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口炎

皰疹性口炎是一種由單純皰疹病毒所致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臨床上以出現簇集性小水皰為特徵,有自限性,易復發。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皰疹性口炎
  • 所屬科室:五官科 - 口腔科
  • 發病部位口腔
  • 主要病因: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發病原因,臨床表現,疾病診斷,鑑別診斷,治療原則,

發病原因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主要通過飛沫、唾液、及皰疹液直接接觸傳播,也可以通過食具和衣物間接傳染,傳染方式主要為直接經呼吸道、口腔、鼻、眼結膜、生殖器黏膜或破損皮膚進入人體。

臨床表現

原發性皰疹性口炎
(1)多見於6歲以下兒童,以6個月~2歲最多。
(2)前驅症狀較重,可出現發熱、頭痛、疲乏不適、肌肉疼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均可受累,以鄰近乳磨牙(成人前磨牙)的上齶和齦緣處最明顯,主要表現為成簇小水皰,易破,形成大面積糜爛面。
(4)病程約7~10天,有自限性。
復發性皰疹性口炎
(1)常見於成人,病程約1~2周。
(2)誘因包括感染、疲勞、日曬、局部刺激、情緒緊張、胃腸功能紊亂、環境改變等。
(3)病損部位一般在口唇或接近口唇處,主要表現為灼熱-起皰-糜爛-結痂的過程。
(4)病損癒合後不留瘢痕,但可有色素沉著。

疾病診斷

大多數病例,根據臨床表現都可做出診斷。實驗室檢查只是用於最終確診,常用方法有非特異的皰疹病毒檢查和特異的皰疹病毒檢查。

鑑別診斷

1. 口炎型口瘡:為散在分布的單個小潰瘍,病程反覆,不經過發皰期,潰瘍主要分布於口腔內角化程度較差的黏膜處,不造成齦炎,兒童少見,無皮膚損害。
2. 三叉神經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水皰沿三叉神經分布成帶狀排列,不超過中線,疼痛劇烈,愈後一般不再復發。
3. 手足口病:由柯薩奇A16病毒引起,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現散在水皰、丘疹,數量不等,口腔內水皰易破,形成潰瘍。
4. 多形性紅斑:一組累及皮膚和黏膜,以靶形或虹膜狀紅斑為典型病損的急性炎症性皮膚黏膜病,口腔黏膜充血水腫,有時可見紅斑及水皰,皰易破,遺留糜爛面,表面有大量滲出物形成厚的假膜。

治療原則

1. 全身抗病毒治療:核苷類抗病毒藥和利巴韋林,對於原發性皰疹性口炎可口服阿昔洛韋200mg/次,5次/日,或者利巴韋林200mg/次,3~4次/日。
2. 局部治療:口腔黏膜局部用藥,常使用的製劑有溶液、糊劑、散劑及含片,如複方硼酸溶液、0.1%~0.2%洗必泰溶液含漱,酞丁胺軟膏、阿昔洛韋軟膏局部塗擦,錫類散、養陰生肌散局部使用,葡萄糖酸氯已定片含化等;對於復發性唇皰疹還可用氦氖雷射局部照射。
3. 對症和支持療法:病情嚴重者應臥床休息,進食困難者可靜脈輸液,補充維生素B、C等。
4. 中醫中藥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