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店鎮

益店鎮

益店鎮位於岐山縣城東13公里處,因古代為官方傳遞公文的驛站而得名。全鎮總面積49.4平方千米,與扶風縣及本縣故郡鎮棗林鎮蒲村鎮京當鎮青化鎮為鄰。

2019年7月24日,益店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益店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
  • 下轄地區:轄永新、益平、益鋒
  • 政府駐地:益鋒村
  • 電話區號:0917
  • 面積:49.4平方千米 
  • 人口:27080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機場寶雞機場
  • 火車站岐山站
  • 車牌代碼:陝C
概況,沿革,歷史面貌,綜述,地理位置,歷史悠久,自然條件,科技增收,三農建設,文化教育,

概況

益店鎮位於岐山縣東部。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益鋒村,距縣城13千米。104省道公路過境。魏家河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西周文化混合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原有西周文化遺址。

沿革

1956年設龍尾鄉,1958年成立東風公社,同年改名益店公社,1966年更名五星公社,1969年恢復益店公社,1984年設鎮。1996年,面積49.4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永新、益平、益鋒、益合、官莊、妙敬、晁村、宋村、南官莊、張侯10個行政村。

歷史面貌

岐山縣東部大鎮。位於縣城東13公里西(安)寶(雞)公路北線與眉(縣火車站)麟(游)公路交匯處。鎮區東起塑膠廠,西至縣化工廠,南起車圈村,北至賈新村,面積0.47平方公里。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築土城一座,周長3里,高2丈。是鎮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建有驛店。金代居關中雙日集之雄,街衢建築增多。因“驛”、“益”同音,至明末,演變為益店。1983年6月,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建制鎮。
街巷 清光緒年間,因戰亂中西大街房屋被焚毀,市民東遷,街道向東擴展,直至解放,只有一條土街。解放後,幾經改造,1980年拓寬主街道,以砂石鋪設路面,後改鋪柏油。1989年,有益民路環城北路太白路太平路、福利路5條街巷。主街道益民路東起鎮政府,西至太白廟,全長620米,寬17米;環城北路長1000米,寬8米;太平路長600米,寬8米。
市政設施 1981年5月,建自來水供水站,1989年,日供水量80噸左右,供水人口3124人,管道長3100米。原鎮區雨水、污水靠自流排放,1985年,鋪設地下排水管道2500米,1989年增至3100米。1974年起,街道設定路燈,植樹綠化,修建磚混結構廁所。至1989年底,市政設施用地0.305公頃。
房屋建設 宋代,鎮區有驛店、接官亭等建築。明、清兩代,續建太白、火神、財神、關帝等廟宇多座。1949年鎮區建築面積1628平方米,均為平房。1950~1959年新建4843平方米,1960~1969年新建8192平方米,1970~1979年新建19733平方米,1980~1985年新建16369平方米。1985年鎮區公房建築總面積50765平方米,其中住宅1 1626平方米,工業交通倉庫用房10113平方米,商業服務建築14301平方米,教育醫療科研建築12273平方米,文化體育娛樂建築243平方米;辦公用房2209平方米;平房占80%,二至三層樓房占13%,四至六層樓房占3%;混合結構11658平方米,磚木結構29771平方米,其他結構9336平方米。1986~1989年新建房屋7435.15平方米。
駐鎮單位 主要有縣化工廠輕工機械廠 、益店中學、地段醫院等18個縣屬企事業單位。另外,有鎮屬企業4個,國中、國小各1所。
益店鎮

綜述

地理位置

全鎮管轄10個行政村,101個村民小組,27080人(2017),為全縣四大鎮之一。鎮區有康源化工公司、西京公司、益店高級中學等18個縣、鎮屬單位,常住人口5500人,農村小鎮功能比較健全,商貿流通活躍。

歷史悠久

益店鎮歷史悠久,自宋代起就設有驛店、接官亭等建築。據《金史地理志》記載“益店鎮乃驛店鎮之也”。又說“益店鎮在縣城東40公里,居秦中雙日之雄”。〈〈岐山縣誌(萬曆志)〉〉中亦有“益店雙日集”的記載。抗戰時期益店曾經是中共岐山縣委機關所在地。解放後,益店鎮又是區、鄉政府人民公社所在地。1983年6月15日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建制鎮。益店鎮還是人才輩出的地方,張士俊、陳子璋、雷星階周肇岐李秉樞等著名教育家,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本縣共產黨組織早期傑出的領導人都生長此地。

