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龍泉潮聖景

白馬龍泉潮聖景

提及雅安旅遊,老一輩人都知道老八景:蔡山龍洞石嵌佳、蒙頂青山石芽茶、白馬龍泉潮聖景、日落玄空現彩霞、丙穴甲魚通地脈、龍山鳳尾繞天涯、平羌夜渡沉秋水、金雞飛過老仙家。

其中,“白馬龍泉潮聖景”指的就是雨城區上里鎮白馬村的白馬泉。白馬泉始建於唐貞觀元年(627年),宋乾道元年(1165年)詔封泉池為“淵澤候”,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經重建修繕,今年年初白馬泉景區以嶄新的姿態展示在遊客面前,煥然一新的景區大門,景區內是色澤鮮明的亭台軒榭,核心部分的泉池周圍建好了迴廊,遊客觀泉有了舒適的觀賞點。

扶貧東風吹拂,縱橫白馬村的13公里山區道路改造提升,現在從上里古鎮到白馬泉景點的車程時間僅5分鐘,沿途是文藝范兒十足林區公路,汽車能開到每一位村民的家門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馬龍泉潮聖景
  • 外文名稱:Longquan temple in Longquan
  • 地理位置:四川雅安
  • 著名景點:白馬泉
白馬泉景點
“白馬龍泉潮聖景”,雅安八景之一。
“白馬龍泉潮聖景”—— 雅安上里古鎮白馬泉,間歇泉水湧出時的景觀曰:潮聖景,也暗指這條線上各風景點,一路上川主廟,黃龍廟,古廟宇及建築星羅棋布。上,中,下里人文歷史故事多多多,遊覽白馬泉必經過這些地方。
白馬泉景點重建修繕 沿途道路整修提升白馬泉井為方潭,潭底頂邊條石銹刻龍形浮雕,臨水面刻“龍洞”二字,表示為白馬泉出沒之孔。石砌泉池,長3.7米、寬3.4米、深2.5米,泉底巨石上鐫刻龍馬浮雕和臨水石刻“龍洞”二字。泉涌時,清水自龍嘴下洞口溢出。泉涌無定時,雨季一日涌10餘次,早季一日僅一次或數日一次。涌潮後有“咚咚”馬桶聲。泉水四季恆溫,保持14度,終年清澈,正如黃大中碑記所云:“若夫白馬一泉,則猶羅純特異勝境,出於石,盈而虛,溢而退,其清可掬,觀者不忍捨去。”加以龍淵祈於巧合,為州人解早,於是知名度益彰,成為唐宋以來的川西明泉。據白馬泉百餘步公路側平台上,石壁有清代巡道黃雲鶴墨寶“噴珠泉”三字。台上石側方池內,但見小水泡串串上升,正如民國版《雅安縣誌》所云:“其水泡起落如貫珠然”,與白馬泉連蹊為姐妹泉。
據南宋《淵澤侯廟跡》(跡音寄。古時宣令之官,搖目舌鈴宣告大事。)以雅洲早,太守祈於魚白馬龍泉,三日至早。請旨,白馬龍為“淵澤侯”。因天公寺已廢,遂建“淵澤侯廟”,砌百馬龍神,稱白馬泉為“白馬靈泉”。明初,侯廟荒沒,又重建佛寺,命名為“白馬靈泉梵剎”,刻《大民按古重修白馬泉梵剎碑記》以記其事。
明弘治十八年(1505),雅州又早,知州黃大中至白馬靈泉祈雨,又驗。又刻《雅洲白馬泉淵澤侯碑》以記其事。這是民國版《雅安縣誌》稱“淵澤侯廟又名白馬泉寺”的原因。1950年寺宇泉井無損。“文革”後,正殿僅存遺址,後殿殘存,有觀音連壁石像一尊。寺白馬泉井圍廊。泉寺煥然一新。周邊又掘起數十寺僧靈塔,重豎於寺後古林中,有登封少林寺塔林景象。
白馬泉井為方潭,潭底頂邊條石銹刻龍形浮雕,臨水面刻“龍洞”二字,表示為白馬泉出沒之孔。石砌泉池,長3.7米、寬3.4米、深2.5米,泉底巨石上鐫刻龍馬浮雕和臨水石刻“龍洞”二字。泉涌時,清水自龍嘴下洞口溢出。泉涌無定時,雨季一日涌10餘次,早季一日僅一次或數日一次。涌潮後有“咚咚”馬桶聲。泉水四季恆溫,保持14度,終年清澈,正如黃大中碑記所云:“若夫白馬一泉,則猶羅純特異勝境,出於石,盈而虛,溢而退,其清可掬,觀者不忍捨去。”加以龍淵祈於巧合,為州人解早,於是知名度益彰,成為唐宋以來的川西明泉。據白馬泉百餘步公路側平台上,石壁有清代巡道黃雲鶴墨寶“噴珠泉”三字。台上石側方池內,但見小水泡串串上升,正如民國版《雅安縣誌》所云:“其水泡起落如貫珠然”,與白馬泉連蹊為姐妹泉。
白馬泉位於羅純山,山區雨水聲入地下,沿岸縫形成地下承壓水構造,在靜水壓力下,與下部岩石裂口處益出形成自流水湧泉。由於承壓面積小,加以石灰岩地層的底部滲漏,因而供水不足,只能時涌時停成間歇泉。泉水來自地下,不受地面氣溫影響,因而能保持恆溫。至於湧泉後的馬蹄聲,則是地下承壓水構造熔鑄不均而成大小不同的地下水潭和管縫。當水潭積滿從管縫冒出,如滿罐盈水從小口急涌而出,出現“咯咚”聲,類似馬蹄擊地。而“泉出白馬,來往田間。”則純為霧氣變化形狀的附會,不足為奇。噴珠泉的形成與白馬泉同屬地下水承壓原理,只是地下管縫出口細小,不能形成湧泉現象,只能點滴上冒,如貫珠然。在濟南則名為珍珠泉,與雅安噴珠泉無異。
白馬、噴珠二泉成名較早,與俗稱“五家口”的上里鎮有關,自西魏於多營坪建始陽縣為蒙山郡治地,上里成為邛洲至蒙山郡交通扭,現存古碑記載:“自先賢開道,東道名、邛、西達蘆、雅。往來經商士蔗,嘖嘖不絕。”北周時,漢院富春鄉置黎州,西昌置嚴洲,上里更是南方絲綢之路要道。由於來往人群轉相傳播,因而白馬勝景,遠揚四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