

大龍潭

盤溪大龍潭,又名七犀潭,由地河形成,出水量平均每秒達到了5.3立方米,是盤溪鎮1萬2千多畝農田的重要灌溉水源和3萬多人民的飲用水源,當地民眾稱之為“母親泉”。這裡潭水碧綠,周圍綠樹成蔭,風景怡人,與桔園、溫水塘形成一組旅遊景區,是當地民眾逢年過節的集散地。
盤溪鎮把大龍潭建設成為集休閒、娛樂、水源保護為一體的旅遊景點,對大龍潭實施綠化、保護、開發工程,並完成了遊園小道、排污溝建設。在此基礎上,該鎮又投資20多萬元,興建大龍潭文明長廊。該長廊總長223.5米,寬4米,由玉溪、通海和盤溪的三家建築公司承建。目前,長廊的花架搭建基本完工,待地面鋪設完畢後,即可在長廊兩側種植花草。

政治政策

盤溪鎮率先順利召開鄉鎮人代會
2009年1月7日—9日,盤溪鎮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順利召開。會議補選了鎮人大主席團成員,聽取和審查了鎮人民政府、鎮人大主席團工作報告及鎮財政2008年決算和2009年預算(草案)。大會還通過了鎮人民政府關於鎮十屆人大一次會代表議案、批評和意見的辦理情況報告及十屆二次會議1件議案、55件建議的處理情況報告,作出了有關會議決議,確定了盤溪鎮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為困難民眾義診為困難民眾義診
會議閉幕後,盤溪鎮人大主席團表彰了2008年度三個先進人大代表小組及17名優秀縣、鎮人大代表。
鎮黨委對這次會議的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縣人大常委會的有力指導,鎮人大主席團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會議秘書組、後勤組及相關工作人員共同努力、勤奮工作,是這次會議圓滿召開的有力保障。
華寧縣盤溪鎮打造四大農業產業
為加快農業產業發展,全面服務“三農”,促進農民增收,盤溪鎮採取措施,加強技術指導,培育規模種植,著力打造甘蔗、冬早蔬菜、柑桔、烤菸四大農業產業。一是積極復興甘蔗產業。甘蔗產業是盤溪鎮的傳統產業,一度帶動製糖業、裝飾板材業、糖製品加工業的繁榮。近年來,由於省內外糖價的下跌,嚴重影響了製糖業的發展,甘蔗種植面積大幅下滑,膠板廠原料供應緊缺。為發展甘蔗產業,復興製糖業,鞏固板材業,帶動糖製品下游產品開發,盤溪鎮積極促成昆河蔗渣板廠與糖廠聯姻組建新的企業,採取宣傳發動盤溪及周邊鄉鎮民眾種植甘蔗、統一調配甘蔗秧、對甘蔗收購實行保護價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復興甘蔗產業。2005年計畫發展甘蔗3000畝,實現產量1.2萬噸。
大龍潭今貌大龍潭今貌
二是發展壯大柑桔產業。依託牛山、新村兩個柑桔基地,發揮熱區優勢,加快柑桔產業發展,廣泛發動民眾種植柑桔,突出特、早、優品種,進一步規範苗木管理,杜絕供應病苗、假苗,強化技術指導服務,擴大種植規模,提高柑桔產量,提升產品質量,做大“秋波兮”品牌,再塑盤溪柑桔大鎮形象。
三是規範冬早蔬菜產業。冬早蔬菜是盤溪的特色產業,也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為加快蔬菜產業發展,徹底解決近年來出現的蔬菜賣難問題,盤溪鎮積極協調組建蔬菜協會及中介組織,組織蔬菜外銷;積極爭取綠色食品認證,拓寬蔬菜市場;充分利用農科員及科技特派員兩大力量,加強技術指導服務,規範冬早蔬菜種植。
四是培育壯大烤菸產業。烤菸產業是盤溪鎮山區、半山區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渠道。為加快烤菸產業發展,促進山區民眾增收,盤溪鎮黨委、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宣傳發動適宜地區民眾種植烤菸,全面加強技術指導,做好烤菸育苗、移栽、中後期管理、烘烤及菸葉收購等一系列服務工作,努力提高單產,爭取在產量、均價方面有較大突破。

