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鎮(湖北省江陵縣下轄鎮)

白馬寺鎮(湖北省江陵縣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馬寺鎮位於江陵縣城區東北,南臨長江黃金水道10公里,觀普公路、郝六公路穿境而過,東臨沙崗,西接熊河,南抵普濟,北倚六合。國土面積149.4平方千米(2017年)。轄32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1個養殖場,26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252人(2017年)。耕地面積8.5萬畝,其中水田面積7.1萬畝,旱地面積1.4萬畝。農村總勞力1.7萬個,人均耕地1.68畝。 白馬寺鎮位於江陵縣東北部。國土面積149.4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8.8萬畝,總人口39252人(2017年)。是湖北省水產板塊建設試點鎮、湖北省糧棉基地百強鄉鎮、中國香稻生產基地.近年來,全鎮以農業綜合開發為契機,最佳化農業品種,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初步形成東菜西魚、南稻北棉的農業產業格局,已建成了生豬繁養、魚蓮共生、魚珠養殖、稻鴨共育、大棚蔬菜、優質油棉等板塊基地,油料、生豬、家信禽、水產品、瓜果、蔬菜、珍珠、優質稻、優質棉等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均保持良好增長勢頭,糧食產量近幾年邊疆躋身全省百強,並湧現出了天助米業、荊穀米業等一大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馬寺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北省江陵縣
  • 電話區號:0716
  • 地理位置:江陵縣城區東北
  • 面積:149.4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39252人(2017年) 
  • 車牌代碼:鄂D
城鎮介紹,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行政區劃,資源,交通與通訊,名稱由來,黨政機構分工,

城鎮介紹

江陵縣轄鎮。面積149.4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39252人(2017年)。轄1個居委會、3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白馬寺。

歷史沿革

以境內白馬寺命名。1949年屬江陵縣第五區,1952年屬郝穴區,1957年屬熊河區,1958年屬熊河公社,1975年置白馬寺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改鎮。1996年,面積148平方千米,人口5萬人,轄白馬、雙河、青港、壽港、新長、中江、荊州、鄧港、豐河、新孟、新口、同蘭、桂花、天井、長河、金剅、王市、金渡、小河、陶咀、曲院、王勝、譚巷、香垸、石淵、凡橋、江嶺、盧巷、宋新、業新、陳崗、李店、赤岸、黃淡34個行政村和白馬寺1個居委會。
2004年,鎮政府駐白馬寺,人口51484人,面積149.4平方千米,轄白馬1個居委會和白馬、雙河、青港、壽港、新長、中江、荊州、鄧港、豐河、新孟、新口、同蘭、江嶺、盧巷、宋興、業新、陳崗、李店、赤岸、黃淡、天井、長河、金剅、王市、金渡、小河、陶咀、曲垸、五勝、譚港、香垸、石淵、凡橋33個行政村。2005年,人口5.1萬人。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1024103:~001 121白馬居委會 ~201 122白馬村 ~202 220雙河村 ~203 220青港村 ~204 220壽港村 ~205 220新長村 ~206 220中江村 ~207 220荊州村 ~208 220鄧港村 ~209 220豐河村 ~210 220新孟村 ~211 220新口村 ~212 220同蘭村 ~213 220江嶺村 ~214 220盧巷村 ~215 220宋新村 ~216 122業新村 ~217 220李店村 ~218 220赤岸村 ~219 220黃淡村 ~220 220長河村 ~221 220天井村 ~222 220金剅村 ~223 220王市村 ~224 220金渡村 ~225 220小河村 ~226 220陶咀村 ~227 220曲垸村 ~228 220五勝村 ~229 220譚巷村 ~230 220香垸村 ~231 220石淵村 ~232 220凡橋村 ~500 220凡湖漁場

地理位置

白馬寺鎮位於江陵縣城區東北,南臨長江黃金水道10公里,觀普公路、郝六公路穿境而過,東臨沙崗,西接熊河,南抵普濟,北倚六合。國土面積149.4平方公里。轄32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1個養殖場,26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252人(2017年)。耕地面積8.5萬畝,其中水田面積7.1萬畝,旱地面積1.4萬畝。農村總勞力1.7萬個,人均耕地1.68畝。 白馬寺鎮位於江陵縣東北部。

