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感知覺閾測定

針麻鎮痛效果術前預測方法之一。皮膚感知覺閾包括痛閾、耐痛閾、觸覺閾、兩點辨別閾等,它們的綜合敏感性和針麻效果關係非常顯著。當人體皮膚受到某些物理的、化學的刺激時就會產生疼痛的主觀感覺,開始感到疼痛的刺激量稱為痛閾。如刺激量繼續增加,疼痛加劇,直到受試者不願忍受時的刺激量稱為耐痛閾。痛覺本身含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成分,人為致痛、主觀報痛的方法,使痛閾測定不能作到絕對客觀。目前套用的測痛方法較多,但均欠完善,較為理想的測痛方法要符合:第一,刺激強度的增加與痛覺強度增加相平行,可分級定量,易確定終點;第二,對組織無損害,可重複測量;第三,無明顯的重複適應性。我國開創針麻效果預測研究以來,常採用物理法(機械、熱、輻射光、電、高音頻刺激等)、化學法、電導入離子法等方法測定痛閾和耐痛閾。使用觸覺閾測定儀,電極為銀片電極,置於受試者皮膚上,輸出尖脈衝電,以電流量表示觸覺閾值,測定時由零點起逐漸加大輸出電流,以受試者剛剛出現蟻行感時的電流強度為觸覺閾值。用帶有標示兩尖端距離刻度的兩腳規,以恆定的速度和壓力接觸皮膚,將兩腳規距離逐次加大或減小,以被試者報告剛剛能清晰分辨兩點的距離為閾限。皮膚感知覺是人腦對客觀外界刺激的反映,是大腦皮層分析器的機能。利用測定儀器於術前1~2天在實驗室進行,測定部位一般為手術切口部位,先測定基礎閾值3次,取平均值作為對照,針刺誘導20min後用同法再測定1次,觀察針刺前後閾值的變化。上述的幾項指標,預測符合率較高,不僅有臨床套用價值,而且根據針刺誘導前後皮膚感知覺閾值的改變,提示針刺可能使大腦皮層皮膚感覺區的機能狀態發生變化,因此,對探索針刺與皮膚感知覺改變的關係,闡明原理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