文化遺蹟

風景名勝

前人用“明旗暗鼓八方樹,倒掛金溝鐵索橋”反映盤溪風景名勝,目前暗鼓、八方樹、鐵索橋已不存在。七犀潭:現今叫大龍潭,清康熙初年出水,1662—1671年,福照莊翰林院檢討董健加築大龍潭埂,開溝修建大、小冒洞。經水利技術人員考察測量,七犀潭呈鍋狀,深達78米,出水量4.169立方/秒,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三大潭。2000年市縣投資80萬元修建,2003年投資100多萬元實施開發保護工程。如今的七犀潭,不但是全鎮2萬多人口的飲用水源和江東幾千畝農田灌溉水源,更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盤溪鎮盤溪鎮
清真寺:盤溪鎮現有清真寺7所,佛教寺1所,基督教堂1座,耶穌教堂1所。其中最為壯觀、最具民族特徵的是北門清真寺。該寺地處盤江村內,始建於清代光緒十二年十二月,占地面積2200平方米,由復興樓、禮拜樓、南北廂樓、沐浴室、院心花園組成。
小紅山烈士塔:距盤溪鎮政府駐地西南4.5公里,小紅山北坡箐邊,1991年為1949年3月29日邊縱十一支隊在磨沙塘遭國民黨26軍伏擊犧牲烈士而修建,站地740平方米,建有一墓一塔。
明旗山:位於磨沙塘以西的群主山峰,面積約五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10米,氣勢磅博、雄偉壯觀,似如平地聳起的一面旗子,故稱明旗山,遠望有點象一雙聳立的馬耳朵,所以地方人又稱馬耳朵山,是我鎮最年青的山脈,距今約600萬年左右。

文物古蹟

華盤古驛道:華寧至盤溪抵達大寨達廣西。
開化寺:又名龍株寺,位於盤溪鎮西南3公里許,始建於清雍正末年,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
鎮江寺《重修常住碑記》碑:碑現存於盤江國小。
鐵索橋:位於華二中東面的南盤江,建於清代乾隆七年,雅稱寧津橋,毀於1958年

文化教育

有縣屬完中一所,鎮屬普通中學一所,完小17所,教學點一個,有教師832人。目前在校學生人數2703人,其中小學生人數1905人,中學生人數798人。鎮內有鎮文化站6個,村級黨員活動室17個,村文化活動室44個,餘業文藝宣傳隊54個,36個村、8075戶有線電視網。

民風民俗

盤溪鎮多民族雜居,以彝、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7%,具有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底蘊。
三江匯流三江匯流

回族習俗

每日沐浴,是回族的良好衛生習俗之一,全身沐浴,謂之“大淨”,局部沐浴,謂之“小淨”,會禮前必須“大淨”,“小淨”酌情處理。主麻日,凡精血外液之後,如房事、行經、產後,必須大淨,大小便後小淨。
回族重互助,死了人同族親友盡力資助,不用殯葬品,只用白布裹全身,用金匣裝殮送葬,不鋪張浪費,但不論貧富,都要拿出一定財物做“伊斯科”(施捨)。
回族有五件主要功課,即:認、禮、齋、課、朝。其飲食只吃牛、羊肉,兼吃鵝、鴨、雞、鴿。
其傳統節日有:
1、聖誕節。為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節日,每年定教歷三月十二日為聖誕節。節前,家家裝點庭院,清掃街道,把清真寺用彩旗、鮮花、標語、對聯裝飾一新,節日到來的早晨,男女老幼,喜氣洋洋,相互祝賀,在寺內開會後就餐,隆重熱鬧。其他民族也主動前往參加慶祝,受到回族的熱情接待。
2、古爾幫節,每年教歷12月10日清晨,穆斯林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參加會禮後,宰牲(牛、羊),除自食外,施散 者。
3、開齋節(爾德、菲特爾),教歷九月初三入齋,到下月初三開齋。凡男滿12歲,女滿9歲的穆斯林,都要把齋一個月,把齋期間,白天禁飲絕食。開齋節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聚集教堂“會禮”,禮畢後上墳,以示對死者之敬意。

