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寧崗

百寧崗

百寧崗五嶽廟位於河南省襄城縣東南隅的丁營鄉境內。百寧崗原稱百牛崗,距縣城東南22公里,前臨汝水,後依驀嶺,左跨沂城,右望首山,南北綿亘十數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百寧崗
  • 別名:百牛崗
  • 所屬地區:河南省襄城縣
  • 政府駐地:丁營
  • 電話區號:0374
  • 地理位置:河南省襄城縣東南隅的丁營鄉境內
  • 著名景點:五嶽廟(故人云:“燒香不燒香,先到百寧崗)
  • 火車站:丁營
歷史記載,名字起源,改名,傳說,地圖信息,

歷史記載

《襄城縣誌》載:“百寧崗原稱百牛崗。距縣城東南 22 公里 ,前臨汝水,後依驀嶺,左跨沂城,右望首山,南北綿亘十數里。崗上有五嶽廟,殿宇巍峨,氣勢磅礴,松柏參天,花木蔽日,清靜幽雅,令人神怡。”
百寧崗是許昌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距平頂山市區30公里,北離許昌市區45公里,東距漯河市區40公里。是以道教文化為主、以農業觀光相輔之的旅遊景區。百寧崗五嶽廟初建於漢,規模於晉,歷代修葺,幾經興衰,殿宇巍峨,氣勢磅礴,前有山門,後有三清樓,中有五嶽寶殿,大小殿堂25座,占地50餘畝,院內松柏參天,花木蔽日,清靜幽雅,令人神怡,常住道眾70餘人。有“中州神仙皇京城”之譽。五嶽廟文化底蘊深厚,千百年來,帝王將相頻頻光顧,才子雅士屢屢留墨,廟記憶體有王羲黃庭堅鄭板橋手書石刻,顯貴富賈不斷捐建,經久不衰,奧妙在於它敬奉的不僅僅是道教神,還以“一道化三教”、“三教合一”為立廟宗旨,涵蓋儒、釋、道三教的聖、佛、神。故人云:“燒香不燒香,先到百寧崗(五嶽廟)”。
據《襄城縣誌》記載: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個中隊的日本兵駐紮在這個廟宇里,早晨起來,槍枝全部不翼而飛,後來發現掛在廟宇後面的一棵千年銀杏樹梢上,十分迷信的日本兵認為是侵犯了廟裡的神仙,便迅速逃離了百寧崗
百寧崗百寧崗

名字起源

傳說很早以前,“百牛崗”是塊平地,地里長滿了裂礓石,裂礓變成似人非人的模樣。這一帶百姓認為很不吉利,老年人說:“這可了不得,待裂礓變成人時,要更朝換代,百姓死絕。”百姓們為此都落下了心病,寢食難安。一天晚上,人們剛入睡,忽然一個白髮老翁飄然進村,他逢門就進,對牛主說:“明早我使使你的牛。”有的慷慨答應:“好,使吧?選”有的卻婉言拒絕。說也奇怪,第二天,凡是不讓使牛的人家,都發現自家的耕牛通身淌汗,大口喘氣,甚是疲憊。更令人驚奇的是,他們村子附近出現了一條黃土崗。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借牛老翁不是凡人,而是為給百姓消災解憂,借耕牛運土填地裂、掩埋這不祥的裂礓石而來。這時,村人望空膜拜,感謝神仙庇佑。從此,個個眉展顏開,安居樂業。神仙借百牛拉土堆崗的故事不脛而走,流傳四方,此崗遂名為“百牛崗”。

改名

百牛崗改稱“百寧崗”
百寧崗
明萬曆年間,崗上常有毛賊出沒,攔路搶劫,殺人越貨,鬧得路斷人稀,雞犬不寧。後有提督杜百寧率兵到此平賊,經剿捕,賊眾大多被擒,余者也望風遠遁,不敢為患。百寧崗又安謐如常,行人如織,路不拾遺。附近村民為紀念百寧提督平賊功勳,把“百牛崗”改為“百寧崗”。
崗上有五嶽廟,廟內現存文物碑刻有晉時書聖王羲之聯碑、宋時文豪黃庭堅詩碑、清時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詞碑等。 一千六百多年前,神仙長生思想得以瘋長的晉代,著名道人葛洪來到襄縣修道,其間在這百牛崗上修了“五嶽廟”,這個既不在京都,也不在名山大川的“五嶽廟”,居然惹得帝王將相頻頻光顧,才子雅士屢屢留墨,顯貴富賈不斷修繕,經千年而不衰。和一般的廟宇不太一樣,它不僅是信奉道教者的活動場所,敬奉的也不僅是道教諸仙,它以“一道化三教”、“三教合一”為立廟宗旨,涵蓋了儒、釋、道三教的神、仙、佛,也許正因為此,它被譽為“中州神仙皇京城”。五嶽廟於1996年經政府批准對外開放後香火極盛,年接待香客、遊人超百萬人(次),已成為“中州第一香火大廟”。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王母娘娘的壽日,寧崗廟會遊人川流不息,似水如潮。

傳說

據說,道教聖地武當山的祖師爺下山布道傳法,路過汝河兩岸,看中了汝河東岸的百寧崗這塊風水寶地,決意把武當金頂的三清殿搬到百寧崗來。於是,施展法力,驅使汝河兩岸八百頭黃牛靈魂出竅,連夜往返於武當山和百寧崗之間。當最後一輛大車走到汝河黑龍潭時,兩岸傳來了報曉的雞啼,神仙們慌了神,忙中出錯,把一隻金香爐掉在了汝河灣的潭渦里。潭裡黑龍因此得成正果,行雲布雨法力無邊。據說,早些年,每逢初一十五,黑龍潭便香氣氤氳;夜晚,燦燦金光自潭底直達水面,照耀得河灣里一片通明。於是,便引起了許多人的覬覦,前來打撈金香爐的人,接連不斷。自此,香氣便消失了,金光再也沒有出現過。有人說,是祖師爺收回了金香爐;也有人說,金香爐是被下江蠻子盜走了。總而言之,黑龍潭已經沒有金香爐。

地圖信息

地址:許昌市襄城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