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朗地下河

百朗地下河

百朗地下河,珠江水系西江上游幹流紅水河段的一級支流。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樂業縣甘田鎮達浪村,為一大型岩溶地下河系。 主流經達坡寨成明流,在伏流洞潛入地下,經武稱鄉 、同樂鎮花坪鄉3個鄉(鎮),在幼平鄉百中村百朗屯南3.5公里處(高程375米)露出地表成明流,於百朗屯北匯入紅 水河。主流長度64.2公里, 支流長度共159公里,流域總面積 835.5平方公里。水力資 源理論蘊藏量5200千瓦,可開發量4000千瓦。中上游埋深150米以下,中下游埋深150~400 米。1979年底在該河出口處已建成了容量3200千瓦的百朗水電站,年發電量1200萬千瓦小時, 是樂業縣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用電的主要電源。至1989年止,沿河已建有小型水庫、提水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百朗地下河
  • 所屬水系珠江水系西江上游幹流紅水河段的支流
  •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樂業縣西南
  • 流經地區:樂業縣
  • 發源地樂業縣武稱、同樂、花坪3個鄉(鎮)
  • 主要支流:大利河、山洲河、上崗河
  • 河長:64.2公里
  • 平均流量:3.09億立方米
  • 落差:675米
  • 流域面積: 835.5平方公里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流域概況,地貌,氣候,水利開發,蓄水工程,水電工程,旅遊資源,

幹流概況

百朗地下河,珠江水系西江上游幹流紅水河段的一級支流。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樂業縣甘田鎮達浪村,源頭高程1050米,由主流和11條支流構成,為一大型岩溶地下河系。主流經達坡寨成明流,在伏流洞潛入地下,經武稱、同樂、花坪3個鄉(鎮),在幼平鄉百中村百朗屯南3.5公里處(高程375米)露出地表成明流,於百朗屯北匯入紅水河。主流自南部甘田沿東北方向流至樂業縣城,折向西北至西部花坪,又轉向東至出口,貫穿樂業南北,呈“S”形展布。主流長度64.2公里,支流長度共159公里,流域總面積835.5平方公里。

水文特徵

流域內多年平均徑流深37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09億立方米,出口處枯水期流量3.18立方米每秒,正常流量9.8立方米每秒,洪水期流量121.0立方米每秒。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5200千瓦,可開發量4000千瓦。中上游埋深150米以下,中下游埋深150~400米。1979年底在該河出口處已建成了容量3200千瓦的百朗水電站,年發電量1200萬千瓦小時,是樂業縣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用電的主要電源。沿河建有小型水庫、提水工程。
出水洞出水洞

主要支流

大利河,百朗地下河的明支流。源於同樂鎮大利村的萬家坡南,源頭高程1160米。流經大利、大挽、樂業縣城,於縣城南1.2公里處的羅妹洞潛入地下,匯入百朗地下河。流向自北向南,主流長度10.2公里,平均河寬6米,自然落差191米,平均坡降9.3‰,總流域面積1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16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徑流量0.05億立方米,枯水流量0.02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616立方米每秒。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92千瓦,可開發量56千瓦。至1989年止,沿河已建有小(一)型水庫、引水工程、小水電站,樂業縣城的工農業及生活用水由建於該河上游的大利小(一)型水庫供應。
山洲河,百朗地下河的明支流。源於山洲村的大瑤山北,源頭高程1392米。流經半邊街、小寨、李家坡、上寨、水碾屯,於邏沙鄉政府駐地南0.8公里處潛入地下,匯入百朗地下河,流向自南向北。主流長度10.2公里,平均河寬7米,自然落差272米,平均坡降10.1‰,總流域面積16.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深370毫米,多年平均流量0.19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徑流量0.06億立方米,枯水流量0.02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792立方米每秒。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519千瓦,可開發量78千瓦。該河上游為土山區,地表有茂密的森林覆蓋,下游為石山區。至1989年止,沿河已建有小(二)型水庫、引水工程。
上崗河,百朗地下河的明支流。源於同樂鎮上崗村的三曹山南,經萬安、三道橋、上崗、拉逢,於下崗注入地下,匯入百朗地下河。自源頭流向東南至萬安,南折至拉逢,再流向西南。主流長13.5公里,源頭高程1247米,天然落差497米,平均坡降32.4‰,總流域面積16.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深380毫米,多年平均流量0.2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徑流量0.06億立方米,沿河已建有山塘、引水工程。

