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認妻

百里奚認妻

百里奚認妻即百里奚“相堂認妻”的歷史故事,在南陽的歷史故事中,百里奚認妻是最古老、最富傳奇色彩的,是一個“體現人間真情的真實故事”。

百里奚(約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21年),春秋楚國宛邑(今河南南陽)人。秦穆公時賢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稱“五羖大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里奚認妻
  • 歷史人物:百里奚
  • 發生地:楚國宛(今河南南陽城西)
  • 漢劇:百里奚認妻
早在公元前670年的一天,楚國宛(今河南南陽城西)的一處寒舍,一位年輕的女子杜氏一大早就起來,忙著為遠行的丈夫做早飯。她“劈了門閂燉雌雞”,宰殺了家中僅有的一隻下蛋母雞,煮一鍋小米飯,來為丈夫餞行。這個即將遠行的人就是百里奚。百里奚先後遊歷了宋、齊等國,經歷了亡國的厄運淪為奴隸。秦穆公聞其賢,以五張黑公羊皮換回百里奚,並拜為大夫,主持國政。百里奚輔佐秦穆公倡導教化,富國強民,漸成霸業,從此聲名遠揚……
百里奚做秦相後,一天府中有一浣衣女主動請求演奏一曲,百里奚欣然應允。那女傭操琴唱道:“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貴忘我為。百里奚,初娶我時五羊皮。臨當別時烹乳雞,今適富貴忘我為……”。幽怨的歌聲委婉地道出了百里奚的身世!百里奚驚訝地發現眼前這位女子正是離別三十年的結髮之妻!百里奚即刻上前相認,夫妻倆抱頭痛哭。司馬遷在《史記》中高度評價了百里奚的功業,並贊其“功名藏於府庫,而德行傳於後世”。
漢劇《百里奚認妻》
《百里奚認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瀕將失傳的傳統劇目,故事見《孟子·萬章篇》或明張伯起《扊 記》傳奇、《列國演義》第二十五、二十六回 , 講官居秦國左庶(宰相) 的百里奚,日夕思念失散三十多年的妻兒,家院找來院中洗衣的貧婦為她唱曲散悶,這個貧婦通過彈唱一段琵琶詞和一段琴曲表白身世,說明自己就是百里奚的髮妻杜氏,百里奚欣然相認,夫妻父子團圓。這齣戲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卻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歌頌古人堅貞愛情和高尚情操的讚歌。歷經離亂、年過七十而位列上卿的百里奚,雖然穿的是玉帶紫衣,吃的是海錯山珍,但他富貴不忘糟糠妻,因為不知妻兒的存忘生死,終日裡 “如醉如痴”,“熱淚淋漓”;當他一旦明白階下唱曲的貧婦是自己的結髮妻子時,連忙跪倒塵埃,抱頭相認。杜氏初時不畏貧寒, 鼓勵丈夫“青雲奮飛”,不料夫妻別後音訊隔絕,她萬里逃荒歷盡風雨煎熬,因為尋覓夫婿而住寒窯、作洗衣,但身雖貧賤而守志不移,最後終得夫妻團圓。這個戲正面歌頌了我國人民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的傳統美德,引導人們追求精神生活的崇高境界,它像眾多的優秀古典文學作品一樣,具有陶冶性靈、純化情操的美學價值。
百里奚認妻百里奚認妻
《百里奚認妻》語言古樸。這齣戲的文辭簡明精煉,重文彩而不堆砌典故 , 言相思相憶之苦但哀而不怨,悲而不傷。杜氏唱的琵琶調“思夫 ”和琴曲 “嘆淪落 ”,是全劇的精華,屬長短句,古樸雅淳, 詞意雋永,昕來儼然樂府、短歌行等古代民歌的風貌。請看琵琶調“思夫”: 憶當年奴夫婦雙宿雙飛好比鴛鴦 / 今日裡只落得形單影隻磋嘆淒涼 / 屈指數流年似水 / 三十餘載飄泊他鄉 / 想奴夫重義多情 / 既天賜良緣良緣何快盡 / 噯喲天哪……噯喲天哪…… / 怨蒼天緣快盡當 初何必相愛相親 / 噯喲天……噯喲天…… / 似有緣似無緣咫尺天涯遠天涯遠 / 含淚……人……噯喲人 / 到如今累得 我萬水千山到處尋 / 噯喲……薄情人 / 我好比浪打浮萍線斷風箏 / 飄飄蕩蕩更誰憐。
琴曲 “ 嘆淪落 ” 的一些段落,也都具有同樣的風采神韻, 如:嘆淪落天涯辜負韶華兩鬢摧 / 飄零無那憔悴 / 誰知是雙棲巢燕 / 奈何飛去兩分歧…… / 且高歌更含淚 / 心碎弦聲催 / 無依飄泊訴不盡淒涼酸楚淒涼酸楚 / 彈也彈不開…… / 百里奚五羊皮 / 憶別時烹伏雌春黃窟炊扊 / 今朝富貴忘我為忘我為!
1957年,漢劇《百里奚認妻》被選入中南海小禮堂向中央領導同志作匯報演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葉劍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演出並與主要演員合影留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