彝族的風俗習慣

1.婚姻習俗
(1)初戀。從前男女戀愛,小伙子約小姑娘去玩,還有拖拉現象。這種現象到七、八十年代基本上沒有了。小伙子約小姑娘去玩(跳舞)不需約定在什麼節目,而是隨時可以約定。只要一有機會,小伙子的領隊就找小姑娘的領隊去商量約定玩的日期,日期商定後各自分手。(阿哲族玩的時間一般定在晚上),約定的日子到了,小伙子們一起到約定地點去找小姑娘,離約定地點隔一段距離時,小伙子先打口哨。小姑娘聽到口哨後,隨即也回口哨。然後,男、女雙方走攏。見面時,男領隊道:“有心的阿姐來到了,有心的阿姐請跟小弟走”。然後,小姑娘們就跟隨小伙子到小伙子們選擇好的場地,場心燃起篝火,小姑娘、小伙子們沿火圍成圓圈,小伙子手持樂器(弦子、二胡、笛子),吹、拉、彈、唱起來,圍火起舞,在歌舞樂器聲中,男女雙方都以奉成的歌調輪番而唱,從不用不良言調挖苦對方。慢慢的,男女已有上年紀的喜舞者參舞。(女方只有來時的小姑娘參舞),而原來參舞的小伙子則一個一個慢慢地退出舞圈外,偷看參舞的小姑娘。舞畢。小伙子、小姑娘們各自散在一邊。各自的領隊問自己一邊的同伴:“你給喜歡某某人?”如小姑娘已喜歡,當晚就會跟著自己的意中人回去。住上兩三天(如小姑娘仍然還是喜歡小伙子),小伙子把小姑娘磅回去。在回去的路上,小伙子向小姑娘提出約定下一次見面的日期,男女雙方會按預定的日期赴約,戀愛關係就會越來越深。如小姑娘再喜歡小伙子,在小伙子送她回家時,雖是約定了下一次見面的日期,但到了日期,小姑娘就不會再來與小伙子相遇。
學生宿舍學生宿舍
(2)定親。彝族的現在和從前一樣,當男女雙方的感情逐步加深後,小伙子就會找媒人(介紹人)到女方家提親。當小姑娘的家人答應後,小伙子家則備辦吃小酒的東西到女方家。名為吃小酒,實際上已叫答口酒。席間,媒人與小姑娘的家人還會商量吃大酒(定婚酒)的日期,小姑娘的家人還會提出吃大酒要求小伙子家備辦多少桌的酒席和需拿些什麼東西來。由媒人轉告小伙子家。吃大酒的日期到時,小伙子家把備辦好的酒、菜等挑到小姑娘家,和隨去的人一起,動手煮飯做菜給小姑娘家及請來的客人吃。事過之後,媒人受小伙子家人之託,到小姑娘家商量到結婚時需送、買給新娘及家人的禮銀、衣物等。小姑娘家提出的條件小伙子家答應後,就擇定結婚日子,擇定的日子一到,雙方就準備舉行婚禮。(3)婚禮中的退車馬。在結婚的當天,當新郎把新娘拉回來,到新郎家門前時,新郎家要在門口擺放一張桌子,上面供有一個豬頭,茶水等物,退車馬的師傅把新郎、新娘喊到桌前站好。師傅開始高聲念退車馬的詞句,直到念完,才允許新郎、新娘進門。阿哲族稱這一序節為“退車馬”。
客堂廚房客堂廚房
(4)招親。姑娘家招一個女婿。姑娘家象男人娶媳婦一樣,女婿所要的禮銀、家具等物全部要由姑娘家置辦。到舉行婚禮那天,新娘要掛著紅到新郎家去娶新郎。阿哲族現在招親(即招婿)和從前一樣,沒有改變。2.吹鎖吶的習俗
彝族吹鎖吶從古到今都相當盛行。鎖吶有小、中、大幾種。小鎖吶、中號鎖吶常用於紅事(結婚)節日、喜慶日、吹奏的是喜樂(喜慶的調子)。阿哲族辦喜事都少不了要請吹鎖吶的師傅。小號、中號、大號的鎖吶常用在發喪處,吹奏的是哀樂(哭、喪調子)。鎖吶在阿哲族的喜事、喪事中處處可以看到。
3.喪葬習俗。彝族中男人或女人死後,要請兩主(師傅)念白馬書,師傅請來後,就開始念,無論耽擱到多時候,都要等西主把所要念的白馬書念完,才可以把死者抬出去。能力大的人發喪,如上幾代死的人沒有發過喪,此次要連上幾代死的人全部接回來一起發。能力稍小一點的,只發剛死的這一俱。沒有能力的也就不發了。
客人拉來的牲口(牛、羊、豬等)獻了以後,各自拉去宰殺,交一半給死者家,剩下的一半自己帶回家去,用這一半招待自己喊著去的人,如自己不願留,要全部交進去也可以。
4.飲食習俗。
(1)喜吃生肉。彝族逢年過節殺豬吃,喜歡做一個菜——生肉。殺一個豬這一個菜不做出來吃,人們就會說:“殺個豬不得吃生肉,就象沒有得肉吃一樣”。
(2)喜吃雞渙子(即雞血)。彝族每逢殺雞吃都要有一個菜——就是雞渙子。殺雞不做這道菜,人們也會說:“殺個雞,不得吃雞渙子就象沒有殺雞一樣”。
(3)喜吃雞肉稀飯。彝族族一遇到殺雞吃,喜歡雞肉煮一鍋雞肉稀飯。就是把雞煮熟,再把米撈進去伴著煮,飯煮熟後,把雞單獨撈出來,可吃涼雞,稀飯單獨用盆子裝。開飯時可以自由食用。
5.服飾。彝族的婦女,她們都縫自己民族的服裝,一到節日或喜慶日,她們都各自穿上自己喜愛的少數民族服裝高高興興地去參加節日活動。如今老年婦女和青年女子她們仍然都保留著一套結婚時的少數民族服裝。
彝族少數民族服裝的穿帶。頭上,帶有勒辮,勒辮上有蝴蝶。面門上端有角(名曰:獅桃花),腦後有勒辮鏈。右耳上端有勒辮鏈,鏈上有吊台。勒辮上面有漢尖,漢尖後方有漢尖飄兩條,由漢尖鏈扣死。漢尖帶起時前方呈三角狀。身上穿的民族服,齊胸脯以上到領口都釘有銀破(用銀做成的)。其它地方和袖上繡有花紋。腰上系有圍腰,後端有圍腰鏈可以扣住。褲子,褲子多採用黑色小腿(兩隻小腿)一端用淡綠色的布相接。腳上,穿翻尖鞋,很厚實,鞋面繡有花紋。整套服裝上的銀破、蝴蝶、絲桃花、掛鏈、圍腰鏈全部是用銀子製成的。一套服裝的價值是相當可貴的。阿哲族的男子,褲子、鞋子與其他民族相同,衣服呈黑色,領口和衣服邊上、腋下到邊及身後的邊都繡有花邊,衣服的扭子是銀毫打在上面,有貳分的人民幣毫子大。頭上象宋朝時的男子一樣用紅絲綢打個結,這就是阿哲族從前男子的服飾。

