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崎郭氏家廟

郭氏家廟是一座構築典麗、恢宏壯觀、凸顯明代建築風格的古祠,全廟長37.6米,寬17.6米,屋脊高達9米,為皇宮式的木石結構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崎郭氏家廟
  • 特點:地靈人傑,優越的地理
  • 組成:18個少數民族
  • 對象:郭氏家廟
簡介,廟宇概況,歷史,

簡介

“八閩回族第一鄉”———百崎回族鄉是福建省18個少數民族鄉中惟一的回族鄉,也是泉州市惟一的少數民族鄉。這裡景秀物華,地靈人傑,優越的地理、優良的歷史、優秀的人文增強了整個鄉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廟宇概況

郭氏家廟是一座構築典麗、恢宏壯觀、凸顯明代建築風格的古祠,全廟長37.6米,寬17.6米,屋脊高達9米,為皇宮式的木石結構建築。距圍牆60餘步的西南隅,至今保存著“午門”的遺蹟,午門遺址中間是大門,兩邊是側門,花崗岩石礅所雕的雲月圖案表現了伊斯蘭的風格。午門是皇宮式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前的官吏來到午門前都必須下轎、下馬,步行而進。
順著午門進入的古道返回宗祠。圍牆西南角水溝涵口的盤形石頭上面刻著螺旋形的花紋,這裡的回民稱它為“分水石”,水溝里的水通過這裡時會形成回流。它的寓意是宗支番衍、脈旺流長,而且還寄望遠支的族裔應當溯本追源,回報祖德宗功。大門上的對聯:“支分法石源流遠;地卜奇山甲第興”道出了郭氏的淵源。
百崎回民的開基祖郭仲遠於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從泉州法石(今石頭街),帶著妻兒遷到後渚港畔的惠南海濱,就在這個風景秀麗的奇山之下安居樂業,生息繁衍,至今600多年,發展成為現在1.3萬多人的百崎回族鄉。大門上面匾額題字“汾陽衍派”,“汾陽”是漢族郭姓的堂號,源於他們的始祖郭子儀曾經被封為“汾陽王”。
百崎郭氏既然是回族,為什麼自稱是漢人郭子儀的後裔呢?原來元朝時發生了一起“反色目”的排外風波,郭氏回民為求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只好寄托在汾陽郭氏望族的名分下。宗祠里的楹柱上還題有這樣一副楹聯:“祖汾陽派富陽族螺陽三陽開泰,原晉水分法水聚奇水萬水朝宗。”這與大門的匾額異曲同工,當時的嚴峻局勢可窺一斑。
其實,百崎回民的先人是由“海上絲綢之路”來華經商的阿拉伯穆斯林,最初定居在杭州府富陽縣的郭家村,歷經數代繁衍至郭德廣,他的阿拉伯名譯音為伊本·庫斯·德廣貢。“庫斯”與“郭氏”諧音,這就是回族人漢族姓的由來。

歷史

元朝時郭德廣奉命督運軍需糧草來到了泉州,時值泉州烽火連天,兵荒馬亂,郭德廣無法回朝,就在泉州娶妻育兒,安家落戶,成了郭氏回民的入泉始祖。起初他們居住在東街行春門外,後來改遷到法石村,百崎開基祖郭仲遠就是郭德廣的次孫。由於環境的變遷,百崎回民長期生活在漢民族的包圍之中,與漢人的頻繁交往及相互通婚,使他們的思想意識和生活習俗受到漢文化的滲透,信仰中逐漸雜糅了多種宗教,郭氏家廟的建造就是一個例證。
正廳前的橫眉正中懸掛著“宣慰府”的匾額,這裡供奉著郭氏回民的入泉始祖郭德廣的靈位,而郭德廣曾任宣慰使司之職,因此百崎回民稱他“宣慰公”,郭氏家廟也就稱為“宣慰府”。郭氏家廟始建於明宣德七年(1432年),依山面海,素有“東北鳳麟鐘甲第,西南龍馬壯江山”的雅稱。據說先前百崎回民的開基祖郭仲遠曾在此地搭寮養鴨,母鴨所下的蛋都是雙蛋黃,鴨群繁殖極快,因此郭氏的收入非常豐厚,家道日漸殷實,於是建祠時就選擇了這塊“風水寶地”。
宗祠初建時為三間張式大厝,後於清朝乾隆年間重修時再向兩側拓展成為五間張。廳前木柱的礎石,據史學界考證,中間兩礅雕有簡潔明快的方框圖案的是明代風格,而兩側陽雕動物圖案的則為清代風格,這是百崎郭氏家廟建築年代的一個有力明證。遺憾的是到了清光緒廿四年(1898年),宗祠因火災被毀,僅剩得原有的石料。後世的百崎回民分別於宣統年間及民國初年在原來的基礎上兩度重建,得以恢復原貌。
郭氏家廟西邊1華里外的碼頭石崖上以前建有石塔一座。據說石塔的作用在於鎖住宗祠的龍脈,至今在百崎回民中還流傳一段相關的美麗傳說。相傳百崎回民開基祖郭仲遠的妻子陳氏,待人十分熱情。在興建宗祠期間,她每天都殺雞宰鴨款待師傅,當年算是最豐盛的膳食了。然而師傅們在用餐時卻從未見到一塊雞肫或鴨肫,這可是公認的雞鴨中最可口且最有營養的東西。為此他們心生納悶:這老婦人怎么如此小氣呢?
領班的老師傅口裡雖不說,心中卻老大不快,憋得一肚子氣無處發泄,在家廟即將竣工時就悄悄地在屋脊上做了個“扣斗”,蓄意破壞宗祠的風水,讓家廟守不住龍脈,使郭氏子孫衰微。家廟竣工那天,師傅們都要收拾回家了。老師傅剛走出門,陳氏就趕來喊他稍停一步,手中提著一串晾乾的雞鴨肫,要師傅帶回家給孩子們嘗一嘗。老師傅這時方才明白以前產生誤會錯怪了陳氏,就想了個解扣的方法,吩咐郭氏兄弟在家廟東北方的小山邊開個深坑以割斷龍的去路。當他們挖深後正好看到龍尾剛剛掃過的痕跡,為了不讓龍游過後渚江,老師傅又叫郭氏兄弟抓緊時間在百崎渡頭建一座石塔以鎖住龍的去路。
石塔建成後,那龍剛穿通渡口還來不及游進江中就被截了回來。由於龍在地下竄動,據說當時後渚江還流了三天的赤土水呢。此後,百崎回民就把開掘的這個深坑叫做“龍割尾”潭,把所建的石塔叫做“鎖龍塔”,因為建塔把風水流失這件大事化無了,所以又稱它為“化事塔”。可惜石塔於上世紀70年代堵港圍堤開山炸石時被毀掉了。
郭氏家廟的靈龕里供奉著百崎回族13位先祖及其配偶的神位,有奉旨督糈、官居宣慰使司之職的入泉始祖郭德廣;有開拓創業、與鄭和共建海堤的百崎肇基祖郭仲遠;有武略超群、智殲倭賊的少林俗家弟子郭仕敏;有禦寇有功、冠帶榮身的欽賜捕盜官郭諫平;有智勇雙全、藉助張岳之力爭回海權的北崖公郭子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