流域概況

地貌

樂業縣境屬於雲貴高原的東南麓。由於古代地殼多次變化,地層褶皺起伏,加上受流水的侵蝕強烈,地表遭受切割,峰高谷深,已失去第三系的始新世—古新世形成的雲貴高原地貌景觀。
岩溶地貌(構造—溶蝕峰叢窪地地貌):樂業“S”構造體系中峰叢窪地地貌發育的基本特徵,窪地排列方向,沿北東向張扭斷裂呈線型展布,南部田林縣浪平至香維一帶,由於“S”型構造軸線轉向,窪地排列方向轉入近東西向。在“S”型構造邊緣地帶為岩溶與非岩溶接觸帶,在接觸帶之間,形成較多長條形谷地。如甘田谷地、邏沙谷地以及北部樂業谷地等。可溶是體表面、溶芽、溶溝及其深部溶隙、溶洞極為發育。其中水平溶洞規模較大。如甘田伏流洞直徑達30餘米,往北部樂來一帶水平溶洞規模較大,直徑達50~60米。而消水洞的深度由南向北逐步加深,由甘田一帶40餘米,往北至花坪一帶達250~300米。高峰叢窪地地貌為第Ⅰ級夷平期夷平峰頂,峰頂標高1400~1800米,谷地標高1000米左右,中部構成分水嶺,向四周形成傾斜峰頂夷平面。
破碎的山地山原:地勢略似蜆殼形,西南高,最高峰高大坪海拔1982米,盤古王山海拔1971米,向東西北三面傾斜降低,最低的是西北的紅水河谷地,海拔274米,高低相差1708米。南部和中部地勢稍高,海拔800~1400米,中部斷層谷地,縣城附近海拔970米左右。東、西、北部為砂頁岩發育而形成的土山山峰谷地山區(2074.1平方公里),山脈連綿起伏,山高坡陡,河溪、溝谷縱橫交錯,中、南部大部分為石灰岩發育的喀斯特山地山原區(542.9平方公里),石山屹立延綿成片,坡度陡峭,地表缺水弄場多,溶洞多及地下河長。

氣候

百朗地下河所在的樂業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縣境內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縣內各地年平均溫度在16.0℃~20.9℃,1964年至1985年間,平均氣溫為16.4℃,其中1980年最高,為16.9℃。1976年、1984年最低,為15.8℃。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是23.4℃,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是7.4℃,氣溫年較差為16.0℃,極端最高34.0℃(出現在1983年5月14日),極端最低為-5.3℃(出現在1975年12月29日)。全縣降雨量981.0~1724.4毫米。降雨量的時間分配,以夏季最多,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50%至56%,次為春季,占全年降雨量的21%至23%,秋季占全年的16%至20%,冬季降雨量最少,只占全年降雨量的4%至5.5%左右。降雨量主要集中在5至9月,雨季的開始、終止日期變化不定,一般以月雨量大於100毫米的該月頭一場大雨(≥25毫米)日定為雨季開始日,以雨量大於100毫米的該月最後一場大雨日定為雨季結束日,按此標準結果,本縣雨季平均終止日是9月29日,最早在8月12日,最遲到10月28日,雨季持續日數平均144天,最短是80天,最長是193天。

