皛飯

皛飯,因白米飯﹑白蘿蔔和白湯(一說“白鹽”)。三者皆白﹐故戲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皛飯
  • 拼音:pò fàn 
  • 阿姨 :白米飯﹑白蘿蔔和白湯,三者皆白
  • 出自:《高齋漫錄》
出處
1.謂白米飯﹑白蘿蔔和白湯。三者皆白﹐故戲稱。
語出宋曾慥《高齋漫錄》:
一日,錢穆父(錢勰)折簡召坡(蘇軾)食“皛飯”,至,乃設飯一盂﹑蘿蔔一碟,白湯一盞而已,蓋以三白為“皛”也。後數日,坡復召穆父食“毳飯”,穆父意坡必有毛物相報。比至日晏,並不設食,穆父餒甚,坡曰:“蘿蔔﹑湯﹑飯俱毛也!”穆父嘆曰:“子瞻可謂善戲謔者也。”
2.謂白米飯﹑白蘿蔔和白鹽。三者皆白﹐故戲稱。
語出南宋朱弁《曲洧舊聞》:
東坡嘗與劉貢父言:“某與舍弟習制科時,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覆信世間有八 珍也。”貢父問三白何物?答曰:“一撮鹽,一碟生蘿蔔,一碗飯,乃三白也。”貢父 大笑。久之,折簡召坡過其家吃皛飯。坡不復省憶嘗對貢父三白之說也,謂人云:“貢 父讀書多,必有出處。”比至赴,見案上所設,惟鹽、蘿蔔、飯而已,乃始悟貢父以三 白相戲笑,投匕箸食之幾盡。將上馬,云:“明日可見過,當具毳飯奉待。”貢父雖恐 其為戲,但不知毳飯所設何物。如期而往,談論過食時,貢父飢甚索食,東坡云:“少 待。”如此者再三,東坡答如初。貢父曰:“飢不可忍矣!”東坡徐曰:“鹽也毛,蘿 卜也毛,飯也毛,非毳而何?”貢父捧腹曰:“固知君必報東門之役,然慮不及此。” 東坡乃命進食,抵暮而去。
[白話版本]
  1. 一天,錢穆父寫請帖請蘇軾吃“皛飯”,等他到了錢穆父家吃飯時,就設定一碗白米飯,一碟白蘿蔔,一盞白湯,這就是“三白”,過了很長時間,蘇軾又請錢穆父吃“毳飯”,錢穆父想蘇軾一定與毛有關的飯來回報。到了那天結束,也沒有設擺飯菜,穆父很氣餒,東坡說:“蘿蔔﹑湯﹑飯都‘毛’啊!”穆父感嘆道:“子瞻真算得上善於開玩笑的人。”
  2. 蘇軾曾對劉貢父說:“我和弟弟在學經義對策、準備應試時,每天吃三白飯,吃得很香甜,不相信人間會有更好吃的美味。”貢父問:“什麼叫三白飯?” 蘇軾答道:“一撮白鹽,一碟白蘿蔔,一碗白米飯,這就是‘三白’。”劉貢父聽了大笑。過了很久,劉貢父寫請帖給蘇軾,請他到家裡吃“皛(xiǎo)飯”。蘇軾已忘記自己對劉貢父說的話,就對別人說:“劉貢父讀書多,他這‘皛飯’定是有來由的。”等他到了劉貢父家吃飯時,發現桌上只有鹽、蘿蔔、米飯,這才恍然大悟,知道這是貢父用“三白飯” 開的玩笑,便大吃起來。吃完飯蘇軾告辭出來,臨上馬時對劉貢父說:“明天到我家,我準備毳(cuì)飯款待你。”
    劉貢父害怕被蘇軾戲弄,但又想知道“毳飯”到底是什麼,第二天便如約前往。兩人談了很久,早過了吃飯時間,劉貢父肚子餓得咕咕叫,便問蘇軾為何還不吃飯。蘇軾說:“再等一會兒。”像這樣好幾次,蘇軾的回答老是這句話。最後,劉貢父說:“餓得受不了啦!”蘇軾才慢吞吞地說:“鹽也毛(冇,音mǎo, “沒有”的意思),蘿蔔也毛,飯也毛,豈不是‘毳’飯?” 劉貢父捧腹大笑,說:“本來我就知道你一定會報昨天的一箭之仇,但萬萬沒想到這一點!”蘇軾這才傳話擺飯,二人一直吃到傍晚,貢父才回家。
在閩南與南粵地區,“毛”就是沒有的意思。“毳飯”就是沒有白飯,沒有蘿蔔,沒有白鹽
皛本來在古代是一種冷盤,屬於飯前甜品等。但是蘇軾在與錢穆父的趣味生活中演變成了經典的白飯蘿蔔鹽。
這種趣味新詞可以在蘇軾的很多生活中找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