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血管炎

皮膚血管炎(cutaneous vasculitis)是一類有皮膚表現的血管炎的總稱,指以血管壁及周圍炎症細胞浸潤為特徵,表現為紅斑、丘疹、紫癜、皮下結節、水皰、血皰、壞死、潰瘍等多種皮膚損害的疾病。損害可以是原發的皮膚損傷、系統性血管炎,也可以是系統性疾病的外在皮膚表現。其所累及的小血管的病變,主要包括小動脈、毛細血管及毛細血管後小靜脈。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cutaneous vasculitis
  • 就診科室:風濕免疫科
  • 常見發病部位:皮膚、血管
  • 常見病因:多數病因不明
  • 常見症狀:丘疹、紫癜、風團、小水皰、多形性紅斑、小結節,以紅斑和結節較常見,病程多為慢性,可遷延達數年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多數病因不明,可能由於細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原直接作用,或藥物(抗生素、抗驚厥藥、避孕藥等)激發機體的炎症反應。可以是免疫性反應,也可能激發非免疫性反應。某些腫瘤也可引起皮膚血管炎。

臨床表現

丘疹、紫癜、風團、小水皰、多形性紅斑、小結節,以紅斑和結節較常見,病程多為慢性,可遷延達數年。
全身性症狀因發病緩急而不同,一般感覺睏倦不適或食欲不振。少數病例下午低熱,勞累後熱度升高;或在結節發作前後幾天內高熱。少數患者午後畏寒甚至寒戰,繼以發熱,午夜出汗退熱,次晨如常。無持續高熱病例。在損害發作期下肢酸軟無力,肌肉脹痛。若損害數目較多,小腿下部可出現輕度水腫。四肢大關節遊走性疼痛,膝關節多見,一般無紅腫及功能障礙。

檢查

一般需要進行血尿常規、血小板計數及出凝血時間、血沉、免疫球蛋白、C3和C4、CH50、類風濕因子、抗核因子、蛋白電泳、纖維蛋白原測定和HBsHg檢查等,毛細血管脆性試驗,必要時進行血管造影、都卜勒超音波檢查和X射線的確診檢查等。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的特點,參照檢查結果,一般診斷不難。

鑑別診斷

需與以下疾病鑑別。
1. 過敏性紫癜
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多發生在下肢以淤斑、淤點為最多見的皮損,可伴關節痛。血小板計數正常,尿常規可有蛋白尿和血尿,有時偶見消化道出血症狀。
2. 丘疹壞死性結核疹
青年女性多見,四肢關節附近或臀部有散在中心壞死性堅實丘疹,愈後留有萎縮性瘢痕,結核菌素試驗呈強陽性,組織病理有結核病的組織表現。
3. 皮膚型結節性多動脈炎
多在下肢,有沿小動脈分布的皮下結節,自覺疼痛明顯及明顯的壓痛,皮膚組織病理表現小動脈炎及小動脈壞死。
4. 感染
許多不同病原感染均可引起血管炎樣表現,包括細菌(如鏈球菌、葡萄球菌、沙門菌、耶爾森病、分枝桿菌、假單胞菌等)、真菌、立克次體、伯氏疏螺旋體以及病毒感染(如甲、乙、C型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帶狀皰疹病毒、HIV病毒等),根據各自的臨床表現以及相應的實驗室檢查,大多容易鑑別。
5. 其他
還應與高球蛋白血症、急性痘瘡樣苔蘚樣糠疹及結節性血管炎鑑別。

治療

可口服維生素C、維生素E、鈣劑、蘆丁等增加血管緻密度的藥物。有瘙癢症狀可口服抗組胺的藥物,也可服用活血化淤類中藥。局部對症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