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墓

狄仁傑墓

狄仁傑墓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東12公里處,在洛陽市郊區白馬寺鎮白馬寺山門外。為一圓形土丘。墓前今存碑石兩方,較大的石方上書“有唐忠臣狄梁公墓”8字,重立於明代萬曆二十一年(1593)。

考古工作者認為此墓為唐代武周時期被封為“梁國公”的白馬寺住持薛懷義墓,他死於城內,“以輦車載屍送白馬寺”,史料確鑿記載薛懷義是埋在白馬寺的;反之,沒有任何一條史料提及狄仁傑葬在白馬寺。歷史學家認為狄仁傑墓在洛陽孟津縣北邙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狄仁傑墓
  • 外文名:Tomb of Di Renjie
  • 地理位置:洛陽城東白馬寺鎮白馬寺山門外
  • 形狀:圓形土丘
  • 重立時間:明代萬曆二十一年(1593)
  • 所葬人物:狄仁傑
  • 開放時間:7:30-18:00
  • 門票價格:包含在白馬寺景區門票內,50元
  • 著名景點:明人周鼎、序文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河南省洛陽市
  • 建議遊玩時長:0.5-1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全年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墓地信息,墓主簡介,墓碑,位置構造,歷史記載,墓的位置,墓之來由,墓主生平,讚頌詩歌,交通線路,

墓地信息

墓主簡介

狄仁傑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狄仁傑像狄仁傑像
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淒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謚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同時因薛懷義生前也被封過梁國公,又有人懷疑此墓可能是薛懷義的。

墓碑

二碑位於洛陽市孟津縣翟泉村北約1 .5公里的鄺山之陽、漢魏洛陽故城的金墉城北。這裡向南山勢徐傾、至碑處驀然緩平、故鄉民素稱雙碑凹。二碑東西橫列、相距約5米;皆作六夔龍盤繞碑首雕技絕巧、氣勢雄渾;班斗形跌座深埋土中。東邊一通、剝蝕尤甚、篆額及正文俱漫德不清。西邊一通、自首至座高3.65、寬1.15、厚0.35米;座高70、寬1.5、厚1米。孫星衍、邢潤的《寰宇訪碑錄》卷四有著錄,因石質風化字跡難辨而言“年月材、不予錄文。
狄仁傑墓狄仁傑墓
較小的一方上下隔為三欄,鐫刻吊詩數首及明人周鼎、河南知府虞廷璽所撰序文,立於明代天順三年(1459)。狄仁傑(630~700),字懷英,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宰相。卒後封為梁國公。此墓現經擴修,闢為狄公祠

位置構造

狄仁傑墓位於洛陽市東十二公里的白馬寺附近。墓碑上赫然雕著“狄梁公墓”。土墓背面一個看似新建的墓碑,上面雕著“狄公仁傑之墓”。墓的兩邊分別設有碑亭,東南碑亭內的石碑上書“有唐忠臣狄梁公墓”8個大字,西南碑亭內的石碑,是塊詩碑和記事碑,上面字跡隱約可見,墓的兩邊分別設有碑亭,周圍有形態各異的小獅子。南北都有墓碑,分別是“大唐名相狄仁傑之墓”、“大唐名相狄梁公墓”,都是古人原作,現代人重新刻寫。墓的東南和西南側各有碑亭,東南方石碑上書“有唐忠臣,狄梁公墓”,西南石碑則是“唐宰相狄梁公墓道詩拜序”。看不清落款,只能肯定都是古時的原物。

歷史記載

墓的位置

狄仁傑墓據歷史記載共有3處
一處位於洛陽城東12公里處洛陽市郊區白馬寺鎮白馬寺山門外。為一圓形土丘。但是因薛懷義生前也被封過梁國公.又有人懷疑此墓可能是薛懷義的。第二處位於陝西的乾州乾陵,也就是武則天的陪陵,實際是唐高宗陪陵,但是在乾陵的八陪臣墓中沒有狄公的名字(大臣墓八(王及善薛元超楊再思劉審禮豆盧欽望劉仁軌李謹行高侃),在說狄仁傑病故於大周朝時期,不可能埋到唐朝陪陵中,武則天是個例外,至於武則天入陵也招到大臣反對。
狄仁傑墓狄仁傑墓
花亭湖,舊《太湖縣誌》記載:“狄公廟,縣北三十里,九村畈保(近屬寺前鎮)。一種可能是狄公巡撫江南,突然逝世便葬於此。
另外一個就是太湖人出於對其敬仰和懷念,相傳狄仁傑被貶為彭澤令時因仰慕二祖而募捐重修獅子山二祖禪堂。狄公對太湖人民的貢獻和深厚的感情深深地感動了太湖百姓,於是百姓自發建其衣冠墓以示悼念和祭祀,這種說法也有道理。

