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傑結構主義

皮亞傑結構主義(Piaget’s structuralism)是指一種研究事物的科學方法。日內瓦學派的重要思想之一。結構概念在心理學中已有悠久歷史,但真正系統地將結構主義引進心理學的首推皮亞傑。它有早年接受符茲堡學派和格式塔學派影響的思想淵源,也與西方(特別是法語國家)整個結構主義思潮的興起,以及新生物學、資訊理論與控制論、數理邏輯等的進展密切有關,實質上是從邏輯學、數學、物理、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的舊結構概念中演化而來的。皮亞傑提出,結構具備整體性、轉換性、自我調節性三個相互聯繫的特性,是自動調節的轉換系統的整體。

其論斷可闡釋為(1)結構構成一個整體,有它本身的法則,而這些法則,獨立於其組成成分的特徵以外,形成一個系統,即整體性。(2)支配整體的法則是轉換。整體按照轉換過程運行,換言之,結構包括一個運算系統,運算的結合能將一個項目轉換成另一個項目,即轉換性。(3)自我調節性。指一系列轉換總是在維持其自身的繼續生存,保持結構的同一性和連續性。皮亞傑用結構主義方法研究兒童智慧的發展,以此構成兒童的智慧發展理論。認為人的智慧如同自動調節的轉換系統的整體,無論是動作還是運算的智慧,無時不在逐漸演化成一種結構,兒童從出生至青少年,乃至長大成人,都經歷一系列相互銜接連續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與不同水平的認知結構相對應。從整體的認知結構形成與否劃分兒童的智慧階段,把整個智慧發展過程分為:(1)與感知運動和前運算階段相對立的無整體結構的行動圖式(即格式)階段;(2)與具體運算階段相對應的整體結構初步形成階段;(3)與形式運算階段相對應的整體結構已形成階段。皮亞傑關於兒童智慧發展的理論,被稱為“認知結構的發展心理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