苗族的風俗習慣

1.婚姻習慣
苗族婚姻方式與彝族基本上相同,談戀愛除在“花山節”上對歌而成外,其他場所也會談成。所不同的他們在舉行婚禮日,新郎到新娘家去迎娶新娘,首先要從家裡準備些晌午(即乾飯)到半路上吃。新娘從娘家出來之前也要準備晌午到半路上吃。她們所準備的數量要連新郎和帶去的人都夠吃。到半路用餐時,雞身上的部份,如雞大腿等只有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才有權吃,其他部份由帶去的人吃。婚禮完畢,新娘這送親的人走完後,新郎家立即把大門關起來鎖好,要等到外邊有人來喊開門,經過一番對話後,新郎家才把大門打開,外邊的人隨著抱個大石頭衝進門內,口中喊道“發財、發財”。
2.其它愛好。
苗族男子喜歡捕鳥守獵。一但捕到獵物,多少不論,參與者都有一份。
苗族男子喜歡吹蘆笙、彈弦子。跳樂是男女苗族最喜歡的一種舞蹈,一到喜慶節日,他們就成群集隊的到舉辦點去度歡樂的活動。
3.苗族的服飾
苗族有自己的民族服族,男子穿的服裝與其它民族一樣。女子有她們的民族服。從前苗族婦女會織布、自給自用。穿著婦女頭上帶有用布做成的套頭(苗語:hōu)。套頭的最外層繡有花紋,邊上吊有線線。頭頂上插有一把木梳。身上的民族服到處有用手工繡出的花紋。腰上系有腰帶,腰帶兩端繡有花紋,頂端有些小珠珠,系好時腰帶兩端垂向臀部兩邊。腰帶上又繫上一層圍腰,圍腰前面繡有花紋,圍腰中段有一排小珠珠吊著,小腿上裹有綁腿,寬約20分,就象戰爭時期的戰士打的綁退一樣,走起路來輕鬆利索。腳上穿有翻尖鞋,一到節日,苗族婦女都穿上自己的民族服去參與活動。
4.喪葬習俗
苗族的喪葬習俗與彝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人死後,東家(即死者家)出錢請玩樂師傅(吹蘆笙、打大鼓),一到要宰殺牲口的時候,師傅們先念一陳敬神等語言,然後吹、打樂器,接著是宰牛師傅用斧頭來拷牛,直到拷死。
苗族最盛大的節日要數花山節,一年一度的花山節是每年的大年初二開始,舉辦五天至一個星期,一到花山節,組織這個節日的人,在選定的場地中央栽樹起一根花桿,桿頭綁有松毛,有一桿紅旗插在頂端。時間一到,歡度節日的人們就在場地上圍桿而跳,跳起他們民族中久跳不衰的樂。花山上有男子女子在對山歌,男子們身背樂器,跟著節奏隨著女子跳起歡快的苗族樂。
花山節豎起的花桿一用三年,三年滿後要更換新的花桿。原用的如不朽,有的村寨要舉辦小型的花山節。他們就把不朽的舊桿抬去用。

遠景規劃

進入21世紀,新一屆黨委、政府正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關係,高瞻遠矚地提出以農業為基礎、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以工貿發展為突破口、以個私園區建設為切入點、以城鄉開發公司為動作主體,加大結構調整步伐,實施生態恢復,城鎮功能建設和產業群體培植三大工程,啟動盤溪個體私營經濟園區、熱區農業科技示範區、畜牧養殖示範園區、生態文明園區、竹林園區五大園區建設,力爭用10至15年時間將盤溪建設成經濟發達、社會穩定的開放型小城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