墓之來由

據史料記載:狄仁傑(630-700年),武則天當政,任宰相,後為奸臣來俊臣所害,以謀反罪被捕入獄。後經審理,證實他是蒙冤,釋放出獄,被貶為彭澤(今江西彭澤)令。在彭澤,狄仁傑勤政惠民,深受百姓愛戴。赴任當年,彭澤乾旱無雨,百姓無糧可食,狄仁傑上奏疏要求朝廷發放賑濟,免除租賦,救民於饑饉之中。為紀念他的功德,彭澤百姓為其造了生祠。神功初年,復為丞相。聖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武則天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征討突厥,平定了一方。在狄仁傑為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任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稱狄仁傑為“國老”而不名。狄仁傑喜歡面引廷爭,武則天“每屈意從之”。狄仁傑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則天不許,入見,常阻止其拜。武則天曾告誡朝中官吏:“自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
狄仁傑墓狄仁傑墓
余傳明老先生在寺前鎮生活了60多年,對當地的人文和歷史都有所研究。據他介紹,舊時此地(寺前鎮)建有狄公墓、狄梁廟,乃祭祀狄仁傑之處。乾隆二十四年大水侵襲。鹹豐七年賊毀老廟”。又有記載:“唐梁國公狄仁傑墓在永福鄉九村畈保。相傳元末有避亂匿其中者,獲金銀器物以出,後墓門傾塞,其前有廟有碑”。還有書記載:“按《唐書本傳》,狄仁傑,太原人,曾貶彭澤邑令,邑人德之為置生祠,聖歷三年卒,並未言其葬地。據《廣輿》記載,狄仁傑墓一在河南洛陽,一在陝西乾州,並此凡三,見狄仁傑巡撫江南後有墓亦未可知”。
據分析,關於狄仁傑死後葬於此也有可能。唐初,此地與荊陽縣縣治相距不遠,狄仁傑巡撫江南時,或突然病逝於此。也還有分析認為是太湖人出於對其敬仰和懷念,據傳狄仁傑被貶為彭澤令時,因仰慕二祖而募捐重修獅子山二祖禪堂。狄公對太湖人民的貢獻和深厚的感情,深深地感動了太湖百姓,於是百姓自發建其衣冠冢以示悼念和祭祀,這種說法也有道理。此地為何有狄公墓?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余傳明對說:“舊時的狄公廟坐東朝西,一進兩幢。時常有人敬獻香火,這些建築,解放前一直都還存在。解放後,當地人將此廟拆毀,改建國小,名字就叫狄梁國小。1959年,花亭湖蓄水,墓、廟皆被水淹沒,此後永不見其真面目了。”然而,永遠不可淹沒的是狄仁傑所創下的業績和在這裡留下的名聲,讓後人追思,讓後人懷念。
余傳明介紹說:“1995年,寺前鎮人民政府和太湖縣庫區辦公室共同建此‘狄公亭’,以紀念狄公功德。”然而,讓人稍感遺憾的是,來花亭湖旅遊的人,到“狄公亭”遊覽、憑弔的人並不多,坐落於湖畔小山,通向“狄公亭”的小徑已荊棘叢生。據了解縣有關部門正在籌劃建設狄仁傑紀念園,恢復建設狄公墓、狄梁廟,讓其作為花亭湖的一處旅遊景點,以吸引眾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憑弔。

墓主生平

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出生於封建官宦之家的狄仁傑,少時埋頭苦讀,“日數千言不肯休”。後以明經舉,步入仕途,最初擔任汴州判佐,受到時任工部尚書閻立本的賞識,稱他為“河南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在升任大理丞後,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1.7萬餘人,無一冤訴者,名聲大振,成為社會公認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傳奇故事;他敢於犯顏直諫,據法說理:“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使得一言九鼎的唐高宗改變初衷,赦免了武衛大將軍權善才的死罪。
狄仁傑墓狄仁傑墓
他糾劾百官,彈劾寵臣,在擔任侍御史期間,上奏彈劾司農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侈,致使韋弘機因此被免職;揭露左司郎中王本立持恩用事,致使王本立最終被定罪。在武則天稱帝之後,狄仁傑既有兩度為相的大福大貴,又有著身陷囹圄的大冤大禍。但政治上的起落不曾捨棄他的報國之情;官海里的沉浮未能改變他的為民之心。無論身居何職,不管身在何處,他時刻想到的是國家社稷,惦念的是平民百姓。每到一處,他都能克已奉公,恪盡職守,造福一方。
狄仁傑在政治上的起起落落,既考驗了他的超凡才幹和對國家社稷的忠誠,同時又逐漸贏得了武則天對他的信任和重用。武則天賜他紫袍龜帶,並親自在紫袍上寫下“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金字。二次為相後“群臣莫及”,常謂之國老而不名。對“好面引廷爭”,一向武斷的武則天“每屈急從之”。狄仁傑上朝人見,武則天“常止其拜”,說:“每見公拜,朕亦身痛。”作為一名精忠謀國的宰相,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廬陵王李顯,努力把國家推上通往“開元盛世”的金光大道,成為再造唐室的功臣,留下了“若非狄仁傑,唐室絕後裔”的千古佳話。同時,他以其超常的智慧和敏銳的眼光為國家舉賢薦能,先後舉薦了張柬之等數十位忠貞廉潔、清明幹練的官員,這些人在被委以重任後,朝中剛正之風突現。
狄仁傑墓狄仁傑墓
公元700年,積勞成疾的狄仁傑因病謝世,“則天為之舉哀,廢朝三日,贈文昌右相,謚日文惠”。之後,唐中宗追封他為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他為梁國公。

讚頌詩歌

金代詩人 完顏綱——《狄仁傑墓》“神器旁遷幾不留,曾將忠義破陰謀。淡煙衰草津平月,猶帶當年帝愁。”范仲淹——《唐狄梁公碑》,“天地閉,孰將辟焉?日月蝕,孰將廓焉?……克當其任者,惟梁公之偉歟。”誰能在“武暴如火、李寒如灰”武則天任用酷吏嚴刑峻法,李唐王朝將灰飛煙滅之時再造唐室?惟有狄仁傑!
狄仁傑墓狄仁傑墓
《唐狄梁公碑》洋洋灑灑2000字,準確地將狄仁傑品行功德概括為六個方面:一、至誠至孝;二、平反冤獄;三、奏毀淫祠;四、平亂定邊;五、舉賢薦能;六、再造唐室。敘事描寫,精簡得當,夾敘夾議,妙筆生輝。

交通線路

乘坐公交56路、58路、87路、91路到白馬寺鎮政府站下可到。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