水利開發

蓄水工程

達坡寨水庫,位於樂業縣境南部甘田鎮達坡寨屯南0.15公里,為百朗地下河上游明流段上的一座蓄水工程。1967年7月至1969年8月,由百色地區水電勘測設計處與縣水電服務站勘測設計。1969年9月動工,至1975年春建成,總投資46.2萬元,投工38.5萬個,完成土方2.2萬立方米,石方2.5萬立方米,漿砌石0.65萬立方米、混凝土.500立方米。壩型為溢流式連拱壩,共17拱。當壩高築至910.5米,水位達909米時,壩後有渾水湧出,查為壩基有溶洞自下繞過,即停止高築,測得定型壩頂高程910.5米,長183米,未達設計要求,因庫區溶洞發育,水庫漏水隨水位增高而加大,非汛潮蓄不起水。水庫有左、右岸放水管,右岸設有梯級放水設備,左岸在放水管末設木塞控制放水。右乾渠經那臘、上村寨、什文,全長2.04公里;左支渠從渡槽引水至左岸,經那仲、利民、平流屯,全長1.5公里。大壩建成後,可抗禦20年一遇以下洪水發生時,下游沿河農田不受淹沒、沖毀,防洪面積800畝。
地下河水電站地下河水電站
上崗水庫,位於樂業縣中部的同樂鎮上崗村北2公里處地下河支流上崗河上,工程以灌為主,兼發電、防洪和養殖。由百色地區水電堪測設計處勘測設計,1965年8月開工,至1970年初基本建成,之後時有維修加固。1989年實有總庫容222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80萬立方米。排洪道距左壩頭100米,為開敞式排洪道,設計進口高程1032米,寬25米,最大泄洪量109立方米每秒。水庫設計灌溉4200畝,至1989年只能灌3000畝。建成水力發電站,裝機125千瓦,1971年5月開始運行,至1980年百朗電站電網供電後,漸不發電。水庫可正常抵禦20年一遇以下洪水發生時,下游沿河農田不被沖壞淹沒,面積達1500畝。正常水面面積230畝,年均產魚500公斤。
大利水庫,位於樂業縣同樂鎮大利村北200米的地下河支流大利河上(距縣城3公里),是以灌溉為主並向縣城供水的一座小(一)型水庫。1976年開始設計並施工。1981年底基本建成。爾後時有維修加固。大壩:置於大利河谷,壩型為漿砌石重力壩,壩頂長110米;非流壩段壩頂高程1010米,寬2.6米,最大壩高34米,防牆頂高程1011米,內坡分3級壩坡,溢流壩頂高程1007米,寬3.5米,長30米,最大壩高31米、壩底寬31米。壩頂設計洪水下流量155立方米每秒,校核洪水最大泄流量219立方米每秒。大壩全長112.5米。設計灌溉面積0.74萬畝。1980年灌溉0.08萬畝。1981年灌溉0.23萬畝,1982年~1987年灌溉0.43萬畝,1988~1989年灌溉0.65萬畝。防洪:當30年一遇以下洪水發生時,防洪面積1500畝,確保縣城安全。供水:1980~1986年年均向縣城供水30萬立方米,1987~1989年年均向縣城供水75萬立方米。解決1萬人生活用水和縣城工業用水。養殖:有正常水面面積400畝,1980~1989年年均產鮮魚800公斤。

水電工程

上崗水電站,位於同樂鎮上崗村上崗屯北100米處, 為一引水式電站。電站由縣農建站水電組設計。於1969年9月成立工程指揮機構,由龔定邦任指揮長,下設政工、施工、後勤3個組。 由同樂公社組織農民專業隊修建,同月動工,1971年4月全部建成,5月1日開始向縣城供電,從而結束了縣城照明用柴油機發電,加工無動力的缺電狀況。電站水頭40米,引水流量0.6立方米每秒, 裝機1台200千瓦。整個工程建設總投資13.8萬元,投工1.35萬個,完成土方0.24萬立方米,石方0.22萬立方米,漿砌石0.08萬立方米,混凝土43立方米。電站為全民所有。 1977年初,因水源關係,機組出力達不到設計要求,將發電機改為125千瓦,運行期間,年均發電量為18萬千瓦時。 1980年百朗電站投產後,不承擔主要供電任務,只作臨時或補助性發電,到1985年全部停產, 之後機組失修受損。1988年12月將升壓站180千伏安變壓器移至諧里電站作恢復水毀發電用,只有一台20千伏安的變壓器作降壓用電。
百朗電站,位於樂業縣幼平鄉百仲村百朗屯南3公里處的百朗地下河出口後明流段右岸。距縣城48公里, 距紅水河3.5公里。自百朗地下河出口處建壩引水過右岸4.14公里後跌水發電, 為無調節引水式電站,百朗地下河出口處正常流量10立方米每秒,最高流量為2.3立方米每秒。電站於1969年由百色地區水電局進行第一次設計。1974年,百色地區水電勘測設計隊對百朗水電站重新設計, 至1975年8月地區設計隊完成了技施設計工作。工程自1969年進行第一次設計當中, 縣裡就組織了進廠公路的施工,1973年5月,因設備等原因停止施工。 1975年2月,電站復工修建。 整個工程於1979年6月全部完成, 總投資289.17萬元。投工97萬個,完成土方18.93萬立方米,石方13.1萬立方米,漿砌石2.2萬立方米。混凝土1180立方米;用水泥2577噸,鋼材128噸、木材460立方米、炸藥109噸;安裝金屬57噸。 電站水頭65米,引水流量7.2立方米每秒,裝機2×1600千瓦。