自然條件

益店鎮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土地面積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境內有馮家山灌區北乾六、七、八3條支渠,渠系配套設備較好,水利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全鎮有45000畝耕地,可灌農田38000畝,是全縣農業大鎮。農業主要以小麥、玉米、辣椒、中藥材、名貴苗木、釀酒葡萄西甜瓜種植為主,是省、市、縣優質小麥和辣椒生產基地。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初見成效,在機械加工、火補、食醋釀造、化工生產、建築安裝方面比較有優勢。轄區內交通便利,西寶北線和眉麟公甭支叉穿過鎮區,鎮村組主幹路基本實現了硬化,農村基礎條件良好。城鎮建設初見規模,電力設施完備,郵電通訊發達,建立起行動電話基站3處。精神文明建設、計畫生育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均取得新成果。全鎮建成市級文明單位3個,縣級文明單位18個,創建“十星級文明戶”1320戶2003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達到46713萬元,比往年增長11%;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6721萬元,比上年增長2.1%;農民人均純收入1860元,比往年淨增200元。

科技增收

益店鎮始終把提高農民科技知識水平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當作農民增收的一件大事來抓,不斷加大調整力度,引進農業生產新技術、新經驗、新項目,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堅持定期舉辦新型產業、技術發布培訓會,提高農民科技知識水平。與西農大、縣農技中心、縣種子公司等單位建立起合作關係,採取走出去學習,請進來培訓輔導,收集各類致富信息。狠抓農業示範村、示範戶,帶動發展。鎮上在益平村建立了釀酒葡萄專家大院,在益合村建立了名貴苗木示範點,在晁村建立了良種辣椒示範點,在張莊村建立了雜果示範點,在宋村建立了養殖示範點,實現一村一點,帶動農業縱深發展,並且注重規模種植,投資200萬元建成培育各種苗木的基地共1050畝;已投資200萬元,種植各種以姜為主的藥材3000畝;已投資270萬元,在益平村建成了釀酒葡萄示範園共300畝。

三農建設

農業結構調整邁出新的步伐。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是在益平村建立優質小麥示範基地,在晁村建立良種辣椒示範基地,在益合村建立生豬養殖基地,在南官莊村建立優質蘋果園示範基地,基本實現了一村一品,帶動了全鎮產業結構調整向縱深發展。全鎮形成了3.5萬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900畝優質秦椒示範基地,600畝優質蘋果示範基地,並建成益合村吉昌養豬協會。
新農村建設工作起步良好。新農村試點村益平村已將全部主幹路進行了砂石化,8條街道襯砌u 型排水渠,東堡子、南莊子、太西三個小組栽植柏、女貞等風景樹300餘棵,全村刷寫新農村固定性標語25條,農戶牆面張貼噴繪畫120幅。張侯村張莊片對村主幹路及街道全部進行了拓寬硬化,侯家灣片整修街道3條,村容村貌大為改善。 ;小城鎮功能日益完善。向上爭取國債資金200多萬元,完成鎮區排水工程4條2407米,對益民街、太平路進行了拓寬改造,拆除紅線內建築物10間,鋪設管道磚2000平方米,栽築道沿1320米,油化道路面6280㎡,安裝路燈42盞,新建垃圾台3個,安放垃圾筒28個。對鎮區街道全部進行了綠化,美化,共栽柏、紅葉李等風景樹216棵。鎮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農村公路建設上檔提速。在全鎮的努力下,完成張侯村4公里,北妙路1公里,醬鮑路1.5公里,益平路3公里,晁村路2公里的水泥硬化任務,永新路4公里,官莊路、魏家河路、小營路4.7公里的砂石硬化也全面完成。農村通村公路建設使全鎮交通狀況得到了全面改善。 ;創建“平安岐山”工作穩步進行。首先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了辦公地點,完善各項制度,做到人員、制度、責任三落實。其次由鎮派出所牽頭成立了鎮村兩級聯防巡邏隊和村級治保會10個,由綜治辦牽頭建立村級治安聯防巡邏隊10個385人,設立治安中心戶長284名,由司法所牽頭建立鎮、村調委會11個,村級治保會55個,調委會85人,在鎮區顯要路口宣傳牌2面,在五個主要路口懸掛橫幅5條,刷寫固定性標語34條,使創建“平安岐山”工作家喻戶曉,全民參與。

文化教育

在鞏固“普九”成果的基礎上,以創建教育強鎮為日標,以推行素質教育為重點,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以改善辦學條件為途徑,努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大教育投入,全鎮的教育質量穩步提高。三年采,共投入80萬元用於危改工程,改善了基礎辦學條件。西中、宋中、益小、福和、益平、永新國小購置微機130台,實現了現代化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掃除了青壯年文盲,三年間,兩所國中向高中輸送合格新生980人。鎮辦西街中學連年中考成績名列全縣前茅,被授予特色項目教育學校;益合示範國小已建成命名。衛生工作在鞏固農村初級衛生保健成果的基礎上,投資25萬元,完成了鎮中心衛生院住院樓建設,改善了辦醫條件,提高了醫療預防保健水平。中心醫院還與河北山東等省專科醫院合作,進一步提高醫療水平。文化工作以活躍民眾業餘文化活動為重點,廣泛開展各種類型的民眾性文化娛樂活動,連年被縣上評為“文化工作先進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