行政區劃

白馬寺鎮1949年隸屬江陵縣第五區,1952年後又先後隸屬郝穴區、白馬工委所、熊河區,1975年撤區並社時,以境內白馬寺命名為白馬公社,並新建了譚市、王市、赤湖、白馬、新口5個管理區,1984年改名為白馬區,1987年撤區建鎮改為白馬寺鎮.
湖北省江陵縣白馬寺鎮
2000年至2004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分別為1.5億元、1.9億元、2.6億元、2.7億元、3.6億元,2004年較2000年增137.5%。鎮區面積2平方公里,工業、商貿、住宅區域分布合理,水、電、通訊設施一應俱全;供電系統保障有力,建有35千伏變電站一座,兩台主變容量共9500千伏安;通訊質量安全可靠,建有萬門程控電話,無盲點覆蓋的移動通訊、電視差轉站、有線電視網路。金融、文化、教育、衛生、商業、稅務等服務機構健全。全鎮擁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共196家,形成了造紙、農副產品加工、水產立體開發三大支柱產業。

資源

白馬寺鎮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環境寬鬆、市場活躍,是湖北省水產板塊建設試點鎮、湖北糧棉基地百強鄉鎮、中國鄉稻生產基地。
白馬寺鎮是湖北省水產板塊建設試點鎮、湖北省糧棉基地百強鄉鎮、中國香稻生產基地.近年來,全鎮以農業綜合開發為契機,最佳化農業品種,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初步形成東菜西魚、南稻北棉的農業產業格局,已建成了生豬繁養、魚蓮共生、魚珠養殖、稻鴨共育、大棚蔬菜、優質油棉等板塊基地,油料、生豬、家信禽、水產品、瓜果、蔬菜、珍珠、優質稻、優質棉等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均保持良好增長勢頭,糧食產量近幾年邊疆躋身全省百強,並湧現出了天助米業、荊穀米業等一大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交通與通訊

白馬寺鎮在交通、郵電、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鎮區面積達2平方公里,1000米長的鎮區主幹道與街道縱橫交錯,工業、商貿、住宅區分布合理,水電通訊設施一應俱全,鎮區供排水管全方位覆蓋,水質完全達標;供電系統保障有力,供電線路暢通;通訊質量安全可靠,建有10000門程控電話,無盲點覆蓋的移動通訊,有線電視網路全鎮。
白馬寺鎮在改善城鎮設施的同時,積極抓好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一建三改,建設生態家園,切實關心民眾生活,全面啟動農村改水工程,並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血防綜合治理,因地制宜開展扶貧開發,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日益改善。

名稱由來

相傳白龍馬違反天規,受貶困禁於白馬寺,恰遇唐僧取經經過此地,唐僧救之皈佛西去,終成正果。時人建寺廟以示紀念,因而得名白馬寺(現名白馬寺鎮)。境內現有唐僧師徒取經歸來,路經此地遭受八十一難中的最後一次劫難的見證――曬經台(又名木魚山)和千年老龜等多處遺蹟。遠古時在郢都有四座古寺廟,流傳排序為“上有金枝、金果,下有明月、頭陀”;而白馬寺鎮就占有兩座:金枝和頭陀,尤以金枝寺最為遠古,至今已1929年之古。其歷史之遠久,非州、府、縣廟可比。
金枝寺始名清淨林,於公元502年昭明太子為胡太后祈安改名為金枝寺。建築分前、中、後三殿,樓閣宏開,紺像巍峨,金碧交輝,景陽鐘聲響徹方圓十里。在它1929年的歷史中有3次被毀,3次重建。第一次被吳誥毀,復建於梁太監五年。至北後周時,高祖武帝宇文邕即“公元557年”下詔:滅天下僧道,毀除寺觀,又第二次被毀。唐貞觀九年十一月,即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明下詔,凡天下諸州,有寺之處,仍復建立。原中殿後門左牆上有領修碑文記載,太宗命尉遲恭帶銀督修,加上地方善人躍然資助,三月即成。傳說在修復過程中,獨缺中殿中梁1根,因復寺熱情感動玉帝,速派魯班下凡用刨葉滾成中梁1根。後人不信,上看就有灰塵入眼,奇怪之至。公元1976年“破四舊、立四新”,在極左路線的指引下,第三次被毀,至今仍未復原。
唐中書舍人岑文本為金枝寺撰寫了碑記記載了它的興衰過程,後王光旦於乾隆五十八年重新書寫立碑記載:
世尊拈花於靈山,妙傳心印,達摩面壁於少林,大悟宗旨。五葉既敷,千花競秀,分宗別派,各立門庭。郢都金枝寺者,三楚叢林之首。山明水秀,襟湖帶河,凡登臨寄傲者,以為東南偉觀。其創自漢章武元年,名“清淨林”,未幾為吳浩所滅,僅存銅像三尊。復至梁天監五年,昭明太子,為胡太后祈安,改為金枝寺。承聖三年,元帝游夢古寺。珠綱交絡,樓閣宏開,紺像巍峨,金碧交輝。遂昭禮畢目聯,云:金色界中兜率院,碧蓮花里梵王宮,荊山居士,陸法和書。景陽鐘鳴仍覺。適值文武朝觀,即問陸太史:“卿曾見此聯否?”奏曰:“離御極東南百里,金枝寺耳。”帝曰:“朕欲往觀。”鄉其保駕即日乘龍舟而下,鑒駕至寺,觀覘上下,與夢中所見無異。召僧法雲見禮畢賜坐,乃跏跌於石。問曰:“請道現成公案。”雲以手打圓,相雲箇中訊息,帝心大悅。即於佛前頂禮發願:願我來世童真入道,廣宏經教,化度含識,共登菩提。游畢迴廊,見華嚴樓前翠柏中,結下一形,仿佛彌勒。帝曰:“此寶樹耳。”因名其山曰“寶樹”。鑒舸返御,捐內帑以壯鍥。自此叢林煥彩,眾教聯輝。至後周時,詔滅天下僧道,毀除寺觀,遂成瓦礫。至唐貞觀九年十一月詔下,凡天下諸州有寺之處,仍復建立。而寺基為居士,楊提所居。居士艱於嗣,聞詔下,即將第址二十七畝,施為佛基,水陸糧田六十畝,及外河灘,均為香火供奉之具。附近檀越,謂天下寺觀,乃聖人開道之場,當今聖人如此崇敬,我等宜當竭力。於是一倡而眾躍然以助,加之內帑,三月而成。沙門智?及諸紳士,延余作記,使事傳而不朽。子曰:今聖上洪福齊天,巍音百代;兼之官秩環居,文墨繼茁,自此千古恆新,則營建諸公,與寺不朽矣,是為序。