旅遊資源

百朗大峽谷,是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距離樂業縣城42千米,峽谷全長4千米,谷底幽深、植被繁茂,被中國岩溶地質專家稱之為“盲谷型岩溶森林大峽谷”。
百朗大峽谷風光百朗大峽谷風光
百朗大峽谷是岩溶地區地表與地下水文網造就的盲谷型峽谷,這裡地表河流神奇潛入地下,變成斷頭河;而地下河水則洶湧澎湃,在峽谷末端,發育成壯觀的天窗,地下河衝破地層的桎梏,奔涌而出。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岩溶地質奇觀。
進入峽谷最險要的去處是金鎖關,它是百朗大峽谷的咽喉,自古是桂西通往黔南的險關。以前這裡是一條重要得商道,1930年10月,紅七、紅八軍在樂業會師後,部分紅軍部隊輾轉此關北上江西。
峽谷兩側絕壁幾乎與地面成90°角,相對高度超過1000米,絕壁平坦如兩面寬大的高牆,似刀削斧琢,色呈丹霞。峽谷兩側原始森林茂密,成千上萬種植物生長於斯,是個名副其實的大自然植物“基因庫”。谷底和半山腰的懸崖上,布滿著大大小小的洞穴,是大小動物棲息的場所。
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屬於百朗地下河中游的落水洞體系,世界天坑之最,具有稀少、奇特、險峻、恢弘、壯麗、秀美、生態環境獨特的旅遊觀賞價值。在天坑群26個天坑中,列入世界級的有大石圍、鄧家坨、大坨、穿洞、白洞、神木、拉洞等7個天坑,囊括了世界上天坑之精華,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令其榮獲世界地質公園、國際岩溶與洞穴探險科考基地、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國家森林公園、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中國蘭花之鄉七項殊榮,被譽為“世界天坑博物館”。最具代表性的大石圍天坑,榮獲七項世界之最,其海拔1468米,深613米,坑口東西走向寬600米,南北走向寬420米,容積約為6700萬立方米。大石圍天坑景區位於同樂鎮刷把村,距縣城13km,屬紅水河南端的乾熱河谷地帶,經國土資源部岩溶地質專家們實地考察論證,大石圍的地下原始森林覆蓋面積9.6萬平方米為世界第一。有世界“天坑博物館”之美稱。大石圍屬典型的卡斯特漏鬥奇觀,集獨特奇絕地下溶洞、地下原始森林、珍惜動物及地下暗河於一體的巨型天坑。天坑底部林中有洞、洞中有河,河流湍急,且有冷熱交匯的兩條龐大的地下暗河,地下暗河中的石筍挺拔叢生,石簾晶瑩透亮,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在大石圍周又有獨特奇絕的白洞、神木、羅家、蘇家、鄧家、流星、甲蒙、燕子、蓋帽、黃猄、鳳岩、穿洞等十幾個天坑,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天坑群”。
大石圍天坑大石圍天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