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首螈

盜首螈

成年頭顱為扁平的,呈鏢形,角尖之間寬達40厘米。下顎咬鏈位於眼窩的後面,因而嘴的張口很小。脊椎為單獨骨質結構,沒有骨縫,但有寬闊扁平的鉸合處,這樣能夠向介面彎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盜首螈
  • 別稱:笠頭螈
  • :動物界
  • :兩棲綱
  • 亞綱:殼椎亞綱
  • :游螈目
  • :盜首螈科
  • 分布區域北美洲北非
簡介,基本簡介,形態特徵,種群分布,背景資料,

簡介

盜首螈[Diplocaulus]
目:游螈目;
科:盜首螈科;
俗名:兩棲動物
時代:二疊紀

基本簡介

笠頭螈,也叫盜首螈是生活在二疊紀中一種形狀古怪的兩棲動物。它的身體細扁,長約60厘米。頭部象三角箭頭向左右枝出,比身體還要寬,因此形狀十分奇怪。它雙眼在身體上側,口在下面。它有長尾便於游水。笠頭螈比引螈或者雙椎螈更善於游泳。它四肢軟弱,各有五趾,經常在泥岸上瞌睡。
笠頭螈屬於殼椎類中的游螈目。游螈目是殼椎類中數量、種類和形態都最為多樣化的家族。它們在石炭紀後期開始向兩個方向進化,一支進化成體形細長的鰻魚狀或蛇形兩棲動物;另一支則身體和頭骨都向著扁平而且寬闊的方向發展,就像笠頭螈,頭骨側面和頂蓋部分的骨骼向側面極度生長,以至於頭骨的後部好像向兩側長出三角形的“角”一樣,而且使整個頭骨的形狀像一頂斗笠,因而被命名為“笠頭螈”。
盜首螈盜首螈

形態特徵

盜首螈是生活在二疊紀中一種形狀古怪的兩棲動物,大約生活於2.7億年前,棲息地是如今的美國德克薩斯州。盜首螈1米長的兩棲動物,大約生活在2.7億年前。長得像大蜥蜴,但有一個飛鏢頭,兩個小眼睛在前端,兩邊有翅膀。古生物學家還不確定這種奇異造型的功能,可能是在水裡游泳比較方便,或者是讓獵食者覺得不好下口。
盜首螈是一種兩棲動物,頭骨扁平,兩側突出像角一樣。盜首螈長到最大的時候,大約60厘米,兩邊的角也會成比例長大,頭的前方長有小小的嘴。
它們身長大約1米左右,猛一看,很像大蜥蜴。但仔細看,你會發現它們的頭部扁扁的,不像其他兩棲類的動物是圓圓的小腦袋,而且。最奇怪的是。它們尖尖的腦門,兩邊是誇張的尖角形狀,整個腦袋形狀像極了一種迴旋鏢,又像是戴上了一種特製的斗笠。
這種鏢形的頭部不光光是為了扮酷,它還充當了一定的“游泳圈”的功能。當盜首螈在水上遊動的時候,扁平寬大的頭部漂浮在水面上,會產生比一般的兩棲動物更大的浮力,依靠這種浮力盜首螈可以輕鬆地實現水上漂的輕功絕技。而且,盜首螈還長著一條細長的尾巴,這是盜首螈在水面上快速遊動時候的動力來源。這樣的身體結構讓盜首螈在兩棲動物界也贏得了“水上飛”的美名。

種群分布

產地 盜首螈生活在河流與湖泊中。
附註 鏢形顱可能具水翼的作用,當向上傾斜時,它產生的浮力使動物能露出水面。

背景資料

在石炭紀和二疊紀還曾經生存著一類牙齒沒有迷路的原始兩棲動物,被歸為殼椎亞綱。殼椎類多體型較小,非常特化,其中包括一些相貌奇特的成員,如石炭紀的dolichosoma完全沒有四肢,而二疊紀的笠頭螈diplocaulus有著獨特的三角形的頭。古生代結束時殼椎類全部滅絕,是否留下了後代尚不明確。
進入中生代後,現代類型的兩棲動物開始出現。現代類型的兩棲動物身上光滑而沒有鱗甲,皮膚裸露而濕潤,布滿粘液腺,被歸入滑體亞綱。這種皮膚可以起到呼吸的作用,有些兩棲動物甚至沒有肺而只靠皮膚呼吸。最早的滑體兩棲類是三疊紀的原蛙類,如三疊尾蛙triadobatrachus,與現代的蛙有些類似,但是有短的尾。有尾目和無足目出現的晚些,有尾目出現於侏羅紀,而無足目到了新生代初期才有可靠的紀錄,不過無足目特徵比較原始,可能更早便以起源。現代兩棲動物的起源現在沒有定論,有人認為無尾目起源於迷齒類而有尾目和無足目起源於殼椎類,也有人認為三者的共性很多,有著共同的起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