黨政機構分工

2011年白馬寺鎮黨政班子成員分工
梁世興同志負責全鎮全面工作,主持鎮人大工作;
張緒龍同志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協助梁世興同志主持全鎮全面工作,全面負責桂花商住示範園工程、針紡服飾工業園工程。主管財政、工業經濟、招商引資工作,協調張克銀、文蓉、盧顯軍、陳睦財、徐運華、譚德啟同志工作;
賀偉同志主管計畫生育和政法、信訪維穩工作,全面指導負責北片工作,協調田靜、劉瓊、姚衛同志工作;
張克銀同志主管紀檢監察工作,分管財政、菸草、項目爭取工作,負責機關工作,全面指導負責南片工作;
文蓉同志分管工業經濟、招商引資、安全生產、土地、西電東輸工作;
田靜同志主管宣傳、統計工作,聯繫文教衛生;
盧顯軍同志主管組織、統戰、人事編制工作,分管民政、勞動、社區工作,聯繫政協工作;
劉瓊同志分管計畫生育工作,聯繫婦聯工作;
姚衛同志主管武裝、預備役工作,協助政法、信訪維穩工作;
陳睦財同志主管桂花大道建設,分管城建、交通工作,聯繫電力、電信、郵政工作;
徐運華同志協助主持人大工作,配合經濟發展線工作,分管水利、血防、能源、畜牧、農發、農機工作;
譚德啟同志主管工會工作,配合經濟發展線工作、最佳化環境工作,分管農業、林業、水產工作;
吳光大同志負責農房建管和資產管理工作,協助項目爭取工作,分管計畫、物價工作。
2011年白馬寺鎮機關幹部分工
盧顯軍同志兼任黨政辦主任;
劉本香同志任黨政辦副主任;
邱小玲同志任團委書記、黨政辦保密檔案幹事;
段愛玲同志任黨政辦政研幹事、統計助理;
黃冰凌同志任農辦主任;
吳先祥同志任農辦助理,人大、政協辦主任;
李雲超同志任工業招商辦主任;
陳睦瓊同志任工會幹事;
敖仁秀同志任婦聯主席、計生辦主任;
張前貴同志任計生辦副主任;
劉道軍同志任計生辦副主任、武裝幹事;
張宗林同志任民政辦主任;
李克嵐同志任民政助理、勞動幹事;
楊本文同志任城建、交通辦主任;
朱道開同志任農房建管辦主任、計畫物價助理;
康孝梅同志任組織人事編制、老齡、統戰、宣傳幹事;
吳高明同志任紀委副書記、監察室主任、菸草專乾;
李成榮同志任政法委副書記、政法維穩信訪辦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